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聽王財貴講座有感

聽王財貴講座有感

聽王財貴講座有感

  他說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等等學科不用教,這個觀點我是不贊同的,王財貴講座觀後感。如果小孩不需要教,那麼要老師來幹嘛,我們讀師範又來幹嘛?沒有老師來跟他講解,小孩唸了也是白念。

  兒童從小開始讀經,然後能背,能出口成章,再然後能理解,能運用自如。而在其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參與,我覺得這只是一條理想而不可能實現的模式鏈條。畢竟,能自學成才的天才只是少數。如若不能,是不是就成了孔乙己。芸芸眾生,不是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我們只是一群等待開啟智慧的學生,單單靠一本賴以背誦的經書是不夠的。讀經是必須的,但不是唯一的,他需要有人給他講解。能讀懂經書的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知識和文學修養,而這不是單單靠背誦就能夠得來的,他往往需要在讀經中的理解,能有心領神會的參與,而不只是囫圇吞棗,不知所云。

  雖然對王老師的教學方式抱有疑問,不過,對於他傳頌經典的積極態度,我是非常敬佩和贊同的。而我在其中最讚賞的是一種學習態度。古人因為要科舉考試,所以十年寒窗苦讀經書。

  我們現在不在需要科舉考試,四書五經也不再被列為考試內容。有人說它是精華,有人說它是糟粕。其實,我覺得造成它難以傳承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它不再是考試的必備內容。現在的學生和家長是現實的,聰明的。他們覺得只要把考試的內容完善後就能一路直升。至於考試以外的知識,不妨等到大學以後再來慢慢學習。畢竟知識怎麼學都不晚,而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又如何能夠一舉成名。想想,有多少學科如同經典一樣,淡出了課堂,觀後感《王財貴講座觀後感》。音樂、美術、體育、禮儀……而重讀經書的出現,不正是能挽救我們這發育不全,以考為大的教育模式嗎,它告訴我們,我們遺忘了多少,我們毀滅了多少。當我們不再以考試作為我們學習知識的唯一目的,我們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我們的`知識才可能是全面的,我們的心才能健全,才能不斷長大。

  -------------

  看完了那個講座之後,我覺得他說得太對了,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幾乎讓我們“送”出去多少了,又還剩多少了。就比如說我們中國的陰陽八卦圖,那是我們中國歷史中的一顆星,可是卻成了韓國旗的標誌物。那可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可轉眼間卻上了韓國的國旗。再如,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的著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國際上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地位。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可韓國人和日本人卻說孔子是他們國家的石祖,他是韓國人、是日本人。因為孔子倡導尊老愛幼,可中國人卻做不到,韓國人、日本人能做到。

  由於中國人的陋習而讓我們的歷史被別國所不認可。中國人的陋習是可恥的、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我們如果想重新奪回屬於我們的文化,讓我們的歷史重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就要改掉那些陋習,改掉那些被外國人鄙視的行為。

  “國學”包含著許多的中國文化,如四書五經、《論語》等等。其中禮節在外國人眼中最有禮貌和特色的。而學習國學中的精華部分,提高個人修養,有助於增強愛國責任感、民族自豪感瞭解歷史,以史為鑑,提高縱向思維,開發右腦。而且你一但有了高尚的品質,你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與眾不同,就會比一般的人更高雅。

  國學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國學精華中的精華!那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一起徜徉在國學智慧的殿堂,讓我們用國學思想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優秀的人。

【聽王財貴講座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