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西遊記梗概分享

西遊記梗概分享

關於西遊記梗概大全分享

  西遊記梗概大全

  篇一:西遊記梗概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裡,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 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鉅著。

  篇二:西遊記梗概

  《西遊記》插畫(19張)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的引子部分,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透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釋佛法淵博。

  《西遊記》文字以白話文為主,間有贊賦詩詞,多用誇張、比喻手法,鋪陳、排比句式,音調韻律鏗鏘,朗朗上口,適合高聲說出或者唱出,平話、彈詞、戲曲指令碼痕跡很重,彷彿說書人或者戲臺就在你面前,這樣的'語言極大發揮了音調韻律對人心理的作用,增強了感染力,其缺點則是說書人口吻太重,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得上。白話文詼諧有趣,間或有狡黠、奸猾之處,頗有西域語趣;大量贊賦詩詞,大量華麗綺靡辭藻鋪陳堆砌,描繪出華麗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風光、妖魔洞府;刻畫出形象畢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讓讀者滿眼珠光寶氣、玉宇瓊枝、如夢如幻、恍入仙境。這些“仙境”在佛教來說並非僅僅是幻象,確實是佛教統治理念下應有的風景,印度確實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王公、貴族階層,千百年來都能過上比較安康、富足的生活。佛教適合城邦制,往往能“饒益”一方土地!西遊記更加市儈化。《西遊記》大量降妖伏魔歷險情節設計,與佛教重視“力”、“無畏”有關。

  《西遊記》的文體實際上是一種佛經體,其構思、體裁、情節、表現方法均來自佛經故事,佛經故事大量使用幻想、誇張的構思方式;使用神變、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境)、魔法、異變(地動、地裂、大火等)、離魂、夢遊、入冥(地獄)、昇天、遊歷它界(龍宮、大海等)等等情節,更多用比喻修辭方法。《大涅槃經》裡提出八種:“喻有八種:一者順喻,二者逆喻,三者現喻,四者非喻,五者先喻,六者後喻,七者先後喻,八者遍喻。”接著對它們舉例作了解釋。《大智度論》又指出“譬喻有二種:一者假以為喻,二者實事為喻”。這即是所謂“假喻”和“實喻”。特別常用的還有所謂“博喻”, 即並列多種比喻。這些在具體作品裡觸目皆是,就不勝列舉了。

  篇三:西遊記梗概

  在遙遠的古代,東方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猴。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

  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死,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臺方寸山,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功夫學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過了流沙河,師徒四人曉行夜宿,來到了一座莊院。莊院內住著一個45歲的寡母和他的三個女兒,他們要招四人為夫。原來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四位菩薩變來試控師徒四人取經誠心的,結果只有豬八戒上當,願為女婿,其餘三人都經受住了考驗。不久,眾人來到萬壽山五莊觀,悟空偷摘人參果,打倒人參果樹,闖下大禍,幸虧觀音趕來用淨瓶甘露救活了人參果樹,才避免了一場惡戰,得以脫身繼續前行。

  一天,眾人在山中碰見了白骨精,它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悟空睜開火眼金睛,揮動金箍棒打殺了妖怪。不料唐僧大怒,罵悟空肆意作惡,不聽教訓,念起緊箍罵,趕走了孫悟空。不幾天,眾人來到黑松林,唐僧被黃袍老怪變成了老虎,豬八戒鬥不過老怪,只好去花果山尋找孫悟空。悟空去天宮請出玉帝,收了這個二十八宿中的奎星變成的怪物。

  取了真經,師徒四人返歸東土。唐僧等人落地後,發現已經來到通天河西岸,找不到船和橋,沒有辦法過河。這時,老黿來迎,馱唐僧四人於河中,問所託之事如何。唐僧此時才記起所託向如來詢問何日由黿身轉為人身之事,連連陪禮道:“忘了詢問。”老黿大怒,沉入河中,四人落水,經書也全浸溼了。至此,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德完滿。於是八大金剛將唐僧送往長安向太宗交割了真經,隨即又復轉靈山,唐僧師徒在如來身邊就職。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

  篇四:西遊記梗概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頂聳立著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異常勇敢,被推為水簾洞洞主。後來,石猴四海拜師求藝,在西牛賀州得到菩提祖師的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後自號“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反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開頭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覺得委屈了自己,於是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二郎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

  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鬥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爐鍛鍊,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批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反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如來因南贍部州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取經人,去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菩薩在流沙河、雲棧洞、五行山分別度化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三人,將來做東土取經人的徒弟,又度白龍給取經人做腳力。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功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奪落經卷。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不這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鼉把四人翻落河中,溼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回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師徒四人也終成下果,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又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受封淨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篇五:西遊記梗概

  《西遊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概。「目發兩道金光,射衝斗府」並驚動玉皇大帝。自孫悟空誕生之後,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宮,以至後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在取經的途中,徒弟三人各顯本領,不惜生命地保護自己的師父(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三十五部可以勸人行善的真經,修成正果。

  全書情節可分為四部分:第一,從第1回至第7回,敘述孫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鬧“三界”;第二,從第8回至第12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經緣起;第三,從第13回到第99回,描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難,但在佛力的支援下,由八戒、沙僧協助孫悟空保護唐僧,一路斬妖除怪,化險為夷,安達西天;第四,第100回為全書的結尾,描寫師徒四人取經回到東土,都得道成為真佛。

【西遊記梗概分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