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聽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有感

聽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有感

聽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有感範文

  在二期幼教管理幹部培訓班中,我有幸聆聽了無錫市教育研究中心李俐主任所作的《行進中的課程影像——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價值定位與實踐載體》的講座,她用形象動人的幻燈圖片,為我們精心詮釋了課程建設的價值定位和實踐載體。對於我們一線的幼教工作者來說,我們對幼兒園的課程建設還是頗受啟發的。

  對照李主任的講座中提出的課程建設要基於發展、創新、個性,我們在追求什麼呢?

  一、追求發展。

  課程建設在任何一個幼兒園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的,正如李主任所說,每個幼兒園在課程建設上,應該擁有一張適合自己的成長時間表,欲速則不達。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背景與成長環境,包括教師與幼兒的能力水平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它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向一個個臺階的走上去。

  二、追求創新。

  李主任告誡我們,我們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不要一味地羨慕別人,心裡總是想著做新的事,也要常回頭看看,想想自己做過的事。其實慢慢積累的經驗就是你身邊的金子。”或許,我可以把李主任的話更簡單地理解為:迴圈“在實踐後進行反思,在反思後再實踐”的理論就是一種創新。社會在不斷地創新中發展,有創新才有生存的空間。正如在課程建設的實踐反思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理清思路,將實際情況與工作經驗相結合進行改進和創新,因為繼承與創新同樣重要,我們的創新首先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

  三、追求園本。

  園本課程的建設與推進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熱點,目前很多幼兒園都立足本園實際構建園本課程,以便在課程建設中體現自我特色。但是,園本課程的建設是一個持續、動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崇尚個性化的課程建設中,我們是否把原來的,或者以往不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作為追求個性的前提呢?也許,基礎打得更紮實,才能更好的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園的課程。

  李主任在報告中還指出: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實踐載體具有兩點,一是管理載體,二是資源載體。

  一直以來,課程建設是一個更新觀念,並轉化為行為的探索過程。課程改革後,幼兒園教師懂得了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想法,但是,新名詞、新概念並不自動帶來教育實踐的結果,新的理解並不等同於行為模式新形成,我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教學情境中,讓自己接受到的新觀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還是有一些困難的。當然,幼兒園課程的建設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工作,應樹立全員參與的意識。幼兒園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整合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教育要整合與幼兒生活相關的教育資源,要求教師圍繞幼兒,結合家長進行創造性的勞動。教師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行動人,因此,《綱要》對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須引導教師轉變觀念,轉換教師的角色,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逐漸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

  我園為培養專業化教師做了長遠規劃。除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更多的則是開展園本培訓:其一,利用“繪本閱讀活動”開設新教師繪本工作室;其二,利用古鎮資源開展園本方案活動的研究。在實施這兩方面園本課程建設過程中,鍛鍊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技能,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的成長,併為一些優秀教師提供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和條件,也使得她們的自身價值得以體現。

  除對教師以外,我們還應瞭解家庭的特點,善於挖掘家長的優勢資源,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把家庭社群資源真正納入到課程建設中來。

  總之,幼兒園的課程建設是追隨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產物,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結合幼兒園的各方面資源才能將課程建設更加完善。(沙溪幼教中心白雲幼兒園 楊 芳)

【聽幼兒園課程建設講座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