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戊戌變法》說課稿

歷史《戊戌變法》說課稿

歷史《戊戌變法》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八年級歷史第一學期教材第二單元第6課,在將教材內容重新整合的基礎上,課題命名為《劫難中的抗爭——戊戌變法》。本課主要從戊戌變法的社會背景、過程、結果三個方面闡述了在甲午中日戰爭慘敗,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中華民族命運的救亡圖存的變法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一次進步的、愛國的改革運動。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國屈辱捱打的形勢變化,又啟示後來的拯救民族的革命變化。在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變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是這冊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透過對當時社會背景及變法過程、變法結果的分析,使學生看到戊戌變法是國民為了自強而進行的改革和採取的促進國家富強的探索,雖敗猶榮。

  教學難點

  讓學生看到近代中西方的巨大差距,產生民族憂患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要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並由此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物件為初二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故事,並且樂於參與教學,善於想象,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聯絡現實生活,透過觀看影片、觀察圖片、情景模擬、體驗交流、引導感悟等環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讓他們在體驗中感知歷史、認識歷史。

  三、說教學目標

  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根據課標要求和課文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與事件,瞭解維新變法是面臨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急形勢下以救亡圖存為目的的政治改革,掌握其內容和影響。。

  過程與方法:

  (1) 透過師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從歷史資料中提取歷史資訊的能力。

  (2) 透過課堂問題的討論,理解維新變法是面臨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急形勢下以救亡圖存為目的的政治改革。

  (3) 透過閱讀、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歷史材料,掌握運用歷史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康有為等維新思想和活動的教學,認識到康有為等人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努力向先進的學習,要求維新變法,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的人生價值。透過譚嗣同及“戊戌六君子”甘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事蹟,認識到維新志士為變法圖強流血犧牲的精神,培養學生愛國救國的意識和不斷追求真理的優秀品德。

  四、教學策略

  1、“引導——探索”啟發式教學法:採用設問的方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在匯入部分,透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剪輯的“19世紀末的中國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的影片資料,衝擊了學生的視線之後,透過情景的創設來激發學生思考。以一句話概括19世紀末的中國國情,瞭解當時民族危機的嚴重,調動學生情緒,引起學生的興趣, 引導學生認識19世紀末的中國面臨著被列強瓜分的境遇,中華民族岌岌可危,直接切入本課主題。

【歷史《戊戌變法》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