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評課稿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評課稿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評課稿

  吳老師執教了九年級上冊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導學案”首先確立了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習作者闡述問題條理清晰的行文思路。體會、領悟本文的說理方式以及設問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了解議論文思路嚴謹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討,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設計主要有四大板塊組成:檢查預習,討論思路;明確論點和論證方法;比較閱讀明思路;最後是拓展。教師在設計中注重學生的閱讀思維,即文體思維的培養。即從議論文應該如何讀?文章的思路如何?為什麼要這樣呈現?教師透過比較改文與原文的優劣等環節來推進課堂。在此,不妨就課堂的幾個環節來說說其得失——

  一、注重學法指導,引領學生探尋文字思路

  “先學後教”,倡導主體認知在前,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先學”並不排除教師的任何課前指導。透過教師的有效引導,促進學生的有效自主學習,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變成可操作的程式。教師幫助學生預設一些預習的內容、範圍、方向,甚至方法的引領,避免大而不當。本節課有兩處學法指導值得提倡。如課前的學法指導,並非違背了先學後教的原則。課前出示“自學議論文方法指導”,上課時,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已有的認知程度,請學生“談談文章的論點和思路”,並說明理由。在此基礎上,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在尋文字思路,在作者縝密的思維中,感悟議論文的行文方式。引導學生先說文字的思維方式,接著又在螢幕上呈現兩種不同的思路。接著教師又引領學生探究這兩種思維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呢?為此,引領學生反覆研讀最後一段,讓學生自行發現了其中分號的作用。其實這裡每一處分號,恰恰就是文字的推進思路。這樣,教師在學生“知其然”的基礎上,再次呈現兩種文字的思維,幫助學生“知其所以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有些基本的議論文的知識點也是不能疏漏的,比如在分析文字的思路時,論點在哪裡提出?作者是怎樣層層論證自己的論點?藉助了那些論據?文字是透過怎樣來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這樣也自然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果一味的拋棄這些議論文的術語,同樣也會偏離文體的思維軌道。

  二、藉助比較辨析,引領學生明晰行文優劣

  在理清文字思路之後,課堂繼續推出比較閱讀,讓學生了解文章開頭用問題引入的優點。出示教師自己對課文進行改寫的材料。文章開頭先提出論點:我們要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接著提出三個分論點。首先,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其次,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最後要堅信任何人都具有創造力。一旦產生小的靈感,要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將它發展下去。最後總結全文,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所應該具備的條件。讓學生比較老師修改後的文章和課文,分析兩篇文章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從而瞭解設問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瞭解文章開頭問題引入的優點。瞭解議論文該怎樣作到結構清晰,條理嚴謹。

  議論文的`難點不是尋找文章的觀點,而在於把握作者論辯的思維。執教者以此為教學的重點,把握應該是很恰當的。課堂上,教師引領學生比較兩文的思路,並說自己的更喜歡哪篇的理由和感受,明白改寫後的文章雖然容易學習、模仿,但缺乏深度。同時也讓學生在比較中瞭解原文的之所以這樣開頭的好處。

  這個比較環節設定比較有創意,但教師在引領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問學生:“你更喜歡那一篇?並說明理由。”這樣的設問切入點太大,學生幾乎無從著手。倒不如讓學生說說兩篇文章的區別在哪裡?可以從論點的提出,論證的過程等不同角度比較。這樣學生不至於無從比較,畢竟“喜歡”這個詞太寬泛了。同時這個比較環節中還可穿插讓學生比較兩文的過渡銜接,尤其是讓學生關注原文中設問句的作用。議論文常常用設問句,這問是一種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原文正是藉助設問步步引向深入,這點也恰恰也是改寫後得文章所欠缺的。

  三、引入遷移拓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訓練

  語文學習的根本任務之一,是思維能力的訓練。思維能力訓練中,有不少是與“方法”有關的。有的思想方法,關係到學生髮現問題和創造能力。課堂第五個環節是“拓展”,提供林家箴的《說勤》,讓學生用提綱的方式理清本議論文的論證過程即論證思路。學習從文字中尋找總論點和分論點的方法,藉助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來闡明觀點。《說勤》與選文比較,結構比較規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因為時間比較倉促,這篇比較閱讀有點走馬觀花的味道。

  相對而言,開頭第一環節讓學生閱讀文章,積累詞語。透過第一遍閱讀,運用工具書找出新掌握的詞語和仍然存在疑惑的詞語。試著讓學生運用幾個成語寫一段話,這樣的學習,既重視了基礎的積累,並且也注意方法的創新,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議論文如何藉助“導學案”來實施“先學後教”?如何設計一個可操作的“導學案”?關鍵是教師取捨什麼內容來教?即“教什麼”的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情精心選擇問題,並以此總綰整個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