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觀潮》課後反思參考

《觀潮》課後反思參考

《觀潮》課後反思參考範文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發現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善於發現問題是積極思維的結果,而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是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起始階段,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與文章思想內容關係不大的問題或一些膚淺的問題,這主要是缺乏思維的深刻性所致。我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消除他們緊張壓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他們樹立質疑的信心。學生過了敢於提問這一關後,我在課堂上重視的就是如何啟發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在執教《觀潮》一課時,主要透過教師範讀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習完課文的第二部分,進入第一部分的學習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質疑的:剛才,我們觀看了投影,讀了課文,彷彿也隨著人流親臨了錢塘江,看到了潮來時壯觀又奇特的景象。那麼,課文的第二、第三節介紹了什麼呢?聽老師來讀讀這兩節,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強調了哪些內容?針對這些內容,你有什麼想問的?

  接著,我在範讀時就特別強調了幾處可以提問的地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注意傾聽的同學都能問出這樣幾個問題:農曆八月十八為什麼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海寧市的鹽官鎮為什麼是觀潮的最好地方?這幾個問題恰恰是課文內容的空白處,需要透過資料的補充來解決的。而此時透過學生的質疑正好給了教師補充資料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很自然地滲透了質疑方法的指導,又將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學習了課文,我透過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特殊景象,每年一度的黴雨季、發洪水。學生在交流感悟中,思維受到了碰撞,對於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然,引導質疑並不是為了單純地補充資料,其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透過引導學生釋疑,培養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走向深入。此時,教師應該結合質疑,滲透釋疑的方法:或反覆閱讀課文,從書上找答案;或結合生活實際,獨立思考;或與同學合作,討論交流;或課外查詢書籍,請教高明

  是否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其釋疑呢?我以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做及時的篩選。對感悟中心有幫助的問題或是對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有幫助的問題,都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釋疑,而對於那些與文章中心關係不大的問題,則可放在課後,透過存疑激發學生主動閱讀,自主探究的興趣。

  因此,我在執教《觀潮》時充分利用了其中一個問題──農曆八月十八為什麼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來為學生感悟課文的中心服務。釋疑前先請學生觀看幾幅圖片:埃及金字塔、黃果樹瀑布、萬里長城。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都被稱為天下奇觀,這些奇特的景象與我們今天所看到錢塘江大潮有什麼不同嗎?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這些景象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都可以看到,而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只有一天──農曆的八月十八,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緊緊扣住了文章的中心。透過聯絡實際,加深對文字的認識。

  正是因為錢塘江大潮的奇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課文學到這裡直接引出另一個問題:課文為什麼要描寫來觀潮的人如此之多?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不難釋疑,來觀潮的人如此之多,正是因為錢塘江大潮的湧潮現象難得一見,這是從側面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這一問題的解答再一次扣住了文章的中心。

【《觀潮》課後反思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