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知識社會;素質教育;核心能力

  論文摘要: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密集的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就業市場在世界範圍內發生巨大變化,職業教育的目標由原來的以動作技能為主導向以心智技能為主導轉變,這對目前的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進入知識型社會,職業教育只有轉變傳統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加強素質教育,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21世紀合格的勞動者。

  職業教育是伴隨著產業革命和工業社會的興起而逐步發展的,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經歷了由動作技能為主導向以心智技能為主導的轉變,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社會和資訊化社會平行發展時期,職業教育也必然要經歷這種歷史性的轉變,這就使我國職業教育將面臨複雜多變的要求。

  一、職業教育面臨的社會要求

  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逐步由工業化社會進人資訊化社會,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如火如茶的經濟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變革,世界運動方式發生根本的變化,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普及,全球網路的出現,創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新產品,新服務系統,新興行業和新的就業機會,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知識革命,這場知識革命改變著產業結構,也有改變著產品的生產方式,改變著就業方式,就業市場這一領域發生了世界範圍內的巨大變化,因為機器和電腦將逐漸地做工廠裡工人們所做的工作,社會中大批的人員將被機器和電腦取而代之,因此,人們必須具有不同的技能,必須能夠適應種種工作,這樣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多技能的勞動者。然而在制度化教育體系中,學習者習的某種知識和技能就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學習目標。而在知識型社會中,學習者面對的是職業、職業崗位以及職業知識和技能不斷變化的環境,同時隨著科學進步,各種職業崗位的知識含量也不斷提高,這種情況一方面對學習者的綜合素質會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在工業化社會時期,工作者能夠按崗位規範化要求變成崗位工作,就可以成為工業社會的合格者,一般情況這種要求往往注重一些常規問題。而知識型社會的工作經常會發生變化,面對的是很多非常規問題。困此,知識型社會的工作者不僅要按崗位規範去完成崗位工作,而且具備處理非常規問題的能力,尤其強調不僅要執行上面的指令,而且要能主動地發現問題並提出建議,或者說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發生的變化,這就給我們的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工作者必須具備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更加寬廣的知識基礎,職業能力基礎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知識型社會里,要求技術型人才在迅速變化的環境中具有應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由於現代社會的職業崗位是一個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的動態大系統,因此,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應變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才能生存和發展。在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主題工作檔案”指出“對人的素質要求在變化,不僅是知識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應變、生存和發展”,"21世紀競爭的核心是造就一支有生產力、靈活的、有創新能力的勞動大軍”。這也說明職業教育應該教給學生紮實的知識基礎,為他們以後的繼續學習、繼續發展作好準備。

  二、轉變短期目標為長期目標

  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仍然以針對崗位的需求來培養人,但是這種針對性地培養人和一個人的長遠發展是不可兼顧的,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能夠勝任某種職業的人,同時又能夠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裡面有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矛盾。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是怎樣把職業教育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有機地協調起來,學生應在職業學校既要學好基礎課,掌握專業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獲的知識能力以外的核心能力,即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創新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等在進入知識型社會以後,職業教育的目標應以長遠目標為中心,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需求。

  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轉變角色

  在知識型社會,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變化是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怎麼辦,才能與變化同步,處理好變化對我們的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呢?而傳統教學是在“教師中心”觀指導下教學,“教師中心”觀把人的培養僅侷限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忽視了學生作為“人”在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和權力。把學習簡單看成知識由外到內的輸人過程,以教師牽著學生,學生圍著教師轉,讓學生配合和適應老師的教學,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在進入知識型社會,在教學觀上,要從“教師中心”觀真正轉向“學生中心”觀,充分尊重學習主體的個體需要和個性發展,把學習主體的能力發展放在第一位。樹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觀,從素質教育基本精神出發,順應當代教育的發展的開放性,終身新,創新性,個性化的趨勢,教師必須實現由重知識傳授的向重學生髮展的轉變,教育工作者應該從“講臺上的聖人”—告訴學生他必須瞭解的內容,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在學生加工知識,提出假設,解決問題和創新時給予幫助。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使學生能力知識的自主構建,真正提高學生髮展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改進教學模式,加強核心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知識的傳授放在首位,這種教學模式在傳統知識的教學中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在素質教學實踐中,這種模式日益顯現出弊端;以傳授書本知識容易脫離實際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往往教師講的多學生活動少,壓抑學生的主動性;注重面向集體而忽視個別指導,難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出現注人式教學學生死記硬背等,這種種缺陷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健全的個性和創新實踐能力受到極大的抑制。因此,目前職業教育有必要對“傳授一一接受”教學模式進行最佳化,合理地吸納各種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成份。在主體學習模式中,教師教的內容從以講授知識為主轉化為以方法引導為主,以能力培養為主,教學的方式從前臺為主轉化為幕後為主,幫助學生準備學習材料,調節學習程序,引導評價學習效果,反思方法優劣。透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而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方法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關鍵能力,現在知識社會中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職業學校學生中實施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必須充分考慮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一些特點,比如職校生文化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厚,而這些特點本身又恰恰表明了在職業學校中實施主體參與式學習,具有更大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借鑑普通教育中實施主體參與式學習的經驗,探索中等職業教育主體參與式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擺在職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無論哪一種具體形式,在實踐中都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班,堅持主動性,寬容性和過程性的原則等。

  五、改進教學評價的主觀標準,重視知識能力的多元評價

  教學需要評價,在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上,應打破單一的考試分數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評價在重視平時的基礎上,在教學評價中要堅持評價內容全面化和評價方式多樣化,堅持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精神,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育觀,設計更多的選擇權力相合,給教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學習留下充分的自由空間與餘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