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曰》名家散文

《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曰》名家散文

《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曰》名家散文

  《老張的哲學》,為一長篇小說,敘述一班北平閒民的可笑的生活,以一個叫“老張”的故事為主,復以一對青年的戀愛問題穿插之。在故事的本身,已極有味,又加以著者諷刺的情調,輕鬆的文筆,使本書成為一本現代不可多得之佳作,研究文學者固宜一讀,即一般的人們亦宜換換口味,來閱看這本新鮮的作品。

  《趙子曰》這部作品的描寫物件是學生的生活。以輕鬆微妙的文筆,寫北平學生生活,寫北平公寓生活,非常逼真而動人,把趙子曰等幾個人的個性活活的浮現在我們讀者的面前。後半部卻入於嚴肅的敘述,不復有前半部的幽默,然文筆是同樣的活躍。且其以一個偉大的犧牲者的故事作結,很使我們有無窮的感喟。這部書使我們始而發笑,繼而感動,終於悲憤了。(十七年十月《時事新報》。)

  這是商務印書館的廣告。雖然是廣告,說得很是切實,可作兩條短評看。從這裡知道這兩部書的特色是“諷刺的情調”和“輕鬆的文筆”。

  諷刺小說,我們早有了《儒林外史》,並不是“新鮮”的東西。《儒林外史》的諷刺,“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二十三篇),以“含蓄蘊釀”為貴。後來所謂“譴責小說”,雖出於《儒林外史》,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描寫失之張皇,時或傷於溢惡,言違真實,則感人之力頓微”(《中國小說史略》二十八篇)。這是諷刺的藝術的差異。前者本於自然的真實,而以精細的觀察與微妙的機智為用。後者是在觀察的事實上,加上一層誇飾,使事實失去原來的輪廓。這正和上海遊戲場裡的“哈哈鏡”一樣,人在鏡中看見扁而短或細而長的自己的影子,滿足了好奇心而暫時地愉快了。但只是“暫時的”愉快罷了,不能深深地印入人心坎中。這種諷刺的手法與一般人小說的觀念是有聯帶關係的,從前人讀小說只是消遣,作小說只是遊戲。“譴責小說”與一切小說一樣,都是戲作。所謂“譴責”或諷刺,雖說是本於憤世嫉俗的心情,但就文論文,實在是嘲弄的喜劇味比哀衿的悲劇味多得多。這種小說總是雜集“話柄”;“聯綴此等,以成類書”(《中國小說史略》二十八篇)。“話柄”固人人所難免,但一人所行,決無全是“話柄”之理。如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只敘此種,彷彿書中人物只有“話柄”而沒有別的生活一樣,而所敘又加增飾。這樣,便將書中人全寫成變態的了。《儒林外史》有時也不免如此,但就大體說,文筆較為平實和婉曲,與此固不能並論。小說既系戲作,由《儒林外史》變為“譴責小說”,卻也是自然的趨勢。至於不涉遊戲的嚴肅的諷刺,直到近來才有;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可為代表。這部書是型別的描寫;沈雁冰先生說得好:中國沒有這樣“一個”人,但這是一切中國人的“譜”(大意)。我們大家多分得阿Q的一部分。將阿Q當作“一個”人看,這部書確是誇飾,但將他當作我們國民性的化身看,便只覺親切可味了。而文筆的嚴冷隱隱地蘊藏著哀衿的情調,那更是從前的諷刺或譴責小說所沒有。這是諷刺的態度的差異。

  這兩部書裡的“諷刺的情調”是屬於哪一種呢?這不是可以簡單回答的。《趙子曰》的廣告裡稱讚作者個性的描寫。不錯,兩部書裡各人的個性確很分明。在這一點上,它們是近於《儒林外史》的;因為《官場現形紀》和《阿Q正傳》等都不描寫個性。但兩書中所描寫的個性,卻未必全能“逼真而動人”。從文筆論,與其說近於《儒林外史》,還不如說近於“譴責小說”。即如兩位主人公,老張與趙子曰:老舍先生寫老張的“錢本位”的哲學,確乎是酣暢淋漓,闡揚盡致;但似乎將“錢本位”這個特點太擴大了些,或說太盡致了些。我們固然覺得“可笑”,但誰也未必信世界上真有這樣“可笑”的人。老舍先生或者將老張寫成一個“太”聰明的人,但我們想老張若真這樣,那就未免“太”傻了;傻得近於瘋狂了。如第十五節雲:

  他(老張)只不住在往水裡看,小魚一上一下的把水拔成小圓圈,他總以為有人從城牆上往河裡扔銅元,打得河水一圈一圈的。以老張的聰明,自然不久的明白那是小魚們遊戲,雖然,仍屢屢回頭望也!

  這自然是“錢本位”的描寫;是太聰明?是太傻?我想不用我說。至於趙子曰,他的名字便是一個玩笑;你想得出誰曾有這樣一個怪名字?世上是有不識不知的人,但大學生的趙子曰不會那樣昏聵糊塗,和白痴相去不遠,卻有些出人意表!其餘的角色如《老張的哲學》中的龍樹古,藍小山,《趙子曰》中的周少濂,武端,莫大年,歐陽天風,也都有寫得過火的地方。這兩部書與“譴責小說”不同的,它們不是雜集話柄而是性格的擴大描寫。在這一點上,又有些像《阿Q正傳》。但《正傳》寫的是型別,不妨用擴大的方法;這兩部書寫的是個性,用這種方法便不適宜。這兩部書還有一點可以注意:它們沒有一貫的態度。它們都有一個嚴肅的悲慘的收場,但上文卻都有不少的遊戲的調子;《趙子曰》更其如此。廣告中說“這部書使我們始而發笑,繼而感動,終於悲憤了”。“發笑”與“悲憤”這兩種情調,足以相消,而不足以相成。這兩部書若用一貫的情調或態度寫成,我想力量一定大得多。然而有這樣嚴肅的收場,便已異於“譴責小說”而為現代作品了。

  兩部書中的人物,除《老張的哲學》中的老張,南飛生,藍小山,《趙子曰》中的歐陽天風外,大都是可愛的。他們各有缺點和優點。只有《趙子曰》中的李景純,似乎沒有什麼缺點;正和老張等之沒有什麼優點一樣。李景純是這兩部書中唯一的英雄;他熱心苦口,領導著趙子曰去做好人;他忍受歐陽天風的辱罵,不屑與他辯論;他盡心竭力保護王女士,而毫無所求;他“為民間除害”而犧牲了自己。老舍先生寫李景純,始終是嚴肅的;在這裡我們看見作者的理想的光輝。這兩部書若可說是描寫“錢本位”與人本位的思想的交戰的,那麼李景純是後者的代表而老張不用說是前者的代表——歐陽天風也是的。其餘的人大抵掙扎於兩者之間,如龍樹古,武端都是的。在《老張的哲學》裡,人本位是無聲無臭地失敗了。在《趙子曰》裡,人本位雖也照常失敗,但卻留下光榮的影響:莫大年,武端,趙子曰先後受了李景純的感化,知道怎樣努力做人。前書只有絕望,後書卻有了希望;這或許與我們的時代有關,書中有好幾處說到革命,可為佐證。在這一點上,《趙子曰》的力量,勝過《老張的哲學》。可是書中人物的思想都是很淺薄的;《老張的哲學》裡的不用說,便是李景純,那學哲學的,也不過如此。大約有深一些的思想的人,也插不進這兩部書裡去罷?至於兩書中最寫得恰當的人,我以為要算《老張的哲學》裡的趙姑父趙姑母。這是一對可愛的老人。如第十三節雲:

【《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曰》名家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