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如何加強科學教學過程管理論文

如何加強科學教學過程管理論文

如何加強科學教學過程管理論文

  [摘要] 管理學中的“水桶原理”由於其道理簡單,說理形象,生動而深刻,被管理者們津津樂道。本文試圖把這一原理運用到科學教學過程中去,並結合科學教學過程實際把這一理論作了引申和發展,從五個方面討論科學教學過程的問題。

  [關鍵詞] 水桶和木板 結合 底板 保養 環境 科學教學過程

  一隻水桶,它的容積是由水桶底面積和水桶高決定的,如果它由長短不同的木板箍制,那麼桶高則是由最短木板的長度決定的,這就是管理學中的“水桶原理”。其實這個已被大家公認的“水桶原理”,在科學教學過程中也是可以通用的,而且它的內涵遠不止這樣一條。筆者對這個問題研究後,深有體會,希望對從事科學教學過程的同仁有所啟迪。

  一、“木板原理”——拉長短木板

  一隻水桶在其底面積不變的情況下,要想讓其多盛一些水怎麼辦呢?是把長板加得更長,還是把短板由短變長?顯然,讓長的更長,無助於其容積的增加,把短板更換成長板則不合時宜,讓短板變長才是辦法。

  就科學教學而言,往往由各方面素質參差不齊,成績良莠不齊的學生組成,科學教學的力量在於它的整體效應。成績出眾,工作能力強,科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於科學教學過程固然重要,而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樂清現實的招生制度,像我校這樣的公辦學校,生源可想而知,但是我們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客觀存在的後進生,必將會拖科學教學的後腳。

  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對於科學教學而言,小毛病,小事故常會引發大的問題,而這些小毛病又常出現在科學教學裡極少數學習成績差,心理素質薄弱的學生身上。如果班裡出現一個學生不好學,不好好聽講,影響的不僅是他個人的後進,往往會在科學教學裡造成不良的影響。用“害群之馬”、“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來形容科學教學裡的某些後進生,這肯定不是一個恰當的比方,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不正視某些後進生潛在的破壞力。作為一名優秀的科學老師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哪些優秀生身上,優秀生固然可愛,但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成績和思想表現較差的學生的人格尊嚴更應得到維護,他們長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卻很容易使內心的自尊之花凋謝,而自尊心恰恰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作為科學老師更加應從內心接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使他們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的溫暖,因此我們更應重視學習成績和思想表現較差的學生的培養和教育。

  當然,“木板理論”還不僅僅限用於學生個人的培養,在整個科學教學工作的把握上也是適用的。每個科學教學都有它薄弱的環節,明確薄弱環節後加強對科學教學工作薄弱方面的指導,對於科學教學集體過程和整體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二、“結合理論”——增進木板結合的緊密度

  一隻水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和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看似每一塊木板都有一定的長度,如果木板之間存在縫隙或者縫隙很大,就盛不了水,只是一個空架子,就會顯得花而不實,空洞無物。一個科學教學如果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都比較優秀,但都自以為是,各自為政,不懂得團結協作,不喜歡幫助同學,同樣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樣的學生組成的科學教學,不僅無法在集體競爭中脫穎而出,就算他們有朝一日走上工作崗位,也會因為缺乏團隊精神,不懂得協作的科學精神而無法取得成功。只有把個人融入集體才能體現完整的自我價值。發揮團隊互助的力量意義重大,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學生灌輸正確的理念,闡明團隊精神對個人成長的意義以及對今後人生事業發展的影響,在平時的科學教學活動中,要用一定的鼓勵措施激勵他們互相幫助,加強合作,讓團隊精神融入到他們的意識和行為中。我們班級設立儀器員,讓他們每天上課前預習課文,選擇儀器,並且簡單的演示實驗就有他們來完成,效果很好,還設立互助小組,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新世紀具有資訊化,科技化,全球化的特點,社會發展對人際交流與合作的要求將大大提高,個人不可能孤立地工作,需要與人交流、合作。單打獨鬥很難躋身於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沒有有效的團隊精神,不可能獲得長久的成功。所以科學老師在科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只有把集體過程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增進科學教學的凝聚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箍一個“不漏水的桶”,才能切實提高科學教學管理的實效。

  三、“底板理論”——科學老師應做個牢靠的底板

  如果整個科學教學是一個水桶,我認為科學老師就像這個水桶的桶底。如果木桶木板之間緊密無間,有一塊木板短了一點,雖然盛水少點,畢竟能盛水,但如果底板腐爛了或缺了一塊,那麻煩就大了,水桶裡有多少水都會漏掉,滴水不剩,所以科學老師要在科學教學管理中做一個牢靠的底板。

  作為桶底板,除了牢靠以外,還應和木桶的每塊木板緊密結合,所以作為科學老師在開展工作時必須深入學生,瞭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學生一視同仁和每一位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反之如果對學生了解不夠全面或者厚此薄彼,有些學生就會對科學教學過程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些學生會故意唱“對臺戲”,給科學教學過程帶來很大的難度。

  四“保養理論”——經常使用

  木桶保養有一個重要的決竅就是要經常使用,否則若長時間不使用,它就很容易乾裂,甚至散架。同樣,對於一個科學教學而言,要增強它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最好方式就是經常參加和組織開展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的形成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的科技節、學校的勞動基地勞動、科學知識競賽,參觀科技館等,透過活動加強科學教學凝聚力和戰鬥力,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展現學生個性,增進學生之間理解和友誼,有利於學生良好科學素養的培養,個性特長的展現和意志品質的鍛鍊。

  科學老師應該在每個學期初,根據學校政教處和上級有關檔案精神制訂班集體的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參加活動時,科學老師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組織開展活動還要注意活動內容和形式的教育性、時代性,切忌流於形式敷衍了事。生才能樂於參加,也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科學教學會因此具有長盛不衰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蓬勃的生機。

  五“環境理論”——使木桶經常處於良好的儲存環境之中

  木桶除了經常使用外,當然還是有存放不用的時候,我們應該使其放置在乾淨清潔,溫度和溼度適宜的環境中,這樣既可以防止它短時間內開裂甚至散架,也不致於發黴、腐爛,使木桶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因此科學教學除了經常性參加和組織開展集體活動外,還應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育人環境。育人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還包括環境對人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的巨大的作用。科學教學過程必須十分重視環境育人的方方面面。春秋戰國時期的.荀況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有著直接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也會說話。”,這句話突出了環境對人教育的作用。如果一所學校,一個科學教學處處科學的環境之中,在班級中設立科學教,擺放學生的科學作品,以及實驗的器材,並終將構成為一種文化素質,灌之於人的身軀,支配人的行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結束語

  科學教學過程的物件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感情的,有個性的人和由這些人組成的科學教學,不只是一個水桶,科學教學過程應該能公開或潛在地給學生以一種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薰陶和改造,對於增強科學教學集體的凝聚力,培養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班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裡借用水桶這一形象來討論科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相關問題,實際上它比打造一個結實的能盛水的桶要複雜得多。“世界也許很小很小,而心的領域卻很大,老師是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聖的。願我們的以神聖的態度,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無愧於我們的學生,無愧於我們的生命長河中的這段歷史。”魏書生這段精彩的言論既說出了廣大科學老師的心聲,也是教育工作者們所追求的境界。

【如何加強科學教學過程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