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通用8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1

  上完課後,我的心情很舒暢,再一次讓重新認識了我的學生,孩子們確實太能幹了,太了不起了,在教學中,體會“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年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句話時,同學們的回答讓我驚歎。我清楚地認識到孩子們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明白了蘊含的道理,目標達到了,成功了。

  在課堂上,孩子們表現出了辯證地看待事物的觀點。有孩子說:“桃子、石榴、蘋果只是外表漂亮,沒有價值,我們不能做那樣的人。”有孩子馬上反對“其實他們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他們不如花生那樣謙遜,他愛炫耀自己。”說得多好呀!由於有了各抒己見的機會,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打開了思路,教學的效果也就突現出來了。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2

  特別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歷練的機會,同時還有我的師父朱婷老師和語文組其他老師細緻的指導及鼓勵。這是我的第一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有這麼多高水平的老師對我的課進行深入的講評,我感覺受益匪淺。

  課後,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多讓學生動腦想,動嘴說。

  在本節課中,我的講解過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太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想得少,說得少,這與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不協調的。其實,讓學生說的過程中,是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他們回答問題也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並且進行表達,這樣其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踐行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原則。

  二、深層次地挖掘知識,不能僅限於課本。

  在《落花生》這篇課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蘋果、石榴、桃子作比較,用花生的品質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是課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實我們可以再深入研究:蘋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嗎?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既講究了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呢?也許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課本的知識已經足矣,但是,對於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為教師,課下所準備的知識一定要源於課本並且高於課本,以一種更高的姿態來對知識進行講授,就會有另外一種更好地效果產生。

  三、嚴謹用語,避免產生歧義。

  在本節課中,就“對比”是否是修辭手法產生了歧義,這屬於我的用語不夠嚴謹。而語文就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以後我一定會注意,並且鍛鍊自己的科學用語。

  四、注意每一個小細節,嚴格要求自己。

  首先,這節課就出現了重點生字沒播放書寫順序,這是我在準備的時候疏忽的地方,以後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書結構也不是很好,顯得有些混亂,主線結構不夠清晰明瞭,以後一定要加強訓練。

  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遺憾,才能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使自己在不斷地磨練中一次次完善自己,做一個無愧於學生的教師。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我要不斷的努力,每堂課都要像上公開課一樣,精心準備,備教材,備學生,認真總結每堂課的得與失,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3

  《落花生》是一篇語言樸實、篇幅較短小、道理明晰的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來寫,有詳有略。我本課導學案的四環設計,從字詞入手,整體感悟,層層深入,再圍繞“議花生”這部分讓學生開展互學、共學,進行探討,交流,感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在課堂上四環學習中,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因此整節課的推進還是比較順暢的。大部分學生在課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獨學,當學生在品讀重點部分父親的話時,經過互學,共學談體會時,發言的學生都講到點上了,遺憾的是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再往深一層說出抓住哪些關鍵詞談體會的閱讀方法。而教師這一適時的“推波助瀾”恰恰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為這是方法的指導。對中後進生尤為重要。因此,課後反思教師在課堂上注重了結果而忽略了生成。

  同時,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裡面蘊含做人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到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也許是課前獨學時藉助了教材詳解等工具書,學生的理解也許是流於形式的,很多道理可能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重點段落的處理上,如果不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多讀了幾次,而是嘗試讓學生把重點段落背誦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可能會更好。課後我細細回顧,可能這是我在備課時忽略了的。

  課後評課,姚主任給出了建議:備課多關注單元導讀,關注課後問題,關注園地拓展活動,這樣教學目標定位更準確,設計出的導學案更有實效。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4

  本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首先要理清本文脈絡,按照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和議花生來寫的。其次,要體會本文的語言,最後,領悟寫作方法。本節課重點是課文的第10段和體會父親說的話,利用填表格的方法讓學生把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作比較,從而體會花生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父親的話。

  一節課下來,不足之處還是很多的:在講課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總給學生提問,我覺得我說的又多了,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根據老師的提問來回答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考慮到,那就說明學生真的思考了,但我的做法使學生在學習這節課顯得很被動。因此,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能很好被調動起來。在練習說話的時候,我對學生的評價語激勵性不高。由於我的表達能力還不太流利完整,覺得課後還應多反思。板書不整頓,這與平時自己的課堂隨便有很關係。

  每節課下來,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是遺憾。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教學趨於完善。總之,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不斷前進。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5

  《落花生》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主題課文,它是許地山先生的作品。課文主要記述了作者一家人在茅亭裡議花生的事情,從中體會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的道理。執教這篇課文後,給我留下幾點思考。

  一、挖掘文字,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課標在第二學段指出: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在課堂上,我抓住一些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引導他們體會文字背後的意思。譬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了“居然”這個詞,丟擲一些問題:“居然”是什麼意思?“居然”用在這裡作者想要說明什麼?可以換成“當然”或“果然”嗎?得到了這些問題後,學生展開了思想的碰撞,學生也明白了“居然”在這裡寫出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對花生能夠在荒蕪的土地上長出花生而高興、激動的心情。在課文中,關鍵詞句還有很多,如“羨慕之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等,教師應該抓住這些詞句進行引導,把課文讀薄、讀厚,最後得到思想的昇華。

  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探究。

  我們的教育培養的是一群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尊重孩子。在課堂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要大膽提問進而探究。譬如在課堂中,學生有這樣的疑問:課文中桃子、石榴和花生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會提問題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我首先鼓勵了他,然後引導其他孩子討論。毫無疑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被打開了,他們各抒己見,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雖然答案不一樣,但是我想這都是發自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話語。這樣的課堂既尊重了孩子,又激發他們敢於探究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由於時間關係,個性朗讀這方面做的不到位;課堂小練筆——“落花生,我想對你說……”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旁敲側擊,引導他們有話說,有話寫……

  有所嘗試,有所收穫,願意且樂意在反思中成長。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6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精選策略,最佳化課堂。

  1、運用對比閱讀方法:對比出示: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創設情境法:出示:他留學西洋多年卻從不穿西服,不抽菸不喝酒,屋子裡堆滿了自己買來的書,因為他懂得了父親的教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抗日戰爭期間,他為抗戰事業奔走呼喊,積勞成疾,強忍病痛的折磨,因為他銘記著父親的教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他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詞藻,而是具有樸實淳厚的風格,因為他想讓更多人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3、聯絡資料法:資料出示: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是位愛國詩人,也是位頗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他曾率領檯灣人民死守孤城臺南。他將多年積蓄全部充作官餉,堅決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臺灣被日本侵佔後,他不願當亡國奴,毅然拋棄全部家產,全家來到福建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在許地山十四五歲時,他出任廣東省三水縣縣令,全家住在衙內大院裡。平時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父親很難跟家人在一起團聚。

  三、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

  1、第一個“愛”是我們“爭著”答應,得讀出“爭”的語氣來。教師藉助出示花生食物,問大家愛吃嗎?讓課堂氣氛輕鬆,還原當時孩子們對花生的熱愛之情。這樣大家的朗讀就具有了生活化,也融進了切身的感受。

  2、朗讀父親的那段話時,為了表現出對比的特點,有男女生的合作讀,看著圖片填空讀,強化了大家對對比寫法的印象和對文字的理解能力。

  3、在感受許地山如花生一般默默奉獻的一生時,有配樂情境朗讀,學生小組不斷加入朗讀的方式,反覆讀給大家啟迪的重點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四、聯絡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在課上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學生課上說得非常精彩,學生說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學生聯絡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7

  《落花生》這片課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為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透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插圖不僅畫得“逼真”,而且也要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的句子。讀圖與讀文緊密結合,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體面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

  可是對於借物喻人這種寫法我指導得不夠細,學生寫的小練筆比較生硬。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 篇8

  我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讓學生在閱讀、朗讀中感悟、體驗文字內容,在品讀中體會落花生的精神。我在設計和教學中體現了一下幾個方面:

  一、以“讀”為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為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我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朗讀、誦讀中去感受。我主要抓住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設定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課文用了什麼寫法來突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這樣的課堂討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於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我藉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著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總之,教學時我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落花生》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