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讀後感

《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讀後感

《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讀後感範文

  讀了長篇紀實文學《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使我深有感觸,全書以家族為線索,串聯了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各個重大歷史節點,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呈現了歷史的面貌。以往的紀實文學大多隻是講述個人的歷史,或者只是記錄歷史的區域性。而《心遠》的作者以高遠的眼光所做的一個有力嘗試,透過一個家族的故事來展現整個歷史發展,可以說是紀實文學的一個新思路。

  書中大量採用自述方式和第一人稱並且大量引用個人經驗、家族素材、歷史資料和第一手檔案典籍材料,擁有巨大的歷史跨度、深刻的憂患意識和先進的教育文化觀念,以及寬廣的時代視野,貫穿全書的是當事人自述回憶或親屬記述的那種親歷親述的`親切感和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它特別注重先輩賢人在歷史磨難中心靈歷程的軌跡記錄和生活行為的真實感,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作家在書中無處不在的散發出的那股拳拳報國憂國的赤子之心和在家族民族歷史漫長黑暗的時間隧道中苦苦掙扎和探究求索的熊氏先輩教育救國的先進理念和奮鬥精神,那是作家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現代性視野中記載一個光榮而偉大的家族的自覺審視意識與同宗同族先祖先輩執著前行的堅韌毅力意志和坎坷崢嶸的苦難生活場景的對接、還原和體驗,那是一個家族自救和民族自救的必然道路和先進知識分子的社會理想和教育信仰的生動表現。全書在家族歷史和教育歷史現場的還原當中,以及在對於代表人物的細緻工筆或傳神寫意的刻畫描述當中,滲透著對於當下民族命運、民族精神和民族教育前景的深深的憂思、猛擊一掌的警醒理性和掩埋在字裡行間的時代脈搏。作家在書中就教育救國的理念和實踐在熊氏家族教育興族救國曆程中的反映進行了深入的、具體的、歷史的反思,熊氏家族的知識精英其實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者和先行者。另一方面也不斷認識到灌輸新的現代民族精神、家族精神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讀完這本書,也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當今我們的教育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入園難等現象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周圍,而這些問題本質上還是教育觀念的影響。那麼,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更新固有的教育觀念,不要一味地盲目追求名校,而忽略了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氛圍和方式,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嗎?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不斷地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貼合《指南》精神,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設計真正適合幼兒的教育活動,做到活動的設計要源於幼兒的興趣點,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幼兒真正習得未來生活中有用和有衣衣的技能。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就是書名中“心遠”一詞,它源於熊氏先賢熊禧祖創立的“心遠堂”。而“心遠”在文化教育傳統上,它的遠大志向就是指科教興國。這個詞是意味深長的。“心遠”給我的感覺就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有心存高遠的人,未來的路才會走得更遠!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要教育能夠立足於當下,著眼於未來,真正還原教育的本質。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能夠看到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更新和蓬勃發展!

【《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