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搭石》課後教學反思

《搭石》課後教學反思

《搭石》課後教學反思

  拿到《搭石》這篇短文清新質樸,充滿生活氣息,透漏著美好人性,它是作家劉章回憶家鄉生活的一篇文章。細讀教材,我想:搭石本是無情物,是鄉親們的所作所為,那種謙讓、敬老、心中有他人,相親相愛,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純真的情感。搭石搭起的是什麼?搭起的是人間真情。作者難忘家鄉,不僅僅是難忘搭石,難忘的是在“城市鋼筋水泥構成的馬路”所缺失的父老鄉親那種淳樸互助的鄉情啊。可是如何引領學生深入淺出地感受這濃濃的家情之美、人性之美呢?

  看了( )原文地址的一、二稿,總基調我覺得是恰當的,目標也很合理,兩稿無異樣。只是在選擇內容和策略上略有不同。我覺得第二稿的改動還是比較科學的。

  首先,兩稿都抓住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句。但在展開的第一個引導的提問就有了點微妙的變化。設計一:讓我們一起在課文這尋找這道風景的美麗所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找找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設計二:那麼搭石構成的這道美麗的風景是怎樣的呢?看似小小的改動,但設計二指向更明確,把學生的注意力很清晰地引向尋找搭石之美上。

  其次在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盪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時,第二稿設計不只抓住了“協調”一詞意思上的理解,還遞進式的層層推進,引領學生深入思考。讀句想象畫面形成意象入手;找近義詞理解字面意思;從句子中找出說明動作協調的地方;除了過搭石的動作協調,還從哪看出協調,引導學生從聲音、節奏、人影相映成趣等地方感受協調之美。到此,一幅美妙的圖畫已深深印刻在學生腦海。朗讀的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協調”成為一條串線,把搭石上人的動作、節奏、倒影等串聯起來,一氣呵成。更高明的地方是,“協調”不只在這小處發揮了大作用,設計第二稿還巧妙地藉助它串聯了一個個美妙的情景“一個一個有序走搭石”、“面對面過搭石”、“心繫他人擺搭石”等,每副畫面都是那麼“協調”,這一畫龍點睛的總結,還文字一個整體。“協調”一詞在文中發揮了最大最多的效用。

  再次,在對面而行的這部分理解中,第一稿設計設疑、解疑後還設計了會說哪些家常話的說話練習,期望透過此步驟讓學生感受親近之感。第二稿設計刪除了此環節,我個人覺得妥當。在這裡對“話家常”的細節不必過多深究。並非每個小小的細節深入挖掘都是有意義的,我們應努力使我們的課堂閱讀有效,而且高效。

【《搭石》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