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稅務> 最佳化稅務會計教學效果的幾點構想財務會計論文

最佳化稅務會計教學效果的幾點構想財務會計論文

最佳化稅務會計教學效果的幾點構想財務會計論文

  稅務會計是一門融合稅收法規制度和會計核算於一體的邊緣學科,該課程主要研究企業稅務資訊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以及納稅籌劃管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會計實務中越來越需要大量應用型、複合型稅務會計人才。根據對會計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以及企業的反饋資訊得知,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效果不顯著,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稅收的計算、申報、會計處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納稅籌劃能力)明顯缺乏。本文僅就稅務會計教學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研究。

  一、稅務會計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稅法內容變化快。隨著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國稅收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國現行稅制基本上是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期形成的,經過多年的稅收實踐,尤其是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了要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從改革出口退稅制度;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完善消費稅,適當擴大稅基;改進個人所得稅;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等,這些稅制的修訂無不體現了我國稅收變動頻繁的特點,這種調整產生的對於稅法教學的直接效應就是要求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吃透最新的稅法精神,然後再將其轉化為課堂的教學成果。

  2、課程培養目標模糊。稅務會計課程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具有系統的財稅理論知識,能在稅務、財政、海關及企業、科研等單位,從事稅務管理、稅務稽查、稅收籌劃等工作。事實上,這個培養目標太過抽象,太過籠統。對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較少提及,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不能滿足企業零崗陪的需要,有眼高手低的嫌疑。

  3、稅務會計課程授課學時安排不科學。現行本科稅法課程課時相對較少,一般為36學時至72學時。而為了完成內容龐大的稅務會計教學任務,很多教師不得不滿堂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所接觸到的都是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機會,很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處理稅收問題的技能。同時,許多學校沒有稅法模擬實驗室,更談不上如何進行實踐教學在時間、內容、方法和組織方式上的合理安排,以及對實踐性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督。嚴重影響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教育部明確規定,課程的教育必須強調實踐性,課程的設定一方面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學生從事其他職業。

  4、稅務會計模擬實驗室建設投入不夠。模擬實驗室是實踐性教學體系得以進行的基本載體,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是目前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的重點。稅務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稅務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應該具有紮實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據筆者調查,湖南、廣東、雲南等有會計專業的高校,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建立自己的稅務會計模擬實驗室。因此,加強專業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本科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稅務會計教學困境原因分析

  從宏觀分析,中國作為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水平在近幾十年的時間裡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的不斷攀升,以及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加速,令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焦點。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國稅收體系正處於快速發展和調整時期,目前,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從微觀分析,不少高等學校教育觀念落後,師資隊伍水平亟待提高。長期以來,我們的稅法課程只注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普遍弱化,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畢業學生不符合企業的需求。

  三、最佳化稅務會計教學效果的幾點構想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殿堂。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每一個老師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除了精心安排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外,還需要講究教學的技巧和教學藝術。

  1、培養目標明確。根據會計專業畢業生反饋資訊,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就業物件主要是中小企業,且中小企業會要求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備基本的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能力。目前,小企業急需稅務會計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就業以面向中小企業為主,稅務會計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稅收法律法規,崗位對應於企業財會部門的辦稅員崗位和中介機構稅務代理員崗位。這樣,教師在教學內容定位上,主要介紹適應企業財會部門辦稅員業務崗位或中介稅務代理崗位辦稅業務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教學專案的設計以辦稅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辦稅業務的工作步驟為依據,會計和稅收相關的理論知識分解嵌入到各個辦稅專案中;課程培養目標明確,能充分體現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2、教師應熱愛本專業課程,上課時充滿激情。稅務會計以稅收法規為依據,是對企業涉稅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以實現企業最大稅收利益的一門專業會計。通常人們認為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自然延伸,這種自然延伸的先決條件是稅收法規的日益複雜化。稅法課程的理論知識相對繁雜,由很多條條框框組成,且內容枯燥無味,如增值稅的稅率與徵收率,其中低稅率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但是仔細總結你會發現,這些低稅率都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像糧食、植物油、自來水、冷氣、暖氣、圖書、報紙等,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要想辦法將它講得很生動,將枯燥的內容鮮活起來,這樣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感覺很享受、意猶未盡。他們認為上課不是像背教條,從而全身心地投入。這樣,上課的內容很容易被學生吸收消化、事半功倍。

  3、教師應與時俱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會計教育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和水平的高低。可以想象,一個知識陳舊、觀念滯後的教書先生是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的。會計教師唯有不斷進取、不斷充實更新自己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才能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的會計人才。會計教師應隨時掌握會計制度的變化以及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出現的新問題,並在教學中加以應用。

  近幾年,稅法課程內容變化非常快,稅務會計教材難以跟上變化的步伐,但是每次變化只是某一個稅種的某些條款發生變化,只要老師具有專業的敏銳性,這點變化不是問題,如2011年個人所得稅的變化,主要是起徵點由以前的1,800元改革為3,000元,級距由9級改革為7級超額累進稅率,以及改革帶來的對個人收入、對國家財政的影響,教師只要將這些內容解釋清楚就行了。

  教師的繼續教育方式有兩個途徑:一是參加每年的註冊稅務師考試或者註冊會計師考試,將自己培養成雙師型人才;二是每年寒暑假時間比較長,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業,稅務部門、註冊會計師事務所、註冊稅務師事務所等實習鍛鍊,瞭解行業、企業動態,豐富實踐經驗。教師這種不斷成長、不斷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4、推進納稅實驗室建設和完善,增加學生感性認識。稅法課程中的稅務條款對學生而言均需要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如果能適當加入感性的成分,對稅法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將帶來極大推動作用。透過模擬實驗,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縮短學生到實際部門工作以後的適應期學習稅法,掌握稅法的基本理論,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在稅法的教學中如果缺少實務環節,學生所學的理論很難與實踐聯絡在一起,暴露出綜合運用能力相對較差的問題。

  四、結束語

  稅法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調整所引起的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我們也看到了營業稅轉增值稅兩稅合併對企業的影響。這都使我們很容易地感受到稅法對我們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們應該把這種影響反映到我們的稅法教育當中來,以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可以理性地對未來進行選擇和決策,這是我們大學教育的理念和目標,也是稅法教育的最高價值所在。

  稅法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又與其他課程和實際工作有緊密的聯絡,所以稅法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任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逐步地加以完善。

【最佳化稅務會計教學效果的幾點構想財務會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