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利用資訊科技突破培智班語文教學的瓶頸論文

利用資訊科技突破培智班語文教學的瓶頸論文

利用資訊科技突破培智班語文教學的瓶頸論文

  培智班的學生由於智力落後,主要依靠形象思維並不斷地重複學習來接受資訊和知識。資訊科技將音、像、視、聽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可以不斷地重複使用,完全符合培智班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能更好地為完成語文課教學任務而服務,幫助老師突破培智班語文課教學的瓶頸。

  一、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拼音教學情境

  傳統的拼音教學,是靠老師不厭其煩地示範,學生不斷地觸控老師的喉部找發音部位,一切跟著感覺走。而且由於部位和方法不對,發出的音不準又難聽。最形象的發音教法是在教b和P時,看老師用紙張演示氣流的走向。教學方法落後,枯燥無味,再加上培智班學生存在智力障礙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而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把聲帶、口腔、舌頭、鼻腔客觀地展示在聾生的面前,而且可以形象地把發音時聲帶的伸縮變化、口腔開合的大小、舌頭的位置變化、鼻腔中氣流的走向等一目瞭然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看得清清楚楚,豁然開朗,自然學得準確而迅速。如此反覆地演示、學習,既方便了學生模仿,又讓老師少費口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資訊科技創設詞語教學情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特殊的聲、光、色、形,透過影象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打破了時空界限,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詞語的積極性。傳統教學手段由於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詞語複雜的意境展示出來,更不用說藉助情景來分析和學習詞語。正是因為抽象的意境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進一步增加了培智班學生理解和掌握詞語的難度。而資訊科技恰恰在這一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它能使這些複雜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把抽象問題形象化、靜態問題動態化,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詞語的難度。

  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把靜止不變的詞語轉化為不斷活動的場景,為促進培智班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發展架橋鋪路,促進了培智班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掌握,突破了詞語教學的難點,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搖搖欲墜”一詞時,由於老師難以把這個詞的動態形象表達出來,學生始終無法掌握它的詞義。而透過動畫的形式將它的詞義表達出來,既有吸引力、又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於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三、利用資訊科技創設句子訓練的教學情境

  培智班學生由於智力落後,造成了其感知知識的片面性和不準確性,表象貧乏而不穩定,難以在抽象的語言文字和具體的客觀事物之間建立對應關係。語言能力十分薄弱,對語文課中的.句子所表達的句意較難理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要培智班的學生把一個完整的句子弄明白,並開口說出完整的句子,更是難上加難。由於在學習句子的過程中錯誤百出,使得一些學生不敢開口說話,怕丟面子,沒有信心。同時由於得不到及時幫助,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和積極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句子教學的情境,不僅可以增加資訊來源,為學生提供合情合理的句子學習素材,而且可以突出句子語訓的重點,分化難點。多媒體教學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執教李白的《望天門山》時,學生對“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兩句難以體會,利用多媒體動畫設計,可以生動地把江水流向表現出來。青山隔岸相對徐徐而出,一片孤帆由遠及近,從太陽昇起的地方緩緩而來。讓學生體味天門山氣勢雄偉的壯麗景色,從而進一步昇華學生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句子表達的思想。

  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進行處理,增添了畫面的可視性和美感,做到圖文並茂、聲像並舉、動靜結合、形象直觀,完全符合培智班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有利於他們掌握資訊和知識,突破了培智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資訊科技突破培智班語文教學的瓶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