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

  《小數的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中的內容。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是在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以及小數的讀與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節內容時,在重點關鍵處教師改變傳統的只注重理性思考,為把感性的經驗與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突破對於小數的性質這一難點知識的理解。同時透過同學們身邊生活實際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運用小數的性質。從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為生活服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三“1”。提問:這三個1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著,我在第二個1後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三個1後面添上兩個“0”成100。再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線嗎?(學生就說不能了。)然後教師引導提問: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著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欲。使他們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透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師創設例1這一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長度。讓他們再進行合作分工把他們量、找出來。這一活動教師給足了學生交流、討論、動手操作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親身去經歷和感受了的,活動給他們的體驗是很深刻的,同時結合實物的演示進一步感知1分米、10釐米、100毫米實際都是同一段,進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這三個數是相等的。

  教師讓學生透過橫向觀察、縱向比較,圍繞“變與不變”的特點引導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們不僅很快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而且使他們明確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採取在直觀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較好的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透過做一做的再次動手操作實踐和實物的運用進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數的性質。

  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在我們的生活,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證實,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教學時教師基本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本塊知識,學生氣氛非常活躍、積極性很高。他們充分體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快樂。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導、積極主動地學。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溶於一體,較好地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憑藉學生的數學現實,幫助學生解決現實數學中的問題。

  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組成、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與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學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購物的體驗,都瞭解0.8元與0.80元相等,1.70與1.7相等,但學生的這種認識相當粗淺,表現在學生不能理解為什麼0.8=0.80,1.70=1.7。透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真正懂得為什麼小數的末尾無論添幾個0或去幾個0,小數的大小不變。本課設計時,並沒有採用常用的一步步歸納總結的思路,先歸納小數末尾添一個零,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歸納添兩個、三個、乃至無數個零的情況,而是一步到位。分別在驗證猜測與歸納總結時,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生生、師生互動中實現對小數性質的掌握。同時,學生已有的數學現實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而呈現不斷變化。在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中,教師透過不斷創設一個個新的問題情景,不斷激起學生一個個新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原有的數學現實不斷地被啟用。

  二、注重方法滲透,引導自主探索。

  學生要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既應注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中的滲透。本節課多次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 0.4米、0.40米時滲透了估算遷移和類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學0.4米= =4分米時,滲透了等量替換思想。

  在探究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充分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教師既沒有被學生已知0.8=0.80的現象所迷惑,而輕易放過讓學生作進一步探究的機會,同時又充分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每一次都是學生自己討論,自己發現、自己總結、自己歸納,一層一層不斷地深入,不斷地完善。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本課採用聯絡生活、引入新知、聯絡生活、應用新知的教學過程,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學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觀察中歸納,提升,在不斷髮現中逐步完善。

  四、深刻反思,還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實踐活動的設計,教師圍繞小數的性質,提出諸多細小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被動地回答,被動地接受。

  2、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點,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處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儘量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教學時,運用《西遊記》故事引出數學問題:0.1米、0.10米、0.100米相等,為什麼?然後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過的小數意義的知識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出其中的道理。由於學生在闡述時說的都非常明白,所以只做了相應板書。透過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三個小數的變化,讓學生把小數的性質用文字概括出來。概括出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規律,接著再從右向左觀察,概括出小數性質的後半部分: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注重多種方法驗證結論,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例2中,透過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學生髮現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裡塗色可以比較出0.30等於0.3,學生能夠驗證出雖然份數變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然後透過小數數位順序表也可以發現小數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餘的數所在的數位不變;還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價格的標籤,也可以得出0.30等於0.3。這樣透過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問題來進行驗證結論。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時,我首先透過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一瓶飲料:甲商店標價為3.00元,乙商店標價為3元,哪家商店便宜。得出3.00元=3元。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著小數的性質。接著透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你有沒有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小數的末尾多一個“0”、兩個“0”,或小數的末尾少一個“0”、兩個“0”,他們的大小仍舊相等。接著讓學生舉例,象這樣關係的等式還有嗎?在學生舉的例子中選其中一個加於驗證(0.2=0.20)。我先讓學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驗證,然後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讓學生再次理解小數的性質。

  在引導學生歸納小數的性質時,生1:小數中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馬上有學生不同意,並舉例如果是0.02與0.2就不相等。學生在自主評價中感悟到“小數”“末尾”等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從中體味到數學的嚴謹和縝密。在這堂課中,設計了兩次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操作、討論、驗證、想象。讓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貫穿於活動的始終。在實踐材料的上,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動手實踐和探究的驗證材料,這樣有利於學生知識的主動構建,更有利於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主動經歷著“做數學”和“研究數學”的真實過程,每一次小小的發現都表達著他們對數學學習個性化的體悟與創造,每一次小小的補充,都見證著他們數學經驗的蘊育和理解能力提升。

  但透過深刻反思,還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實踐活動的設計,教師圍繞小數的性質,提出諸多細小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被動地回答,被動地教授。

  2、第二次實踐活動的設計,組織驗證0.2=0.20,我先讓學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驗證,然後動手操作。但有的同桌根本商量不出方法,也沒辦法進行驗證。這一點我在備課時,太理想化,以為透過同桌商量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改為你想用什麼方法加以驗證,說給大家聽聽,然後再動手操作,效果肯定會更好。所以這一個環節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3、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點,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處理得急了一些,例在學生第二次驗證時,再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或許每個同桌,都有自己的辦法加以驗證。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儘量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上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在本節課教學教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認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終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尊重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沿著“猜想、驗證、總結、應用”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首先,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去驗證猜想。學生從表示的具體錢數;藉助方格圖,從他們所表示的意義和陰影部分大小;利用數位順序表等多個角度去驗證猜想,總結出小數的性質,然後再把性質運用到生活之中。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

  2.關注生成,讓教學真實有效。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當下的思維狀態,學生認知的起點,學生的困惑等等。教師要充分關注生成,併合理引導學生的生成,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真實有效。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動手塗一塗,畫一畫,量一量等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真正體會到了小數性質

  3.基於生活,尊重學生生活經驗。

  數學教學要基於學生生活,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的過程。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取素材,讓學生嘗試從生活素材中發現小數的性質,並根據生活實際理解和應用小數的性質,實現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

  例如,選取超市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經常看到的標價牌上發現小數的一些特徵,在驗證小數的性質是時,學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據0.3和0.30所表示的具體錢數來驗證。

  這樣設計,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充分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吸取上節課的教訓,我調整了一下教學方式,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我放慢了教學腳步,讓每個學生都能較好的理解小數的意義,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會說小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的表述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想的效果。同時,透過對這節課的一些環節的修改也使我的課有了較為清晰的條理,我自己也有明顯的感覺,這節課比上次的課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還存在很多不足:

  (1)個別環節處理不當,如在學生學習完小數的性質後可以先講授小數的改寫,因為小數的化簡其實也是小數改寫的一部分。

  (2)練習設計不合理,沒有體現出層次性

  (3)板書不夠直觀明瞭。比如讓學生觀察2.5=2.503.00=30.1=0.100.5=0.50這四個等式的時候,應在等式上畫幾個弧線,讓學生更清晰的看出變化的規律。板書應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6

  一、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大膽猜測。

  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猜想是一個多向思維的心理過程,是培養創新萌芽的好辦法。由此,在課伊始,利用喜聞樂見的《西遊記》中的人物,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猜測揣摩“孫悟空會對沙和尚說些什麼”,學生的思維被激發,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自覺主動地聯絡舊知,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驗證猜測。這樣,學生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學會獲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創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二、透過觀察比較,激勵自主探索。

  波利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絡。”探索是學習數學的生命線。縱觀本課,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機誘導。如:在驗證猜測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驗證方法,並透過量一量、折一折、疊一疊等多種方法證明自己所猜測的“一樣長”是可靠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親歷觀察、思考、操作、討論、分析、推理等活動,從而推出“小數的性質”。這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但經歷了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的知識過程,而且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7

  小數的性質是在學生學了小數的意義及讀寫法之後的內容,這一課時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大,整節課以學生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為主線,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以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進行動手嘗試、探究,應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小數的性質。不僅重視知識教學,重視結論,還要重視能力的培養,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觀察、比較、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學反思《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學生透過研究得出三個小數相等。他們的單位都一樣,所以我們把數字抽出來。板書(0.1=0.10=0.100)。由原來的解決問題轉化為單純的小數的大小比較。透過一組小數0.3和0.30的大小的比較,總結出小數的性質。這個環節的設計,有一定的侷限性,我的教學設計把學生限制在了準備的兩個學具裡,其實這個環節可以完全放手與學生,讓他們自己選擇方法探究,可以用剛才比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學具,這個地方不給學生設限更好。講課時沒有給學生強調正方形看做1,強調是把1平均分,這個1可以使1米,是1噸,1分米。總結出小數的性質,強調0.3和0.30他們的大小相同,意義是不相同的。

  在練習的'設計上保證有層次。既有知識的鞏固,又有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還有拔高練習。講授練習不但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又要告訴學生這樣解決的道理,但課時安排太緊,導致練習沒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8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小數的性質》這一節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和《小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性質,並會運用小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節課比較簡單,從課堂上學生反映來看,本節課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也從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教學的有一下幾點想法:

  1、能夠準確把握教材,並且能夠靈活的應用教材。本節課中教材給出的例子是由長度單位引出的,我沒有用課本上的例題,而是透過學生熟悉的買東西的情景引入,給出了兩個商店,商店1買牙刷2.5元,商店2買牙刷2.50元,問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是選擇哪一個商店,哪一個商店便宜?讓學生來討論,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發現兩個商店的牙刷的價錢其實是相等的。從而引出課題。在本環節中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生很有興趣。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的課堂不是教師備的有多好,講的有多精彩,重點是學生掌握的怎麼樣,這樣就要求教師對課堂的生成要有一定的靈活的把握。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實地、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認知的起點,學生的困惑。教師要充分關注生成,併合理引導學生的生成,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真實有效。在本節課中,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塗一塗,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等教學活動來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透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真正體會到了小數性質。並且應用到了實處。

  本節課經過自己的深刻反思,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深刻反思,還有很多不足:首先留給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很少,有部分活動只是流於形式了。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講的很是比較多,對於學生的一些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過的比較快。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把多數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的探究的過程,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9

  “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教材結合現實情境,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比較和歸納,探索小數的性質。例題分兩個層次安排的:第一層次透過兩個小朋友交流鉛筆和橡皮單價的情境,引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透過“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麼?”的討論和交流,體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鉛筆和橡皮的單價,結果都是一樣的。 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藉助直尺圖自主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們也是相等的。依據情境圖和得到的等式進行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上述兩組等式存在著“小數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數的大小不變”的特點,從而歸納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圖,呈現的是購物情境,透過思考一組食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簡”的概念,學會化簡小數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我在課堂上是這樣展開的:

  ⑴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麵包4.00元和合計10.50元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這樣一個過程是“小數性質”應用的內化過程,學生們在練習中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⑵理解“化簡”的含義。教師指出像2.80元=2.8元一樣,將小數寫法簡化的過程就是“化簡”;

  ⑶驗證答案。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例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如3.05元中間的0去掉後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間的0不能去掉。利用元、角、分這些單位進行驗證,和利用小數的性質化簡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從而達到進一步理解小數性質和應用小數性質化簡小數的合理性;

  ⑷質疑。“為什麼超市的消費單上的錢數都是兩位小數,不寫簡單的小數呢?”教師在本題結束反饋時丟擲了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兩種,一種理解為都是兩位小數便於超市進行加法計算,另一種是為了價錢精確些。第一種理解無意和小數加減法想吻合,第二種理解初步體會到保留兩位小數可以使小數表達得精確些,回答不是到位,透過教師的補充才理解到位,“這裡都是兩位小數,超市告訴顧客本超市計算錢數時精確到分。”

  “獨立解決問題”---“理解“化簡”的含義”-----“驗證答案”----“質疑”這四個小環節,沒有遵循常規使用的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增加了“驗證”和“質疑”的環節,旨在繼續溝通實際生活與小數性質之間的聯絡,培養小數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質疑”環節則明顯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為後續的學習豐富了感性認識,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當然,不足之處也有,沒有利用“小數性質”反饋、矯正,此處演繹思維培養的資源無意浪費了,且“小數性質”的應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會減緩學生技能的形成的程序。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透過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並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的化解小數和改寫小數,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全課分為兩個階段:

  一、發現規律

  課一開始,我利用課本《西遊記》主題圖引出0.1米、0.10米、0.100米這幾組資料,請同學們猜一猜,孫悟空為什麼笑了同學們透過自主探索發現 0.1米=0.10米=0.100米,從而引出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數學情致得意有效的培養。

  二、應用規律

  第二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性質用於改寫小數和化簡小數。由於前面對小數的性質的探索是學生自主進行的,因而在應用起規律來同學們也能得心應手。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把3改寫成三位小數上,經過啟發,學生都知道要不改變數的大小,必須在3的各位右下角先點上小數點,再添3個零,課末透過聯絡生活的實踐課,讓學生感受到小數的性質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總之,透過本堂課,我們師生共同分享了彼此的見解和成功的快樂,情感溶於快樂之中,知識溶於成功之中。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較好。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1

  1、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絡。

  弗賴登塔爾說:“數學來源於現實,富於現實,用於現實”。數學只有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才能使學生切實理解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用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基於此理念,在設計新課匯入時,採用了學生熟知的讓學生說出學生尺中一段的長度的情景,一方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激發和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中數學的意識。

  2、充分利用好資訊科技這一現代教學手段。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數學的變化過程,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自己獲得知識,鍛鍊自己的分析、推導和概括能力。

  3、關注學生獨立思考後的合作與交流。

  例6教學,採用分組學習,把如何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交給學生來處理,在學生獨立思考分組學習後,教師把講臺讓給了學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堂氣氛民主、和諧,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

  4、首尾照應,教學完整。

  透過小數性質的學習,最後順利解決了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發生什麼變化?可以啟示學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學好數學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習的,即使是學,也是學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可見,教學要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絡,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從而達到最佳化教學的效果。如:在教學例5時,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並經過學生思維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數的性質,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不足之處:

  課堂中由於本人的語言組織的不夠,教學環節不夠自然,特別是由於本人的疏忽,課件中還有好幾處錯誤。真如熟語所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懇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教學。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2

  由於“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我也是剛接觸,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也有許多困惑,一切還在摸索中。而在運用這種全新的模式進行教學後,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我以前講的還是太多了,剝奪了學生思維的權利,其實有許多內容學生完全可以透過自學完成,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構建,讓學生真正的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本課的例1,我放手讓學生在自學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結果他們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中發現了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雖然有些同學說得不夠完整,但在其他同學的補充下,也能夠自己發現小數的性質。為了不讓學生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能應用於實踐中,我讓他們獨立完成了做一做,又做了判斷題,這樣他們從理論到實踐,真正理解了小數的性質,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在例2和例3的教學中,更是大膽的放手讓他們獨立自學,從而發現學生在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時出現的問題,而之後的合作學習和後教就重點處理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把本課的重、難點吃透了。課堂檢測和課堂作業的完成,也讓我更迅速的掌握了本節課學習目標完成的情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這節課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教學中還應適當的增加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學得更有自信,還有對於小數的性質的發現處理的還是有些急,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舉一些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例子,如:有的商品標價就是應用了小數的性質,還可以透過畫圖舉一些例子。我想這樣處理後,接下來的課堂作業完成的情況會更好,而不至於出現有些學生會背概念卻不能正確應用概念的現象。因此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的總結反思,靈活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學情定教,從而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透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具體事例、藉助圖形來進行反覆比較歸納,最後能自主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一、我的成功

  1.能較好把握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課的引入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對比商品的價格相同與否,讓學生在參與回答的氣氛中激起求知慾。“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的引入是比較成功的。另外,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看來,要上好一節課,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學環節層次分明,條理性強。這節課主要學習性質概念,比較散,備課時,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邏輯關係,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係,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

  3.本課成功的關鍵是自己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以前上課總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灌輸一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我成了“職業灌輸器”,學生充當了“專業接收站”,造成了老師累,學生煩的局面。這次我思想開放了,秉承先學後教的理念,讓學生“活”學“小數的性質”。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總之“活”貫穿於整個課堂。整節課,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歸納。想不到教學效果那麼理想,比以前的滿堂灌強多了。所以說,放心讓學生探索,精心引導學生是成功的關鍵。

  二、我的不足

  1.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課堂,釋放了學生,考驗著老師。這節課的小組活動,出現了一些“混亂”場面,有的學生不知所措,有的學生參與感不強,有的學生在交流時沒有認真聽別人發言……,這方面的組織與調控我還要繼續努力。

  2.課中某些環節的處理過於細化。總是擔心學生的能力,總想讓學生按照固定模式思考,沒有做到放手讓學生全面思考問題。在總結小數的性質時,沒能充分讓學生多說,在兩個同學回答正確以後,便匆匆把這個環節一帶而過進行了總結。沒有充分發揮這個環節地作用,要改進。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4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後進行學習的,是學生以後學生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

  小數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但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只能透過直觀的教學來說明,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性質。首先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題材入手,一方面學生憑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判斷0.3元=0.30元,“知其必然”。同時,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運用多種方法自主驗證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礎上透過引讀體驗,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末尾添0或去掉0與小數的大小的關係。

  在“試一試”中,“為什麼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個0、兩個0,小數依然相等?”這是學生思維受阻、理解較為困難的地方。藉助直觀的直尺和小數計數單位等相關已有經驗,學生能發現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間的關係,這就為小數合理性的體驗提供了另一素材。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了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數大小的關係,為總結概括小數的性質作了必要的認知準備。也為應用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自己制小標籤,則是讓學生聯絡了數學與生活,體現了學數學的價值。本課在練習中,透過正誤對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本節課不僅重視知識教學,重視結論,還要重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我把書本上的例題情境圖加入故事去引入,目的是要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從整數加零如何變化到小數加零如何變化,孩子們的答案基本在我的課堂預設中,但是在問為什麼時,孩子們回答的比較單一,不能從多方去考慮,最後只好我引導讓學生們去想想,去說說。

  兩個例題之後由學生們總結說出規律,即小數的性質,而我在此同時也在黑板上板書了“小數的性質”。為了讓給學生們牢牢記住,我讓他們齊聲讀了三遍以及一遍閉眼背誦,接著還問同學們“哪些詞要特別注意啊”,學生們都能指出重要的詞。為了檢驗學生們是否已經理解了小數的性質,我還讓孩子們舉例說說相等的小數和“你認為0.02和0.20這兩個小數中的“0”是不是都能去掉?”同學們都踴躍發言,整個課堂氣氛很不錯。最後在練習時,把4改寫成三位小數,錯誤率相對高一些,但是在解釋之後整體基本已沒問題。

  總體來說,我覺得本節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教學目標也明確,我也儘量少講,主要將時間留給學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我的語言不夠精煉,有點囉嗦,時不時會講“是不是啊,對不對啊”之類的詞,同時留給學生去實踐探索的時間也有點少,在以後的教學中在這方面要努力改正,爭取在備課時把自己的語言組織精練,讓每一句話都有用,讓每一個字都最精彩。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6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學生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具有探索性學習的價值,因此讓學生經歷過程會帶給學生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現的能力。基於這一新的理念,教學中我沒有將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了一個“猜想──驗證──反思”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透過合作探究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在情境中猜想。

  活潑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也應該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伊始,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動畫情境,在這個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從豬八戒的無知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判斷出“25.00”和“25”是相等的,並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提出了猜想。猜想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的,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已經向探索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在探究中驗證。

  接著我出示探究內容,內容中既有正例(和0.5相等的小數),也有反例(和0.5不相等的小數)。而教材的例題學習中只有正例(比較0.5和0.50的大小)沒有反例,我認為那樣不利於探究活動的深入展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障礙,並及時指導學生尋求跨越障礙的辦法,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沒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是不值得探究的,沒有在探究中戰勝困難的經歷,其探究能力是難以獲得實質性發展的。

  當然,為了使探究活動富有成效,我充分發揮引導者與幫助者的作用。首先,透過設計探究提綱來引導學生探究,然後在具體探究過程中教師又以“參與者”的身份給予更具體的指導,以保證探究活動不被“卡殼”。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學生透過合作(先組內合作再組間合作)想出了多種辦法,體現了探索活動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並透過彙報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化,最終推翻了原先的猜想,發現了“小數性質”的本質特徵,並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小數末尾”和“小數點後面”的區別)有了深刻地理解。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17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基本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時,我利用米尺圖和正方形圖,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過的相關知識自行得出相應的數,然後全班交流這些數的關係。由於學生在彙報時說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沒有再去做重複的工作,就只做了相應板書。為了讓學生把小數的性質用文字概括出來,我引導學生從左向右觀察三個小數的變化,概括出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規律,接著再從右向左觀察,概括出小數性質的後半部分: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老師並做相應板書。

  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把自己總結出來的規律記住,我讓學生讀一遍,然後不看黑板試著說一遍,加強孩子的記憶。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小數的性質,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辨析:把小數點後的零去掉,不改變小數的大小。透過這個問題,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為後面的小數性質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體上說,本堂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欠精練,有些語言還是過於囉嗦,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爭取在備課時把自己的語言組織精練,讓每一句話都有用,讓每一個字都最精彩。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