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讀後感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讀後感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讀後感

  一直以來,我就很困惑,象小學英語教學這種“鸚鵡學舌”似的教學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幼兒在呀呀學語階段也確實是“鸚鵡學舌”也的確能學會說話,但英語不同於漢語,學生沒有把知識實踐的機會。而且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沒有音標的教學,學生讀單詞只能靠單純的模仿,音節多了記不住學生還有“土辦法”,就是在英語單詞的旁邊註上漢語,比如說在“chimney(煙囪)”旁邊註上“親你”,看了讓人哭笑不得,也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我也就聽之任之了。在20xx——20xx上學期期末,期末考完多出來的一個多星期,新教材還沒到,我想是機會來了,我終於可以實現我的“音標教學”了。

  畢竟一個星期太短,沒辦法教完,又要佔用到下學期的教學時間,我有些不安,看了這這篇“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就象“補鈣”了似的,“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心裡踏實多了。言歸正傳,現在來說說這篇文章。我想這篇文章的標題可以改為“打好學生的知識基礎”顯得更直白一些。前兩段主要是談教育現狀,很好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中高年級學生出現學業落後和成績不良主要是因為沒有打好知識的“地基”。確實如此,沒有低年級打下牢固的基礎,學生就無法在高年級取得好成績。接下來主要講了兩點:

  第一、什麼是學生的基礎知識。

  蘇氏說就是基本的讀寫能力和運算能力。我想蘇氏可能比較經常從事語文教學,所以他在前者也就是“基本的讀寫能力”上著墨較多,篇幅也較大。書中提到“教學大綱”的例子,他說:“如果你正在教一年級,那你應該清楚地知道“四、五年級”的教學大綱。”也就是說,對於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來說,我們一年級的教師就應該也知道六年級的教學大綱,這也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達到一、二級水平,以前我只會去看一、二級的教學大綱,而對三、四級的教學大綱視若無睹,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馬上去讀三級的教學大綱。我也建議老師們都能去熟悉非各自教學年段的教學大綱,定能收穫良多。

  第二、怎樣打好學生知識的基礎。

  1、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減少學生負擔。蘇氏說,要“充分利用童年時期靈活、敏感的記憶”,“不使學生負擔過重”。他舉的例子是怎樣教學生記最基本的2500個詞。他把這些詞語分配到每日學3個,抄在本子裡並記住,這個方法對我音標的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四年級教音標我就比較成功地採用了這種方法,具體作法就是:把48個音標分成前14個子音、後14個子音、12個單母音、8個雙母音,讓學生分四個星期去記憶,並在每天早讀課前5分鐘讀本星期要完成的記憶任務。當然還要軟硬兼施,貼小紅花上牆公佈,送小禮物,抽背罰抄等手段,大部分的同學都能自覺找背誦組長背誦,大概有80%的學生能分階段把四個星期的音標都背下來。五年級則比較失敗,因為我高估了他們,只把音標分解成28個子音和20個母音兩部分,要求兩個星期內背完,結果只有十來個同學能把全部音標都背下來。

  2、經常複習,反覆使用。蘇氏舉的例子是讓學生反覆練習,使用400個修辭性的成語。這個例子我看了不是很明白,但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便能輕而易舉地明白作者意圖。我在字母教學和音標教學上採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就導致兩種後果。前兩年,因為剛開始從事小學教學,沒有經驗,即使是在學完所有的字母之後,我仍然沒有或很少訓練學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拼讀詞語,導致的惡果是學生常常會把字母“a”讀作拼音“a”。音標的教學我就比較注意經常複習,反覆使用,堅持在每一課課前抽幾個詞語讓學生用音標自己讀詞,我稱之為“消滅敵人”,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學生很願意做,特別是碰上單音節詞,他們更是雀躍不已。

  3、利用遊戲,鞏固基礎。日常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總是挖空心思地設計各種各種遊戲來教學,我就不用贅述了。在這點上他舉的例子是讓學生自我檢查記憶,默寫詞語的方法和600個童話用的詞的鞏固。我不是很明白他的這句話——“如果這種遊戲從一年級就開始,如果教師相信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對學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過厭煩,那麼就不會有任何一個兒童不對這項遊戲著迷的。”我想,一種記憶方法如果長期使用,一成不變,兒童肯定不會一直“著迷”的,這需要教師嘗試各種新方法、新刺激。對於他的600個童話用詞的鞏固我很感興趣,我想這也許和上學期我們在開課時我們把要學習的句型和詞語融入到小品中有異曲同工之妙。心得:萬丈高樓平地起,根基當然是最關鍵的,我想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老師都一定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很多細小的工作我們往往失去堅持做下去的耐心,致使我們搭建的根基出現裂痕,400個修辭性的成語、600個“童話用的”詞,多麼好,但要讓這些知識牢牢紮根於學生的頭腦中,沒有堅持又如何完成?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