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

  【學習精要】

  1.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問題,把握課文的主要觀點。

  ①“螞蟻,還有蜜蜂、白蟻和群居性黃蜂,它們似乎都過著兩種生活。它們既是一些個體,做著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還想著明天,同時又是蟻冢、蟻穴、蜂巢這些扭動著、思考著的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

  這句話揭示了群居性動物的一種什麼現象?

  ②“多個單獨的動物合併成一個生物的現象並不是昆蟲所獨有。”

  課文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這一觀點?

  ③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絡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並不感到我們的智慧。”

  作者對人類的行為作了怎樣的反思?

  【積累感悟】

  2.給加點的詞注音。

  鱒()魚毗()鄰閾()值苜()蓿()鯡()魚

  3.聯絡課文,揣摩下列語句,指出作者隱含在其中的觀點,並說出畫橫線的語句在表達上的特色。

  ①“在他們最強制性的社會行為中,人類的確很像遠遠看去的蟻群。不過,如果把話反過來講,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總有點聯絡,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度。關於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裡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於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它們到更像是一些製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假如我們想從它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違反科學。

  ②“不過,讓一個旁觀者不這樣看是很難的。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它們培植真菌,餵養蚜蟲作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來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織巢蟻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它們不停地交換資訊。它們什麼都幹,就差看電視了。”

  ③我們願意認為,科學上的探索是一種孤獨的、靜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幾個階段是這樣。但後來,或遲或早,在工作行將完成時,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資訊,發表文章,給編輯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拓展探究】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各題。

  誰也不願認為,迅速膨脹、黑鴉鴉蓋遍地球表面的人群,跟一個螞蟻窩或一個蜂窩的生活有什麼重要的相似之處。誰願意稍微想一下,我們這30億人在彼此聯絡起來的時候,是一種巨大的動物?我們不是沒有頭腦,我們的日常行為也不是由基因組詳細地編碼好的。我們看起來也不像是強制性地聯絡在一起,在幹著一種類似昆蟲築巢那樣單一的、統一的、一成不變的工作。假如真能把我們的大腦聚合到一起,像蟻群那樣產生一個共同的思想,那種思想將是不可想象的,真會讓我們摸不著頭腦的。

  群居性動物傾向於專心致志地幹一件特別的事,通常是對它們的個頭來說很龐大的工程,它們按照遺傳指令和遺傳驅力不停地幹,用它來作群體的住房和保護所,保證自己的永久性。

  當然,在我們一起做的一些事情中,有表面上類似螞蟻的地方,比如,在整個大地上營造玻璃和塑膠的城市,在海底耕耘,組建軍隊,或把我們自身的標誌送上月球,或向鄰近的星系送去一份備忘錄。我們共同做著這些事情,而不太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幹。不過,只要願意,我們隨時可以停下一件事轉而幹另一件。我們不像黃蜂那樣,被基因制約著永遠埋頭於一項活動。我們今天的行為,比起12世紀傾城出動在歐洲大陸到處建造大教堂那種活動來,並不更受約束。在那時,我們相信,那樁事可以永遠幹下去,相信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但那不是。說老實話,我們大多數人早就忘了大興土木造教堂是怎麼回事了。這種活動是暫時的,次社會性的,我們乾的時候是帶有強制性,是全力以赴,但僅僅在歷史上的一小段時間內才這麼做。那麼,在生物學的意義上,這些活動是不能算作社會性行為的。如果我們能隨意幹、隨意停,那就不大可能是我們的基因編碼了詳細的指令。建造沙特爾大教堂(Chartres,法)固然有益於人心,但世事滄桑,人生依舊。羅馬的犁頭已成糞土,鐳射彈、高速運輸、著陸火星、太陽能、合成蛋白質云云,又焉能久存?在我們生命的長途中,我們當然還會即興搞點別的什麼新名堂,但很清楚,我們有選擇的自由。(節選自《細胞生命的禮讚》)

  4.摘要文段的內容,用比較的方法概括說明人類社會活動與群居性動物的活動有哪些不同。

  人類社會活動群居性動物活動

  ①

  ②

  ③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