閱讀屋>證券> 增發新股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論文

增發新股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論文

增發新股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論文

  一、為培育國際"巨人"提供資金支援

  上市公司中集中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隨著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證券市場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國有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現。我國國有經濟的問題,不僅源於國有企業產權界定的缺陷和政企不分的狀況以及由此造成的經營機制的僵化,更重要的還源於國有企業規模小,國有經濟佈局太分散。主要表現在:

  (1)企業規模小、資本金少;

  (2)難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因此,還必須按照國際慣例為企業開闢新的融資渠道,便於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規模的迅速擴張,增發新股無疑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巨人"提供有利的資金支援。

  二、促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和產業結構調整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中存在著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一方面存在著一些產業、行業,如紡織、輕工、家用電器、包裝、汽車製造等大多數工業生產部門出現生產過剩、產品大量積壓、開工不足等;另一方面一些產業、行業則存在著相對不足。因此,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鉅。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必須與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結合起來,為戰略重組帶來增量資金,能透過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的發行和上市公司透過配股、增發新股進行再融資手段尤為重要。如增發新股的龍頭股份等5家紡織類上市公司,透過增發新股改變了原先的"大紡織、大化纖"的粗放型結構,轉向"大服裝、大服飾、大工業用布"的都市型紡織結構,帶動了整個紡織行業以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為契機的結構最佳化和產業升級。隨著增發新股試點的推廣和拓展,這種對國有經濟戰略改組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用將會更加明顯。

  三、按國際慣例形成上市公司第三種融資渠道

  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大部分國企資本金少、資金極其緊缺,決定了我們總是把融資功能作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功能。據匡算,如果保持國有經濟現有的行業和企業分佈狀況不變,那麼要使國有企業具備在市場上平等競爭的最基本條件,國家至少要投入2-2.5億元。這樣鉅額的資金需求單純依靠國有企業自身的`積累和國家現有的財政力量顯然是很難得到滿足。但僅靠證券市場已有的發行募集資金和透過配股進行再融資的功能也不能滿足國企改革和上市公司資金的需求,急需融資渠道的拓寬和融資方式的探索,增發新股無疑是除配股以外的有效融資方式,這一方式突破了上市公司只能透過配股進行再融資的單一模式,開闢了證券市場的第三種融資渠道。從試點來看,透過增發新股募集到了上市公司急需的資金,為提高業績和產品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但僅僅側重於"解困"是不夠的,應著重於優勢企業,特別是那些主營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量大、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強、急需資金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科技投入的上市公司如清華同方、大唐電信、青島海爾、四川長虹等,使這些公司能按國際慣例為其持續快速發展最大限度的、低成本的籌措到企業急需的資金,使上市公司融資手段向著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四、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上市公司以增發新股為契機獲得了資產重組和產品、產業調整的機會,這必將對試點企業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帶來較大的影響。現以滬深兩市首批進行"資產重組+定向配售+增發新股"試點的5家上市公司(龍頭股份、申達股份、太極實業、上海三毛、深惠中)來說,是先將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優質資產進行置換,注入了大量優質資產,公司的資產質量得到改善。

  五、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

  某些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差、虧損嚴重而陷入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國有企業的產權"虛置"、委託--代理關係不完善和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在上市公司中也存在著改制不徹底、國家股比例偏大、平均流通a股比例小、行業門類多、傳統工業類上市公司比例大等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資源配置不當,企業效益低下,股本結構不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科學等問題。增發新股隨著優質資產的注入和優勢企業的進入,意味著股本結構的變更、主營業務的轉移、產品結構的升級、經營管理人員的更換。透過增發新股的試點企業看,5家公司重組後均改選了董事會和經營班子,新董事會中內部經營者的比例大為下降,專家型人才、社會公眾代表(知名學者、社會名流)入主新董事會,使新班子結構更合理、決策更正確、管理更科學、制約機制得到強化、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本結構得到改善。如龍頭股份重組後原第十七棉高階管理人員全部隨置出資產離開公司,新公司董事長由上海紡織控股集團董事長"降級"兼任,在確定董事長、總經理後,其餘高階管理人員均從社會公開招聘。這樣的董事會和經營班子保證了新公司的高效運作。

  六、為國企戰略重組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最根本的是明晰產權、政企分開,透過"三改一加強",提高經濟效益。主要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二是減輕企業負擔、降低負債率。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就是要使國有資產從供給過剩的行向需求不足的行業轉移,從低效的劣勢企業向高效的優勢企業轉移,從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大型和特大型企業轉移,從加工工業領域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部門轉移。增發新股為戰略重組提供了可執行的工具,拓展了可運作的空間,使戰略改組更具可操作性。如清華同方吸收合併魯穎電子、新潮實業吸收合併新牟國際等是透過增發新股來實現的。減輕企業負擔、降低負債率就是採取各種方式注入資本金、剝離非經營性資產和企業不合理負擔,使國企平等的參與市場競爭。國有企業的負債率較高,即使透過資本市場進行過融資的上市公司也有部分公司負債率偏高,急需新的降低負債可操作的工具。增發新股無論是在降低負債率還是將來國企實施債權轉股權政策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國企或上市公司的階段性股東的進入和退出都離不開增發新股這一操作工具。

【增發新股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