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熊與石頭人的幼兒園音樂遊戲課後反思

熊與石頭人的幼兒園音樂遊戲課後反思

關於熊與石頭人的幼兒園音樂遊戲課後反思

  音樂遊戲是屬於音樂活動的一種,它是將音樂與遊戲結合,透過一定的規則來完成的,音樂遊戲在我的專業成長中屬於一個薄弱的環節,今天執教的活動《熊與石頭人》讓我感觸深刻,進一步瞭解了音樂遊戲怎樣組織以及組織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遊戲選材與規則的強調。

  本次活動《熊與石頭人》是由體育遊戲《1、2、3,我們都是石頭人》演變而來,前段音樂愉快、歡暢、大熊出現時的音樂則低沉、緩慢,兩段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於中班孩子來說比較容易好掌握,活動設計是我以森林聚會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讓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樂遊戲的樂趣。本次活動孩子一直情緒高漲,樂意參與活動,積極與老師交流、互動。

  但在活動中也會出現預設不到的問題:

  1、遊戲中角色扮演規則的明晰。活動目標中有這樣一條:根據音樂的規則大膽創新動作,表情、姿態……扮演石頭人的小朋友能夠很大膽的創新動作,想辦法不動,不讓大熊捉住,增強了遊戲的難度。

  但是扮演大熊的小朋友的任務則是想辦法逗石頭人,讓它動起來,所以這就需要大熊變換不同的表情、姿態,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進一步的引導,所以活動的趣味性以及難度上稍有欠缺。

  2、遊戲規則強調及時。音樂遊戲中我們較常見的就是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本次活動中大熊出現的那段音樂則是非常有節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節奏走路,但是活動開始後,老師一直沒有強調這一點,所以活動的難點沒法突破,後來老師發現這一問題及時強調,但是效果不佳,所以要及時提出要求,才能圓滿的完成活動。

  其次,知識經驗的聯絡與拓展延伸。

  音樂遊戲歌詞中有這樣一句“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大家都知道在熊走過來時正確的方法是趴在地上不動,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活動為了增強趣味性所以讓小朋友在大熊走過來的時候變成“石頭人”,但是有知識經驗的小朋友他們知道大熊來了要躺下或者趴下,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沒有想到活動與實際的對接,所以活動中有些孩子不知道怎樣做,他就總是趴在地上。

  課後反思,老師完全可以在活動前進行知識鋪墊,講一些關於大熊的知識,豐富幼兒經驗,孩子在瞭解之後活動中再進行有效引導,相信孩子會按照活動設計進行遊戲,保證活動流暢進行同時不失活動的趣味。所以在今後的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儘量想到能夠與本次活動相關聯的知識,有目的的拓展。

  第三、教師語言的有效運用。

  我們通常感覺到,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大部分時間都會處在比較不穩定的狀態中,那麼,在這種比較特殊的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形態應該怎樣運用呢?例如本次活動對於“一拍一步”的講解就有些囉嗦,累贅。在音樂遊戲中,主要是有聲語言與體態語言的應用。有聲語言應用在相對動態的音樂遊戲中,教師的講解要精煉,多使用幽默語言、情景語言,這樣會較好地調動起幼兒的主動參與性。

  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在音樂遊戲中體態語言的應用在發起、維持或結束幼兒行為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經常用有聲語言,不但無法引起幼兒的注意,而且會因過多的噪音使幼兒產生急躁、焦慮。

  所以課後進行反思,老師在講解時應注意簡練,並請幼兒認真觀察教師是怎樣示範的,使整個遊戲活動顯得更飽滿、有激情。

  透過上課與評課,對音樂遊戲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知道了活動設計與執行中注意哪些問題。在音樂遊戲的教學中,主線要新、思路要清楚,讓幼兒自己學著去發現、歸納,把重點放在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上。

  教師在活動中也會受到啟發,及時的反思與改進,突破薄弱環節,有效備課、有效組織活動。

【熊與石頭人的幼兒園音樂遊戲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