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社會活動《它是我的》的課後反思

社會活動《它是我的》的課後反思

社會活動《它是我的》的課後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爭吵、叫嚷的情形十分常見。倘若這種無意識的、率性而為的語言表達方式不斷重複,將會形成習慣,併成為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活動《它是我的》透過兩個小故事把幼兒在生活中任性、爭吵的語言表達情景再現出來,引起幼兒對切身經驗的回憶、聯想,進而內省、反思。恰巧昨天班級裡發生了類似事件,兩名幼兒為一椅子爭搶,都緊攥著椅子,嘴裡爭論著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同伴趕緊向我彙報,我看著他們倆爭的面紅耳赤的樣子,說:“你們這樣,我都不喜歡,都不是好孩子,好孩子可不是這樣的,我喜歡好孩子。”他們中的一人還在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著,我接著又說:“椅子都是幼兒園裡的,你們要搶椅子,明天自己從家裡搬一個椅子過來。”接著,我假裝不理他們。他們倆見我這樣,也就失去了吵架的心情。一人讓了一步,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今天活動中故事的主人公豆豆和康康為爭搶玩鞦韆大打出手,和他倆昨天的表現一個樣,因此孩子們很容易的就在對照他人行為的情景中進行聯想和反思。他們的解決方法很多,有人說:“兩個人一起玩”有說:“一個人先玩其它的.,讓另一個人先玩,過一會兒他們倆再交換著玩”。這孩子把平日裡我帶他們玩大型玩具的經驗聯絡起來了。看來幼兒的認知是建立在他熟悉的事物上,已知經驗在幫助他。也有幼兒說:“今天他玩,明天我玩;兩個人一起玩”等等,孩子們在自由討論中分享經驗,提升自己的認識,同時明白自己不足的方面和如何改正解決衝突。

  活動後我創設了兩個幼兒在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爭吵的情景:搭建區中兩個孩子爭搶一塊積木,組織集體進行討論、解決;表演區中兩個幼兒為爭搶一根尾巴,都要扮演大灰狼,我以問題啟發他們,扮演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與孩子爭搶,透過情景創設,組織討論、協商解決,孩子們在這過程中提升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用語言表達方式化解自己與同步的衝突。

【社會活動《它是我的》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