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心理測驗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運用及規範

心理測驗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運用及規範

心理測驗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運用及規範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下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心理測驗的配備和使用率都比較低,其原因在於對心理測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阻礙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發展。本文從心理測驗在心理建檔、心理諮詢和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三個方面進行闡釋,以期促進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發展。

  〔論文關鍵詞〕心理測驗;心理檔案;心理健康教育;中職學校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學習、生活模式由義務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以升學為主向以就業為主轉變,學生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這期間的種種變化使得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學習、生活和成長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下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而在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進行測試。心理測量工具的恰當使用對於瞭解學生情況,蒐集學生資訊,及早發現心理異常及進行心理干預都有著重要的貢獻和意義。毫無疑問,心理測量工具的介入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趨專業化和科學化。 然而,在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心理測驗的配備和使用率都比較低,其原因在於對心理測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發展。本文將重點介紹心理測驗在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和作用,以及如何規範地使用心理測驗。

  一、心理測驗在心理建檔中的運用

  心理測驗是透過觀察人們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領域中的心理特點作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使用心理測驗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1.心理測驗在建立心理檔案中的價值和作用

  (1)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前瞻性

  在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往往要用到人格、能力、學習習慣或者學習能力方面的測驗,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前瞻性。如使用人格量表,可以瞭解學生個性,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性格、脾氣等情況比較瞭解,就能比較容易地做好學生的轉化工作;使用能力測驗,增強對學生的能力、特長的瞭解,有利於促使學生的潛力的發揮;使用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面的測驗,有利於改變學生學習落後的狀況。

  (2)有利於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預防功能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是面對全體學生的發展性和預防性教育。然而, 當前一些中等職業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誤區,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諮詢中心的建設上,一味地追求心理諮詢的數量,甚至將每學期心理諮詢中心接待來訪的數目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成績。認為心理諮詢本質上是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後對其進行的一種干預手段。與其在產生心理問題之後進行補救,還不如在問題暴露之前就進行疏導。比較而言,教育是事先的預防手段,而諮詢則是事後的彌補手段。相對於產生心理問題後的補救,暴露問題之前的疏導會顯得更有力。 要認識到,中職學生在校不同時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也不同,可使用心理測驗系統收集、整理、建立中職學生心理檔案, 有意識地將測驗結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分類,透過講座、櫥窗、廣播臺、宣傳專刊等形式加強普及教育,對個別突出問題,可透過電話預約、信函解答、同學互助等形式及時提供幫助,並做好跟蹤服務,將不良情緒或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充分地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預防功能。

  (3)有利於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資訊

  中職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多事之秋”,而且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招生規模擴大、收費標準提高、學業壓力增加和就業競爭加劇,有心理困惑、經濟困難和學業困擾的學生不斷增多,面對他們“成長中的煩惱”,如果不及時疏導和解決,則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做好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科學研究工作,透過心理量表的測試,使之更加科學化、專業化,顯得特別重要。另一方面,要系統、深入、科學有效地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檔次、上水平,也必須重視和加強科學研究,依據科學資料開展工作。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離不開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資料。而心理測驗是獲取心理健康教育資料的一種重要方法,透過心理測驗收集到的資料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素材。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將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地增強科學性,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和推動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

  2.心理測驗在心理檔案建立中的運用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目的是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服務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分為三種,即發展目標、教育目標和診斷目標。教育目標不同,心理測驗的選擇也應有所區別。針對發展目標,可選擇一些簡單測驗工具穿插於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材中,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上讓學生自測自評,結果自我儲存,能達到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監測自我的目的。針對教育的目標,可利用心理測驗在學生、教師、家長中搜集資料,以瞭解學生的心理環境、心理發展水平等,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確定方向,提供依據。根據診治目標,對於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要用診斷性量表進行測量,確定其問題的實質,以便有效地進行心理諮詢,或及時轉介到有關機構。 "

  二、心理測驗在心理諮詢中的運用

  心理諮詢的有效性,不僅取決於諮詢人員對心理諮詢的性質、過程的正確認識,熟練掌握心理諮詢的原則、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時還依賴於對來訪者的心理特性、行為問題性質的正確評估和診斷, 以便提供適當的指導、幫助和行為矯正訓練。對來訪者心理問題評估、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觀察法、晤談法、調查法等, 但這些方法難免有一定的主觀性。為克服主觀經驗的影響,心理測驗法被廣泛地應用於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為進行科學評估的重要手段。心理測驗可以為快速瞭解諮詢者的行為、情感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有價值的深層認識。藉助於心理測驗,探討診斷來訪者意識不到的某些心理特點和潛在的困擾,透視人們心靈深處的斑駁隱秘,以便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如要了解學生的一些內隱的或在當時當地不能表現出來的人格特點和行為特徵,就需要對之進行心理測驗,從而獲得一個客觀的數量化指標,瞭解其相關心理因素的概貌。

  在中職學生心理諮詢與教育中,心理測驗是常用的一項工具。 例如,研究者對我校103 名學生進行 MMPI 人格測驗,發現有50% 的學生焦慮水平比較高。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之後,使學生降低了焦慮水平,對穩定學生的情緒起了重要作用。對一般學生進行智力和人格測驗,發現他們在智力和人格發展中的優勢和不足,有助於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進而增強心理素質,完善自我。可見心理測驗已成為心理諮詢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分析來訪者心理問題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檢驗諮詢人員的判斷是否正確,還能幫助其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運用心理測驗資料,最佳化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測驗 ,不僅使傳統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生了變化,而且使班主任工作的途徑得到了拓展,從說教式、命令式轉變為針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科學地運用心理教育的規律,多途徑、多方法地開展教育,從而最佳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心理測驗的運用,使班主任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發揮氣質互補的作用,增進班級的融洽與和諧

  氣質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的多種心理現象有密切的關係。如,在班委的組合和寢室的安排上,可以使用氣質測驗,瞭解不同學生的氣質特點, 發揮氣質的互補作用,促進班級或者寢室的和諧。在一個群體中,不同氣質型別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才是豐富多彩的;單純氣質特徵的群體,人與人之間不會有心理空間,有時會是一種“可怕”的群體。如將膽汁質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那麼這個群體將是一個充滿“火藥味”的“爆炸性”群體;如果將抑鬱質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則將是一個充滿了“寧靜”的冷漠的群體。所以,將不同氣質型別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學生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才會和諧發展。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實現個體氣質的互補,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身優良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素。如:引導多血質和膽汁質型別為主的學生,發揚自己的自信、熱情、外向等特點,克服盲從和不求甚解的毛病;而粘液質和抑鬱質氣質型別為主的學生,應該發揚自己穩健、堅毅和執著的品質,克服呆板和固步自封的缺點。

  2.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學會合作與競爭,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使用人格或者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測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而且也能增強老師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其次,根據測驗,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出發,在學生心理悅納的情況下,啟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 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發揮他們在德育中的主體作用,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再次,根據測驗的結果指導學生正確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概念,對學習、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能作出積極的反應,有效地對其不良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進行矯正。

  四、規範心理測驗,提高心理測驗的針對性

  使用心理測驗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首先,中職學校在運用心理測驗時,要注意心理測驗的針對性。如:把心理測驗應用於學校心理諮詢、升學就業、生涯設計、應試面試前等專門領域中,藉助於各種形式的心理測驗來考察人的個性品質、心理特徵、個性缺陷及潛在的需要和潛在能力等,從而為特定目的服務。因而,測驗者應慎重選擇測驗量表,所選量表必須為其目的服務,忽視量表選擇的重要性而亂加使用,這是心理測驗的大忌。

  其次,學校要加強對測驗人員的培訓,減少測量誤差。測驗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由於測驗中對控制誤差、測驗結果的解釋都有嚴格的技術要求,而心理測驗的操作和結果解釋具有科學性、嚴謹性的特點。因此,加強對心理測驗人員的培訓,要求其獲得一定的資格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主試必須具備心理與教育測量工作的知識結構及其對此工作的科學態度,合格後方可做。如果主試不合格,測驗很可能變成“害人測驗”。因為即使心理測驗得分相同,由於前來測試的學生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不同和受試時的精神狀態不同,對結果的解釋也不同。如進行EPQ人格測驗時,精神質因子得分較高,這時如果主試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可能就會對這個學生說:“你有精神病傾向”,結果可能會使這個學生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

  再次,強化職業道德,對測驗的內容和結果保密。測驗者對測驗內容和結果要保密,一個經過標準化的心理測驗對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測驗內容洩露出去被受測學生掌握,就會大大影響測驗結果的準確性,而測驗結果是具有個人檔案機密性的資料,受測者的各項能力、人格特徵和興趣特徵屬於學生的個人隱私,在未徵得學生同意之前,是絕對不能公佈於眾的。

  最後,對測驗結果要進行科學解釋。一般地說,我們不會把測驗結果和分數告訴學生本人,而只是告訴他們對測驗結果的解釋。測驗是為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服務的,測驗結果解釋得科學,有助於明確診斷,使心理治療有的放矢,而不合格不科學的解釋,則有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由此看來,規範和有針對性地使用心理測驗,對中職學校更加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測驗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運用及規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