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書法的名言

書法的名言

書法的名言

  1、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

  2、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3、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於古人。

  4、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不可以為書。

  5、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

  6、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

  7、凡臨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剝換,遺貌取神。

  8、且一食之美,惟飽其日,倘一觀而悟,則潤於終身。

  9、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

  10、成形結字,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得氣象。

  11、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12、古人作書,於聯絡處見章法;於灑落處見意境。

  13、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14、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

  15、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閒聖道也。

  16、學書易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

  17、故有筆法而有生動之情,有墨氣而有活潑之致。

  18、所謂神品,於吾神所著故也。

  19、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

  20、初學書類乎本,緩筆定其行勢,忙則失其規矩。

  21、只學一家,學成不過為人作奴婢;集眾長歸於我,斯為大成。

  22、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

  23、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24、臨摹用工,是學書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筆,後像行體。

  25、凡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既遷。

  26、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27、蓋法高於意則用法,意高於法則用意,用意正其神明於法也。

  28、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

  29、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即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

  30、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氣立矣。

  31、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

  32、學古人書,須得其神骨,魄力氣格,命脈,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33、學術通於學仙,鍾神最上,鍾氣此之,鐘形又此之。

  34、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35、學一半撒一半,未嘗全學;非不欲全,實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36、作書須自家主張,然不是不學古人;須看真跡,然不是不學碑刻。

  37、作書起轉收縮,須極力頓挫,筆法既得,更多臨唐貼以嚴其結構。

  38、故學書全無貼意,如舊家子弟,不過循規蹈矩,飽暖終身而已。

  39、取意舍形,無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於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0、臨摹古人不在對臨,而在神會,目意所結,一塵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議。

  41、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摩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42、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貼為緣,無論何貼,皆足以範我筆力。

  43、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於心手。

  44、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

  45、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別。入他身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46、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卻非人人所能到。

  47、古貼字型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執,痛癢相關。

  48、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鍵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俱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

  49、故學必有法,成則無體,欲探其奧,先識其門。有知其門不知其奧,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50、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

  5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

  52、要使筆落紙上,精神能衝其中,氣韻目暈於外。似生實熟,圓轉流暢,則筆筆有筆,筆筆無痕矣。

  53、故之書道玄妙,必資於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於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54、先學間架,古人所謂結字也;肩間架即明,則學用筆。間架可看石碑,用筆非真跡不可。

  55、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

  56、機者,傳奇之精神;趣奇,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升氣。

  57、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臨古人墨跡,佈置間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功夫。

  58、古人筆法淵源,其最不同處,最多相合。李北海雲:似我者病。正以不同處求同,不似處求似,同於似者皆病也。

  59、其有一點一畫,意態縱橫,偃亞中間,綽有餘裕,結字峻秀,類於生動,幽若深遠,煥若神明,以不測為量者,書之妙也。

  60、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知,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

  61、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形之心也。

  62、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道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

  63、又學時不在旋看字本,逐畫臨仿,但貴行,住,坐,臥常諦玩,經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處。信意運筆,不覺得其精微,斯為善學。

  64、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勳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

  65、夫書者,英傑之餘事,文章之急務也。雖其為道,賢不肖皆可學,然賢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豈以不肖者能之而賢者遽棄之不事哉!

  66、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貼中來,否則無本。早矜脫化,必規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採諸美,變動弗拘。斯為不掩性情,自闢門經。

  67、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其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

  68、習古人書,必先專精議一家。至於信手觸筆,無所不似,然後可兼收幷蓄,淹貫眾有,亦決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來,只為此家所蓋,枉費一生氣力。

  69、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主之節也;矩則軌轉,卻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順慎終思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哲人行藏知進知退之行也。

  70、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71、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則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矍,肥者如貴遊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書法的名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