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聽《難忘的一課》有感

聽《難忘的一課》有感

聽《難忘的一課》有感範文

  上週,在學校組織的課例教研中,叢培麗老師執教的《難忘的一課》,彷彿一道“原汁原味”的家常菜,樸素、清新、自然、紮實,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一、資料詳盡,奠定基礎:

  《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記敘的事情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光復”初期,對這段歷史背景學生非常陌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要表達的人民對祖國深厚、強烈的情感,叢老師在課前就做了大量的工作:佈置學生廣泛蒐集有關的歷史背景資料,同時,老師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上課伊始,老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及由此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將學生帶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的歷史。接著,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資料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了解了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期間,採取的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

  正是這一充分交流資料的環節,讓學生深入的瞭解到當時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使學生也產生了強烈的光復、迴歸祖國的願望。這一環節,叢老師不是走過場、鬧形式,而是處理的深入紮實,使學生詳細的瞭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為下面體會感悟課文的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重點突出,條理清晰:

  應該說,一節課要完成的目標有很多,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又要滲透情感價值觀的教育,既要訓練聽說讀寫,又要培養良好習慣,因此,在授課時,我們常常不知如何取捨,整堂課面面俱到,卻沒有重點。

  叢老師的《難忘的一課》思路非常清晰,整堂課用“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作為線索,提綱挈領,讓學生品讀三次不同情形下出現的同一句話,感悟澎湃在作者心中的愈來愈強烈的愛國情感——在反覆的誦讀中理解作者的這種濃厚愛國情感,老師的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到下課的時候,每一個聽課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堂課的目標達成效果是很理想的。

  三、反覆誦讀,高潮迭起:

  在叢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全文的靈魂“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讓學生在品讀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掀起了學生心海中的一個又一個高潮。

  當學生交流出了文中第一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相關內容時,叢老師就抓住了“一筆一畫”“認真”“吃力”幾個關鍵的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理解他書寫著幾個字時認真嚴肅的態度,進而理解此刻湧動在老師心中的無比激動、無比神聖的情感,讀到這裡,學生明白了:是啊!這位老師不僅是用筆,他更是用心在書寫著幾個字的呀!

  當讀到第二處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句段時,叢老師又抓住了“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等詞語,引領學生進行品讀。此處,老師再次將課文內容與被日統治的漫長屈辱的歷史相聯絡,讓學生體會在“50年沒有說這句話了”“50年,終於可以大聲地說出這句話了”“”等種種不同的情境下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讓學生真正懂得這句最簡單的話中其實包含著人民最濃厚的愛國情感。文中的老師在一遍又一遍地領著孩子們讀著這句最簡單的話,課堂上,我們的師生也在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句浸滿愛國情的話語,每一遍的朗讀,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感悟,每一遍的朗讀,都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新的昇華。

  課文第三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是作者隨教師“參觀小禮堂”部分,

  當讀到這一部分時,跟隨著作者的`思路,一位位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偉人浮現在大家的腦海裡,自豪、驕傲在每個人的胸腔湧動,此時,叢老師又適時地引領學生讀這句話,人民“光復”時的揚眉吐氣、歡欣鼓舞被學生那滿懷激情的、一浪高過一浪的朗讀詮釋得淋漓盡致,此刻,學生、老師包括聽課的每一個人都被這種強烈的情感感染著,每一個人都感到熱血沸騰,正如課文最後一句話說的那樣,“此時此刻,難道還有”

  下課鈴聲響了,我心潮澎湃,站起身準備離開,忽然聽到身邊的一個小男孩激動地對同桌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啊!我讀得渾身熱血沸騰!”聽聽,這就是孩子一堂課的最大感受,相信,這句最簡單的話和這份最濃厚的感情會深深的烙在上課的每一個孩子的心上,永遠永遠!

  我的心情再次激動起來:這不就是我們要追求的有效課堂的效果嗎?

【聽《難忘的一課》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