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慈母情懷課後反思

慈母情懷課後反思

慈母情懷課後反思

  選擇這樣的文字,初衷也許是僅僅出自於自己的感動和對作者喜愛。所以初次備課也僅僅在關注母愛。

  第一次試教時發現學生透過簡單的對比後,得出文中母親愛得深沉、偉大、壯烈的結論。當時,我突然有種空虛和害怕的感覺。試想,當我們把母愛理解得如此堅硬的時候,母親是否已經遠離我們?母親不在是一個生活中的具體真實存在;母愛也不再蘊涵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母愛被空化、泛化、偽化。

  於是再次細細品讀文字。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麼?終於對母愛有了重新的認識:瘦弱但堅強,辛苦卻忙碌,貧窮但不吝嗇。作者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語言和事例來體現著母愛的`意味深長。在這裡,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給兒子如何才能無憾人生。文中四句那麼樸實而又簡單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蘊涵在日常生活中的母親。瘦弱的、疲憊的、龜裂的、忙碌的體現著母親的付出。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就這一句話,為兒子的未來指明瞭方向。大愛無形呀!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字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抓住能以點帶面的文眼後,用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這三個關鍵句分別與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對比。

  對比感悟,對比讀,反覆讀。一層層的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慈母的形象淋漓盡致,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打上烙印,由此學生的生成一點一點地加深,最後引出母愛究竟是什麼。將家庭境況,母親的艱辛與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希望放在一個矛盾卻又和諧的教學背景下教學,讓學生反覆地,用各種形式去讀,不管是分角色,還是個人讀或是齊讀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一種無痕的指導,不露聲色地使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的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字中人物對話。學生內心感情的湧動在老師的鼓舞下變成了讀和說,使整堂課充滿了生氣與激情。

  但是當我們讀書時,總停留在人家的感動中,沒有和自己的感情和心靈的對照,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同樣在上課時,老師與學生的認識不協調時,也失去了這節課的意義。如何讓課堂更和諧,如何讓師生的和諧從表面轉化為實際,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慈母情懷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