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課堂提問方式的經驗分析論文

國小語文課堂提問方式的經驗分析論文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的經驗分析論文

  摘要:教與學的本質關係是思維互動,提問是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最主要的策略。本文透過研究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狀態的優劣情況,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以及深度對照的方法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作經驗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問答

  在古希臘哲學中,蘇格拉底極其推崇問答教學,併發掘著名的“精神助產術”教學法,他認為理想的教學方法不是把現成的表面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透過正確的提問,激發對方思考,在對方的積極思考中,那些潛長於內心的真理逐漸祛蔽而得到敞亮。

  一、在新課程改革條件下課堂提問情況分析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其本身暗含著一種學習策略。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以提問等形式試圖引出言語反應,實現教學目標的行為方式,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為中心展開,學生無疑成為被動的灌輸物件;重分析輕感悟,重結論輕過程,讓課堂失去了互動和活力。而國內學者新推出一種“反映—思考—反饋”的IRF迴圈結構對話教學模式改變這一現狀,單項教學變為雙向對話,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問題—探究”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實現了課堂提問教學的多方位、多層次、高效性發展。

  當然在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誤區,這源於教師沒能熟練操作這一啟發式教學的“常規武器”。在沒有把握好提問的物件、型別、順序、時機、效應、層次及意外的情況下,常會出現啟而不發,思維拔高,重點不清,無關聯性,問題泛化,無實效性的問題,還會產生問題設計不當、問答過程失控、言語方式錯位、提問物件偏失的現象。

  二、從宏觀角度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和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因此首先需要從宏觀角度去把握課堂提問,這裡分兩方面去探討:

  (一)理論方面。教師需要深刻理解問題的內涵、分類,結構,探索適當的教學模式,分析教學過程和策略,運用合適的提問方式,方能取得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常把問題分為知識型、理解型、應用型、分析型、綜合型、評價型等型別,每類問題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意義也體現不同的思維技能;我們結合IRF迴圈教學模式,合理設定問題結構——縱向邏輯結構、橫向邏輯結構、樹狀邏輯結構,清晰的說明提問序列是按照對問題認識的規律來展開,還是問題結構的內在邏輯來展開,或是順應學習者的情智特點來展開,再根據教學情況和行為特徵分配好問題的型別——封閉型和開放型。

  還要考慮高水平提問如何促成有效思維,那麼教師還需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推敲及深入判別,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問策略。

  (二)實踐方面。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聚焦問題的清晰性、精確性、確切性、原創性和複雜性;按高低水平,對封閉型問題可先問識記層次問題,再問理解層次問題,接著是應用層次問題;對開放性問題先問分析層次問題,再問綜合層次問題,接著是評價層次問題。例如在學習小學課文時,提問從匯入課堂開始,從知識的角度提出驗證性問題理解文章主題,進入段落學習時可提出限定性問題理解段落內容,在分解段落時可提出支援性問題來分析其結構和重點,在重組段落時提出綜合型問題,在總結大意時可提出探詢性問題,在回顧文章時可提出評價型問題。

  三、從微觀角度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式和效果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探究”過程中,問題本身具有訴求性、探究性、互惠性;所以教師首先應把握好問題本身,接著是提問的每一個環節,細節決定成敗。

  我們必須把握四個環節、十個細節:

  (一)四個環節,誘問和發問要精準;誘導和助答要深入;追問與轉移要迅捷;反饋與引申要切要點。

  (二)十個細節。第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發問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是選擇問題型別發問方式——“是什麼”的判別型、“怎麼樣”的描述型、“哪些”的整理型、為什麼”的分析型別、有什麼異同”的比較型;第三十提問的順序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來增進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第四是從學生特徵、狀態,知識特徵,教學視角把握提問的時機,第五是注意提問的層次,尤其是小學語文推薦用實踐部分的層次法提問;第六是關注提問的效應,即學生的反應及回答效果;第七是注意意外的情況,教師並不總能把握好學生的回答,應學會及時應變;第八是問題的關聯性,要緊扣目的和主題;第九是提問的小結,總結性講述可以讓學生的認識更為清晰明朗;第十是提問的效果反饋,教師可以學會祛蔽揚長。

  四、深度對照不同等級及教學熟練程度教師課堂提問方式和效果及經驗總結

  教師的發展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不斷進行完善的過程。專家型教師在解決問題時更具有靈活性,能夠迅速地轉變看問題的角度,而熟練型教師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稍嫌生硬,普通教師則更無法熟練掌控課堂提問。專家型教師所具有的關於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的總和,所具有的複雜的認知技能和即席創作的能力,是伴隨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一朝一夕難以掌握,所以每個教師要找到自己的參照物件,在比較、學習、反饋中成長,切忌模仿,而應從深層次去內化自己的課堂提問技能。

  結語

  新課程小學語文已不滿足於傳統機械式教學模式,而更注重的是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提問—探究”成為最重要的策略。那麼教師就應該從宏觀管教讀取把握課堂教學;從微觀角度去把握提問教學細節,再與更優秀的教師交流對照中逐步提高自己,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振韶。課堂提問基本模式以及學生提問的研究現狀[J]。學科教育,2003(1)

  [2]宋尚琴。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話語轉化方式的對比研究[J]。江蘇教育小學教育版,2008(2)。

  [3]劉顯國編著:《課堂提問藝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國小語文課堂提問方式的經驗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