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對課後反思的看法

對課後反思的看法

對課後反思的看法

  許多教師對如何撰寫教案中的課後反思深感困惑。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執行,我們發現現行的教學反思的文字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是思路發散,教師們的反思沒有集中的關注點,所以使得問題的收集顯得零散無序,教學流程的設計對教師的操作所起作用不明顯等等。在書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們感到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所規定的格式也不利於教師的自我發揮。

  課後反思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如何來把握這個度,都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發現了這樣的弊端以後,對現有文字做了及時的調整,即不設定具體的板塊讓教師們填寫,而是建議大家從關注點、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反饋等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教師們可以自行設計或發揮,給大家留有充分的自主創造的空間。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教案進行反思性教學設計,以此來淺談自己對教案中課後反思的幾點看法。

  一、反思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其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並追求成熟的過程,是教師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等方面不斷更新、演進和完善的過程。促進教師的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已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成為各國大力發展的共識。時代向教育的挑戰不是數量的擴充套件,原有教育的修補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師教育素質的提高。從國際教師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職教師教育已逐漸擺明把教師作為一個被動接受者,以封閉的知識,單純、模式化為內容的脫產進修,代之以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訓為特點的在崗培訓。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因此,反思對教師改進自己的工作有獨特作用,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運用教學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涵蓋量就很大,如教學計劃中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目標達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時它研究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它更強調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進一步理解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角色及行為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而學者型教師除了具有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力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可奢望僅靠職前師範教育就可獲得這些特徵,而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反思性教學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的教學,而是教學主體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根據解決問題的方案組織教學內容,透過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反思型教師在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之後,他們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有關原因等進行反思,因此總是喜歡問“為什麼”,這種追問的習慣,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所以它是一種千方百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

  透過課程改革通識培訓的學習,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因為它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二、透過課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學策略

  1. 學會寫反思日記或教學自傳

  教師要在一天結束後,寫下自己的經驗,如:教學的背景、效果,上課的具體感受,存在的問題,對課前預定目的和要求的實現程度,反思後的解決辦法和設想,以及教育教學中的突發事件,自身價值觀,道德觀的悸動等,透過以上的對事實的客觀敘述,分析積累,使問題得以解決,經驗得以提煉和昇華,缺陷之處得以完善,更好的為未來的教學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從學生身上反思

  透過我們學生的眼睛,就像學生觀察我們一樣來觀察我們自己,可以讓我們瞭解自己的行動和假定。透過反思學生幫助我們明確是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目標、任務得以完成,是否使學生能夠獲得他們期望的意義。

  3. 透過同事來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透過與同事的積極的有建設性的交流來看到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透過對同事的教育、教學進行觀摩、深思而反觀自己,及時調整和矯正自身的問題。

  4. 透過科學理論的學習掌握來反思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使理論在實踐中應用。對照反思自身的教學經驗得以充實發展,澄清在實踐中的困惑,把經驗與理論探究結合起來,為解決現實的或未來的教學問題打下基礎。

  三、把反思性教學特徵化

  1.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實踐活動,反思性教學的反思不是經驗性教師教學後簡單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學情況的反思,而是一種可重複實驗的研究意義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學和人文統一的方式解決處於教學的決策和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學主體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不足之處),千

  方百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得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直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

  2.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

  教學中教師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學,這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許多反思性教學專家認為,反思性教學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們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質上是教學與師範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越是好的教師”。“當人們努力追求合理性,並確證觀念與行動,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賞時,就要激勵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

  3.反思性教學強調兩個“學會”,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

  學會學習早已為人們熟悉,其含義也隨人們的理解日趨豐富,不僅有技術的意義,而且有人格意義等。學會教學雖是新概念,但其含義與學會學習有類似之處,即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的過程,不僅學習教學的技術,還要學習教學倫理與道德知識,善於把自己的主體性主體間性融合起來。

  4.反思性教學以增強教師的“道德感”為突破口

  一般來說,缺乏道德感的教師,除非因教學上的失誤迫於外界壓力,否則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性教學理論家看來,對於大多數有合格師資的學校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道德感似乎比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與能力更為重要。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教師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從教學中著手反思

  1.反思教學現狀,發現問題

  這方面可採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種:一是敘事法,參與教師(指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下同)向別人講述自己教學的故事,在講故事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的問題或請別人發現自己的問題。二是微型教學,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影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現自己的不足(這兩種方法主要用於發現教師自己的教學缺陷)。三是觀察實況,發現教學中需要改進之處。四是討論。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達成共識。五是文獻檢索,從學生作業、教學計劃、教學理論文章等中發現問題(後三種方法主要用於發現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反思性教學小組要對參與教師或其他人發現的問題反覆論證,以便準確地把握。這一過程,特別有利於增強參與教師發現問題的本領。

  2.進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說

  反思性教學的目的與要解決的教學問題的關係比較複雜。一方面,著手解決的問題不同,達到的目的可能兩樣。因此,在進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問題。教學中的問題可從三方面審視:一是真問題與假問題。所謂真問題即客觀存在的有研究價值的且在當時情況下有可能解決的問題。相反,有一個必要條件不能滿足的便是假問題。二是個別問題與普遍問題,個別問題是在相對小的範圍如個別學

  校或個別教師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普遍問題是在較大範圍記憶體在的問題。三是感性問題與理性問題,感性問題是僅能把握其現象的問題,理性問題是能用概念描述並能揭示其實質的問題。一般來說,應當選擇真問題而不是假問題,理性問題而不是感性問題(或者將選擇的感性問題轉達化為理性問題)。至於是選擇個別問題還是普遍問題,這取於參與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解決教學問題本身是一個目的,但反思性教學的整體目的遠不止於此。因此,在明確問題後,還需要弄清透過解決問題進而實現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目的。明確後,用何種手段實現目的至為重要。在選擇手段方面,“搜尋樹”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設想若干促使問題由初始狀態向目標狀態轉化的手段,再比較擇優。設想手段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自我假設(說),即教師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的辦法越多越好),並向反思性教學小組其他成員報告,讓他們診斷。二是專家假設,即將有關的專家集中起來,就要解決的問題隨意設想舉措(類似頭腦風暴法)。三是同行假設,即在較大範圍內徵求教師(也包括學生)的意見,從而確定手段。

  3.制定教學計劃,將假說具體化

  反思性教學計劃與操作性教學計劃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學計劃實質上是研究計劃。因此客觀存在與操作性教學計劃有三個明顯的區別:一是在教學要求(目標)上,操作性教學計劃通常只有發展學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學計劃不僅有發展學生的要求,還有發展教師的要求與解決特定教學問題的要求。二是要將假說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即將前述解決教學問題的辦法,儘可能地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步驟,根據情況逐步落實到相應的教學階段,使假說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得到檢驗。三是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完整的研究過程,包括準備階段(組建反思性教學小組、實驗物件的選定、研究設施的購置等)、實施階段(教學計劃的制定、進行課堂教學、收集有關資料等)、成果物化階段(統計處理懼到的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或反思性文章等)、終結性反思階段(反思全部過程與結果等)。

  4.實施計劃,進行教學

  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教學計劃要求觀察教學過程,收集證實或證偽假說的材料。

  5.分析和處理材料,得出初步結論,寫出反思性日記或論文、實驗報告

  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反思性教學週期。經過若干次迴圈,教師學會從選題到驗證假說以及形成研究結論的全過程,從而成為遇到教學問題能用科學方法解決的學者型教師。

  教師的反思是一個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進而提高組織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和手段,因此我們對教師的反思和專業成長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和足夠果斷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教育走向另一個大的發展。總之,對於反思性教學和教學反思的理論與實踐,我們也經歷了從陌生到初步瞭解的過程,當然,在實踐與探討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困惑甚至盲點,但是,有我們對反思性教學和教學反思的正確認識與執著追求,相信它會大有用武之地。

【對課後反思的看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