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最美的花束》課後教學反思

《最美的花束》課後教學反思

《最美的花束》課後教學反思

  《最美的花束》以詩歌的形式描繪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論人種、膚色,大家都友好相處,沒有種族歧視。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詩歌形式,但詩歌涉及種族的平等與尊重,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為學生對相關的知識不瞭解,尤其對種族歧視缺乏認識,所以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關於世界人種的相關資料,有文字的,有圖片的,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為新課的引入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而在佈置作業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兩幅從網上搜集來的圖片,一張是青藏高原上的兒童,一張是非洲兒童。我邊展示圖片,邊向學生介紹到:“雖然我們同在藍天下,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童年都一樣幸福的,這是一群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上的孩子,他們中的許多人得揹著弟妹去上學,冬天零下二十幾度的時候,他們更喜歡在操場上邊曬太陽邊聽老師講課,因為在那破得四面通風的教室裡聽課比在操場上還要冷。而這是一群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孩子,他們衣不蔽體,三餐不濟,更別說上學了。他們經常得去抓昆蟲,摘樹葉,挖草根來充飢,以致難以消化而肚子渾圓,卻四肢消瘦。課後請同學們收集表現各國兒童生活狀況的圖片或文字資料,以“同在藍天下”為主題出一期手抄報。”學生被圖片上那兩群孩子和我的補充描述震憾了。放學後開始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資料的收集。

  在收集資料時,老師也能加入到收集的行列中來,為學生提供一個範例,可更好地調動學生收集資料的積極性,給學生收集資料指明一個方向,同時教會學生在蒐集資料中進行縝選、閱讀。既填補了課堂的空白,又能增加學生的有針對性的閱讀。如本課學生在收集資料時,學生逐步學會了關心國家時事,瞭解世界的豐富多彩,聽到不同國家兒童的不同聲音,使課後收集資料成為學生認識新的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一個視窗。

  因本課內容通俗易懂,在預習的基礎上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後,學生基本能理解詩歌內容,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批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園”指的是地球。並能正確進行“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和一樣。”的句式練習。在進行句式練習後,我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教育學生不論是晉江本地的學生,還是新來晉江的學生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受到一樣的尊重,我們要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在中和小學這個大家庭中共享花樣年華。

  而本課的生字較少,也比較簡單,所以我避免平均用力,及集中識字的做法,而在學生讀通課文後,讓學生自己來說說有哪些生字在讀音或者寫法上特別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並重點指導“漆”的最後一筆的寫法,並把它與“膝”進行比賽。而“冠”字則透過組詞來區分多音字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讀音。

  最後讓學生聽錄音朗讀,說說怎樣才能把詩歌讀好,並齊讀來加強對課文朗讀的訓練。但總體來說本節課的詩歌感情朗讀指導還是比較不到位的。同時,理解課文內容的時間還比較少,課前的自由朗讀時間可稍微控制短一些,就會有更多時間用來指導感情朗讀了。這堂課也會上得更完滿一些。

【《最美的花束》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