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機械基礎》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機械傳動、常用機構及軸系零件和液壓傳動的基本知識、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基本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該課程既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又有很強實踐性,是機械製圖、機械製造工藝學、金工實習、工程力學等先修課程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為學習專業技術課程和今後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維護機械裝置,以及進行技術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為了突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擬就該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問題,淺談一些個人體會。

  一、教師應從培養合格勞動者的目標出發,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機械原理和機械零件設計都是以機構運動簡圖為研究模型,建立機械運動簡圖應該是機械設計的基礎,因此應把機構的結構分析、機構運動簡圖的定義、性質和常用運動副的代號、機構運動簡圖的建立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對於機械傳動和零件設計部分,應減少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介紹,增加零件細部結構的'設計介紹和一些設計引數選取原則的介紹,並加強對機械執行的介紹,比如多種傳動方式的組合、原理、特點以及工程實際中的應用、維護等。可增加一些本專業最新動態的介紹,多向學生介紹一些機械的新發展、新思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在過去的教學中,通常只重視設計計算,認為只要會計算就達到要求了,而輕視了結構設計以及與工程實際技術問題緊密結合的部分,使教學與實際脫節。如軸承這一節:軸承裝置設計這部分內容在教學中往往不作為重點,而這部分內容是生產一線技術人員直接接觸最為廣泛的實際問題。因此,可以把這章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把軸承裝置設計這部分內容作為重點,要求學生重點掌握軸承的安裝、配合、緊固、調節、潤滑、密封等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問題。在學習了這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再舉一些工程例項,如CA614OA車床主軸支撐的例子,透過這個例項,使學生重點掌握軸承的組合結構、軸承的調整以及軸承的精度對機床主軸傳動的影響。透過這樣的整合,使學生既學會了軸承的基本知識,又掌握了軸承的應用技術,同時使學生明確了軸承在工程實際中的重要地位。

  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現在職業學校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基礎知識差,不少人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這些學生思想活躍,求新求奇思想重,對周圍世界十分敏感好奇,他們喜歡觀察事物,凡是覺得新鮮的就想了解,凡是自己喜歡的就會去做。因此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就要使其對專業感興趣、對課程感興趣甚至對任課教師感興趣,而這些興趣的培養可以透過教學過程中實施趣味教學來實現。

  因為職業學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雖然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已相對簡化,但由於學生理論水平比較薄弱,《工程力學》和《機械製圖》學得不夠紮實,加上缺乏基本的機械常識,所以在機械基礎的學習過程中,想象不出一些零件的結構,受力情況分析不透。因此教學中應首先降低難度,讓學生有學習本課程的興趣。若照本宣科,不進行教學資訊的雙向交流,必然會學之無味、學之困難。為喚起並始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可根據學生活躍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趣味教學法,創設情境,啟迪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思路清晰,善於歸納和表達,能夠把複雜的內容轉化為綱目瞭然、脈絡分明、易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機械基礎》對於剛剛初中畢業的職校生來說,無疑是有較大難度的課程,容易出現兩種極端:程度高一點的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便“死記硬背”;程度低一點的學生,一旦無法戰勝困難,就會放棄學習以致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學中關鍵要上好第一節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學生對本門功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講在本課程的教學任務中已完成了40%。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口才,能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談吐中學到有用的知識,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

  三、重視理論聯絡實際,提高教學效果

  《機械基礎》是各個工種的專業基礎課,與各工種專業課聯絡緊密。作為機械專業的教師,應當不僅具有機械方面的理論知識,而且對於在生產中使用的各種加工方法,機床及裝置的有關知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說我們應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熟練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

  例如在舉例講解時應儘可能使用見過或使用過的裝置,如講解四杆機構,可以結合家用縫紉機的踏板機構。如果有可能的話,理論課教師應主動與實習老師聯絡,組織學生到生產現場或學院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現場教學前事先佈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參觀一邊討論。在參觀實習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告訴學生這臺裝置採用了哪些機構、某個零件採用了什麼機構,把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具體地領會各種機構在機器中的應用。這樣,學生上課時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就不會覺得抽象,就會產生學習興趣。我們再因勢利導,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四、課後總結,綜合評價,及時反饋認知資訊

  課後總結與及時反饋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的知覺是否正確,使教師能根據反饋的資訊來調節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反饋具有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受到教師的肯定後,會產生愉快的感覺,這種感覺反過來又會激發學習的進行。因此,總結與反饋不僅是幫助學生學懂學好的良好方法,同時也是師生間資訊互動的良好平臺,且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與友誼。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