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螳螂捕蟬》的說課設計

《螳螂捕蟬》的說課設計

《螳螂捕蟬》的說課設計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的《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設計《螳螂捕蟬》這一課時,主要有以下幾點設計意圖:

  一、重組課文,落實重點。我打破了文章的序,並沒有“循規蹈矩”逐段教學,而是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特點,重組教學內容,從看故事入手,讓學生對“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有一個整體形象的感知。再讓學生讀故事、講故事、議故事、演故事。整個課堂教學,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把朗讀、感悟、想象、複述等整合成幾個生動活潑的板塊,力求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

  二、發展語言,注重創造。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言,讀熟恐怕是前提。因此,我在設計中,也很重視學生的讀,給每一位學生讀的機會,並且讀的形式是多樣的,快速讀、朗讀、默讀、自由讀、齊讀等。在讀的過程中,我還要求學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對學生每一次的讀,我都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力求讓學生在探究文字的過程中感悟,將書本知識內化,進而要求學生複述故事。“螳螂捕蟬”是一個經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讓學生複述、表演這個故事,藉此發展學生語言,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學生的複述準確、流暢,而且有創新,加入了自己獨特的理解,這便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感悟的表現。在訓練中,學生對語言有了感悟、積累和運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訓練。

  三、訓練思維,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的問題過多,對時間固定的課來說,就意味著學生疲於應付。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在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並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讀完故事後,我引導學生質疑,並討論關鍵問題:那個少年為什麼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表獨立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相機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讓學生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勸。

【《螳螂捕蟬》的說課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