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讓資訊科技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論文

讓資訊科技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論文

讓資訊科技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論文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課堂及時回憶要比六小時後回憶的效率高出四倍左右。好的課堂教學結尾是銜接新舊知識,貫通前後內容的紐帶,是鞏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和促進學生知識向能力過渡的良機。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對課堂的匯入很重視,卻對課堂的收尾工作很少關注。那麼,怎樣才能給學生留下“銅鐘一擊,餘音嫋嫋”之感,使課堂的結尾意味深長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此淺談幾種資訊科技課中對收尾環節處理的想法。

  1 梳理歸納,畫龍點睛

  學生在資訊科技課堂上常常不善於對所學的知識點和方法進行整理歸納,這不利於他們對所學知識和方法鞏固,很容易忘記和產生學後思緒凌亂的現象。所以,一堂課講完後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統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採取教師口述的方式進行總結、還可以利用提綱和直觀形象的結構圖的方式進行整理,當然還可以透過學生自己歸納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會有豁然開朗、學有所獲之感。

  在實踐中這種方法我一般運用在理論課的結尾,留幾分鐘時間對本節課進行簡明扼要有條理的小結,回憶操作、歸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等。例如,透過提綱、口述和圖示的方式來進行資訊科技知識、電子郵件的知識以及多媒體基礎知識的講解等。當然這樣的結尾如果設計得生動、有趣,也能在操作性較強的課堂上取得極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口述總結時,語言一定要少而精,不是對課堂內容的機械重複和原樣照搬,而是畫龍點睛和提煉精華,要緊扣當堂課的教學中心,字字千金、乾淨利索地結束全課。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回憶效果,讓其產生既清晰完整又主題鮮明的印象。

  2 首尾呼應,完善結構

  一堂課前後呼應式的結局,這樣的收尾往往能回應課堂匯入部分或課中埋下的伏筆,使整堂課完整和諧,既解決了疑問,又巧妙的突破了難點和關鍵點,使學生能對知識形成一種系統的概念。用這種處理方式評價一堂課時,要關注到課堂的連貫性,首尾連線怎樣,有無前後呼應,是否有因有果,是否產生了渾為一體之感。例如,在講授“文字的物件插入”這一節課內容時,在匯入部分我展示了一份沒有插入任何圖片物件的文字,待本節課結束時我又展示了學生完成的物件插入作品與之前的文字進行對比總結,此時學生會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處理方式可以巧妙地回應前面提出的問題和任務,使課堂更完整、目的性更強。

  3 承上啟下,設疑鋪敘

  這類結尾是資訊科技課比較常見的.結課方式之一。這種結尾方式是透過合理設定懸念問題,巧妙地將本節課和下節課的知識點銜接起來,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能激勵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來對下節課的任務作進一步的鑽研和繼續探究。

  例如,在講授完“影象的簡單合成”這節內容後,老師總結到今天我們學的影象的簡單合成是有缺陷的,很多同學也發現了影象中的人物是透過選框工具選定的區域,不能單獨選取人物本身,即沿著其輪廓選取影象,影響了影象的融合性和和諧自然感。那麼,有沒有其他工具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個就是我將在下節課給同學介紹的“PhotoShop的摳像技術”,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嘗試一下其操作。

  透過這樣的質疑收尾處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激發他們想馬上實踐探究的迫切需要,為下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4 作品賞析,以評促學

  資訊科技課大多數為動手操作課,多為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很多情況下需要學生當堂完成任務作品。在結課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選取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對學生總體較好的作品給以讚許,指出閃光點和可借鑑點在何處,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被認同感,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挑選出的課堂上暫時不佳的作品也要有針對性的點評,對不足之處或共同存在的現象進行評價,但是也要善於挖掘作品其中的可取之處,進一步鼓勵學生。

  例如,在講授完“電子板報的初步設計和製作”這節課時,教師透過觀察學生的作品,有意選取了2~3份作品作賞析,學生會毫不猶豫的評價出其中有的作品是美觀的,但有的作品卻不能吸引我們的眼球,之後大家出謀劃策幫助他下節課進一步完善,如改進排版樣式、色彩搭配等。當然老師也要求同學們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值得學習的地方,如素材選取得當、有自己的設計風格等,鼓勵學生學會學習,共同進步。

  這樣的收尾處理,會將整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使學生的創想和智慧得到充分展現,在老師和同學們和諧的評價聲中成長。

  5 話題討論,發表觀點

  在資訊科技的課堂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還需要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智慧,其中言語智慧和非智力因素不可在資訊課堂上被忽略掉。在以主題討論的方式進行一節課的結束時,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表達想法和見解的機會,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啟用他們的想法和思考,引導他們正確辨證的看待問題。

  例如:在講完計算機網路相關知識後,引出網路時代的禮儀問題。我在課堂上大概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學校的“貼吧”和網路流行語等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利用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貼吧”上發表觀點和想法。

  這樣的收尾處理能順其自然的把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思想,更好的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這樣的方式比老師枯燥的說教和講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道理更有效。

  6 留問探究,聯絡生活

  沒有“扎口”的課未必不是好課。平時我們注重課的結尾,認為有了完整的結尾課才算完整,但是“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課堂延伸拓展到課外,將知識活學活用。即注重鼓勵學生質疑和釋疑的態度,注重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可以在課堂結尾時留下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學會探究解決。

【讓資訊科技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