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

  “剛愎自用”成語由“剛愎不仁,未肯用命”變化來,意思是倔強固執,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剛愎自用的事例,與大家分享學習。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1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時期),楚國打進鄭國,鄭襄公裸體牽羊迎接楚莊王,並苦苦求饒,取得了楚王的同情。當年夏,晉國派軍隊救援鄭國。晉軍南下,兵臨黃河時,聽說鄭國已經同楚國媾和,晉軍中軍主帥荀林父想退兵,並提出等楚國軍隊回國後,再出兵攻打鄭國,討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行”,並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敢、文臣武將盡力的關係。現在失去了諸侯(指鄭國背叛晉國親向楚國),不奮勇當先,不能說是盡了力。有敵人不去攻打,不能說是勇敢。要是由於我們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還說道:“率軍出征,遇到強敵而退卻,這不是大丈夫的氣概;擔任軍隊統帥,而終非大丈夫,唯有你們能做得出,我辦不到”於是他率領所屬部隊渡過黃河,繼續前進。荀林父的部將根據這一形勢,分析進和退的`得失利害關係,最後一致勸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國軍隊想北上,到飲馬黃河時再回國。聽說晉軍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國。其寵臣伍參想戰,而令尹(官名)孫叔敖則不想戰,並說:“去年打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戰而不勝,您伍參的肉夠吃的嗎?”伍參說:“如果這次打勝了,就足見您孫叔敖沒有謀略了;不能戰勝,我的肉將在晉軍之手,還能吃得上嗎?”令尹轉車反旗,伍參對楚王說:“晉國現在從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執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指中軍、上軍、下軍之首領)想統一行事也難以辦到,就是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一的上級,大家聽誰的?這一仗,晉軍必敗。”楚莊王無奈只好命令令尹調轉戰車向北,駐紮於管地以待晉軍.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2

  在濮陽初次與曹操對敵時,陳宮曾為呂布謀劃在濮陽南邊一百八十里的泰山道上埋伏精兵,待曹軍過了一半後搶奪他們的糧草輜重。呂布沒有采納,只是派兩員副將駐守兗州,自己卻率領主力另屯兵濮陽,坐待曹兵圍攻。

  結果曹操一舉攻下了兗州,又挾得勝之勢大軍直逼濮陽。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陳宮極力主張“不可出戰,待眾將聚會後方可。”但呂布不聽,自認為“吾之英雄,誰敢近也!”逞個人英雄主義孤軍應敵,結果又一戰丟了濮陽。

  徐州之戰時,呂布雖被曹操大軍圍困在下邳孤城,但其時軍隊並未打大敗仗,實力仍在,士氣也高,部將們都忠心耿耿緊緊追隨在左右,希翼作最後一搏。當時陳宮也曾建議:“今操兵方來,可乘寨柵未定,以逸待勞,無不勝也。”但呂布不聽,自恃“糧食足備,以資於內;泗水之險,以拒於外”,不肯抓住有力戰機主動出擊,寧肯困守孤城,坐以待斃。

  當曹操大軍部署完畢,把下邳孤城團團圍困後,呂布已經欲逃無路了,雖勉力作了幾次困獸之爭,終究戰機已失,於事無補了。陳宮又一次獻策:“曹操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操若攻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其後。不過旬日,操軍食盡,可一鼓而破。”這可說是當時打破包圍的唯一辦法了。呂布怎麼辦呢?他將這些軍國大事謀之於內室,結果一陣枕頭風吹來,呂布便完全將集團的整體利益置諸腦後了。後來陳宮雖再有良謀,始終敵不過枕頭風的威力,滿腔的熱忱全部付之了東流。

  陳宮迭遭冷遇,已是回天乏術,也完全冷卻了曾有的激情。將領們同仇敵愾,卻只能坐以待斃,也漸漸心灰意懶。而呂布在集團整體利益面臨威脅的緊急關頭,竟只考慮自己一支戟、一騎馬,天下無人敢近,可以保全個人利益,便整日在家與妻妾飲酒作樂,不思與部將們商議退敵的良策。

  呂布一直十分自負,在被俘後還在詢問那些投降曹操的部下,“我待諸將不薄,安忍反也?”站在一邊的宋憲當即告訴他:“聽妻妾言,不用將計,安為厚也?”死到臨頭,呂布總算明白了一生所鑄成的大錯,但悔之晚矣。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事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