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第一學期國小四年級期末監測語文試卷分析

第一學期國小四年級期末監測語文試卷分析

第一學期小學四年級期末監測語文試卷分析範文

  為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現就語文試卷卷面上所呈現的問題,並結合平時教研工作中對全縣語文教學現狀的瞭解和認識,在此作一分析,供大家參考。

  一、命題說明

  命題注意體現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力求多層面、多角度檢測當前學校的語文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點。以現行九年義務教育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依據,側重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點從書寫、語文基礎知識(拼音、字詞句)、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等四個板塊進行考查。

  二、答題情況分析

  (一)總體情況

  本次抽測參考人數為3552人,優秀人數(80分以上,含80分)為531人,優秀率為15%,及格人數(60分以上,含60分)為2551人,及格率為72%,平均分為65.5分,全縣43個參考單位(獅石中心學校因大雪封山,試卷未能送達閱卷點)中,最高平均分為74.9分,最低平均分為54.7分,各單位之間成績差距明顯。

  (二)良好表現

  1、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

  大多數考生對漢語讀音知識掌握得比較全面、牢固,能夠根據所給的拼音正確地拼讀漢字;師生平時都比較重視字詞的積累,因此,考生能寫出常見的詞語,大多能在正確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按要求給詞語分類。

  2、課內積累比較紮實

  試卷中按課文原文作答的試題,考生的得分率都比較高,這說明學生在課內積累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教材中的重點課文或語段,學生都已經熟背,而且學生也已經掌握了這類試題的答題方法,若不出現錯別字,基本上很少失分;對課內重點句子、對聯、名言警句等的理解也比較到位,能夠自如地進行作答。

  3、個性特徵表現突出

  測試卷中有關個性化試題,考生的答案豐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兒童的內心世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考生能夠正確理解短文的內容,能把文章的主題和個人的體驗結合起來作答,這充分說明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沒有用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去限制學生,學生思維開闊。

  4、習作教學有新的起色

  雷同的習作明顯減少,考生表現出有話可寫,樂於表達的好勢頭。學生習作大部分都能達到400字以上,而且部分同學能扣題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習作,能從動物的毛色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進行有序描寫;學生自擬的題目也起到了“好題一半文”的作用,如:“《烏嘴》、《小狗樂樂》、《帥帥大公雞》”等等;另外,從第三大題第5小題“寫導遊詞”可以看出,教師平時教學能結合課文的閱讀進行小練筆、寫日記等形式的習作訓練,考生作文時輕車熟路,有話好寫,但受卷面空間所限,無法酣暢淋漓表達,因此,大多數考生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存在問題

  1、書寫質量差。

  在閱卷過程中,我們不時能聽見閱卷教師抱怨學生的書寫太差。主要呈現這樣幾個缺點:①無論是城區學校還是鄉村學校,學生的書寫質量沒有優劣之分,都呈現下坡趨勢。②塗改現象嚴重,已經影響到閱卷的質量。如在兩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學生在兩個答案上都有標註的痕跡,有時在多個答案上塗擦,使試卷一片狼藉,以至於讓閱卷教師不能判斷其選擇的答案。③字型小,書寫不規範,多種顏色的筆交替使用。例如:第43號試卷中個別考生一份卷子使用了不同顏色的墨水,有的甚至鉛筆、圓珠筆混合使用,這種現象令閱卷教師心急、擔憂。④字跡潦草。

  2、識字質量差。

  學生答題時錯別字太多,這是造成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出現錯別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識字量不達標。答題時經常出現用漢語拼音代替漢字的現象。許多考生學過的漢字不會寫,在習作中大部分的漢字都用漢語拼音代替,使語文習作成了“中國式的英文寫作”。學習漢語,寫不出常用的漢字,這是不是丟掉了中華民族的根?是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悲哀?識字教學過不了關,語文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②同音字混淆。如:“保護動物”寫成“寶互動物”,“再”寫成“在”等等。③形近字混淆。如:“附”寫成“付”,“愷”寫成“凱”等。④多筆少畫。本次測試中出錯率最多的字有“榮、復、益、肅、滋、豹、吃、冷、傲、毀、頤”等。

  3、語文技能缺陷大。

  語文技能是對語文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雖然命題的依據是教材,但教材中的知識點並不是直接成題,而是透過遷移、整合、變式加工成題的,學生必須透過綜合、分析、判斷,提取相關的資訊後才能答題。因此,學生從審題到答題的過程須處處留心。

  從本次測試的卷面來看,學生的語文技能較差,表現在:

  ①審題不細緻。如:第一大題要求用“—”標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而學生卻用“√”標註;第三大題的第5小題“根據《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內容,為這個景點寫一段導遊詞”,許多學生默寫了課文片斷,或不抓住榕樹特點來寫,有的甚至寫成了“介紹自己家鄉的一處風景”;將“不計其數”看成了“不可計數”,造成了“數”字的讀音選擇錯誤等。

  ②學過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如:第一大題選擇正確的讀音,由於部分學生對一、二年級學過的漢語拼音知識掌握不牢固,教師平時也沒有要求、指導學生及時複習、鞏固,忽略了對易混淆的聲、韻母和相近讀音的區別,加之受方言影響,失分嚴重。

  ③正確理解、靈活運用能力差。在課外語言積累和運用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差。例如:第二大題第2小題“根據意思寫詞語”, “揚長避短”和“從容不迫”這兩個詞語就出現在試卷的閱讀理解短文中,由於學生對詞語的體會不準確,缺乏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所以得分不高。第4小題“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使句子內容更具體”,“天花板上有無數盞電燈,好像滿天的繁星,閃閃發光”和“多美的彩虹,它就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曲呀!”這兩個例句都是比喻句,第二個例句中還有排比的修辭方法。學生仿寫的大致情況有:1)照例子原封不動地抄下來。2)沒有按照所給例句的句式要求寫,而當成擴句完成。3)把原比喻句的本體不變,只改變喻體或反之。4)第二個句子仿寫時忽略了排比的句式。5)大多數同學寫的比喻句沒有達到“內容更具體”的要求。從這一題明顯可以反映出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第三大題“按課文內容或語境填空”的第1小題的後半題和第4小題,命題上具有綜合性,主要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以及整體感知本冊教材的能力,要求學生必須把平時所學的知識,進行內化整合後,才能運用自如。由於平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缺少方法指導,訓練上缺乏廣度和靈活性,練習時只注重單項、機械訓練,忽略了感悟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此類題型的得分率低。

  ④語文基本概念、基本常識教學淡化。

  1)學生對於詞性的概念模糊。雖然新的課程標準降低對詞性教學的.要求,但作為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對哪些是“表示名稱”的詞,哪些是“表示動作的”的詞,哪些是“表示狀態或樣子”的詞,還是必須理解的。

  2)一些常用的標點符號不能正確運用。習作中,有些學生通篇沒有加標點,有的學生把逗號、句號寫在行的開頭位置,有的學生不知道標點符號應占一個格。第三大題第4小題中,“有氣魄雄偉,堪稱世界歷史上偉大奇蹟的長城”,“絢麗多變的火燒雲”等填空,許多學生給“長城”、“火燒雲”打上書名號。

  3)習作不會分段,每段的開頭不會空兩格。

  4、閱讀理解仍是老大難.

  閱讀理解中的試題學生必須以閱讀材料為載體,透過資訊的篩選、整合,才能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內容,準確地感悟文字,領悟閱讀材料的語言特點,從而運用簡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體會或感受。而這方面是學生最薄弱的環節,因此得分率就顯得相當低。表現在: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很膚淺,不能深層次地理解和把握語言文字的意義,答題時答非所問,摸不著邊際;根據要求從短文中選擇恰當的原句作答,有不少考生空白,或者把全段都畫上橫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能潛心閱讀材料,走馬觀花,理解上嚴重脫離語言環境,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時隨意性大。

  5、習作教學指導不夠,訓練不到位.

  ①審題: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審題不清,甚至不會審題。如不少同學將寫一種動物寫成了多種動物,有的寫成了童話故事,還有的寫成了一件事。

  ②選材:本次習作命題已考慮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但學生習作中寫出自己真實體驗的仍然不多。有的不寫身邊的熟悉的動物,卻去寫遙遠的、印象不深的,或想象中的動物,如:熊貓、老虎等珍稀動物。還有的同學一字不漏地將背過的範文默寫下來,甚至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動物名變換了,而內容卻不變)。許多考生不能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內容上顯得單調,千篇一律,不具體。

  ③表達:學生習作語言平淡無味,用詞不準確仍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有的學生連習作的題目都不會擬;有的雖然寫滿了答卷,但字和字構不成詞,當然也成不了句子,這些字都來源於試卷上,學生東抄一個,西抄一個,把習作的方格給填滿了;有的學生整篇習作都是“方言土語”,閱卷教師根本無法讀通、讀明白;還有的缺乏生活常識,使語言表達出現笑話,如:“我家養了一隻女狗”,“狗爬上了樹”“兔子在唱歌”;有的同學瞎編亂寫,把筆下的動物寫得如同人類一樣能歌善舞,會爭風吃醋等等。

  三、教學建議

  1、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陳舊的教育觀念,讓師生的教學行為符合時代要求。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單憑已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參考書是無法適應新的語文教學需要的,在課程改革的實驗中教師不能徹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課堂觀、學生觀、人才觀,是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的。因此,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執行者,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孜孜以學,苦練內功,增加自身的語文積累。其次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讓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新課堂教學的有利手段,成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渠道。另外,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讓課堂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主陣地。透過平等的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生機勃勃、精神煥發、思想活躍的智慧者。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教材當成一個典型的範例,透過教學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2、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學知識點,讓知識點的訓練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無論課程改革如何進行,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瞭解教材的知識點都是教師的基本功。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材吃透,把教材所呈現的教學知識點了然於胸,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方式靈活善變,才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最大的收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教師要把握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無論是教哪個年級的教師,都要對照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整個學段的所有課本,瞭解教材編者的意圖,清楚語文教材的邏輯線索,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教材所涉及的應知應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把前後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為隨心所欲地駕馭教材打好基礎。

  其次,教師要重點研究本學期所教的教材。好多教師開學拿到新新課本後,就急於動筆備出兩個星期的課來(寫教案),教材後面的知識甚至看都不看,上了第一篇課文,不清楚第二篇課文是什麼課題,這樣盲目地教學,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一開學(也許更早)教師必須通讀本學期所要教的整冊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特點,理清哪些知識是本學期要學的,哪些先學,哪些後學,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以前學過的知識哪些需要進行復習鞏固,學新知需要哪些知識做鋪墊等等,這樣做到心中有數後,就能引導學生有序地學習,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類別一個類別地去掌握語文知識,達到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學生就不會感覺語文知識混亂,無從下手了。

  第三,教師要細緻研究每組(單元)的教材。現行的語文新課標實驗教材是按照專題編組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和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教師備課時,要明確每個單元的主題,清楚編者圍繞這一主題是如何選材和編排的,每個主題側重進行哪個語文知識點的訓練。要提倡教師單元備課,集體備課,把一個單元的課時和活動整體進行安排。

  第四,教師要整體把握一篇課文。教師在備課時千萬不能一頭扎進細節,而應該對整篇課文進行整體把握。要先明確這篇課文在整個單元中處於什麼位置,編者為什麼選入這篇文章,學習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然後再仔細地分析課文,把散落在課文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並落實在課堂教學和訓練中。

  我縣小學師資力量薄弱,許多教師只能帶低年級,高年級上不了。也有些語文教師,由於普通話水平低,漢語拼音知識有缺陷,低年級語文教不了。因此,許多學校在安排教學任務時,往往把教師固定在某一個年級,這樣的好處是教師對某個年級的教學知識點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但不利於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教師對整個學段的教材都很熟悉的話,當他上課講到某一部分知識時,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些知識與高年級的哪些知識有關聯;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哪些是關鍵處,須花一點功夫;哪些是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須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教學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效果也好。因此,我們提倡學校儘可能安排教師進行大迴圈教學,這樣,可以把整個學段的知識進行整合和統籌。個別學校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進行小迴圈(1-3,4-6迴圈或1-2,3-6迴圈),但學校必須制定相關的措施,硬性規定在校本培訓或個人研修的計劃中,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標準,適當安排研讀整個階段教材的時間,以利教師能夠輕鬆駕馭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養成良好寫字習慣,培養語文技能。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這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全國高考統一考試大綱已經“出爐”,比去年稍有調整。 今年語文的變化是:在寫作的“基礎等級”中加了一個註解,即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複不計。有關專家稱,這一點應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減少錯別字這一“低階錯誤”。)要減少這一“低階錯誤”的發生,關鍵在於小學的語文教學。因此,小學各年級段必須規範寫字教學的要求,在寫字工具的選擇上,教師不能聽之任之,應該幫助學生選擇規範的、合適的寫字工具(一二年級用鉛筆書寫,三年級以上一律使用鋼筆書寫)。對於中年級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教師在要求學生自學自查生字的基礎上,要進行及時的檢查(聽寫、默寫),對少數不容易讀準或容易混淆的字要在課堂上作必要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抄一抄、寫一寫,不斷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寫字任務絕對不能安排在課外,要把寫字任務妥善地、從容地安排在課堂教學中。對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教師要範寫,使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寫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要反覆抓,抓反覆,將寫字習慣的培養貫穿於整個學期,乃至整個小學階段。

  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技能,教師要從教材的知識體系出發,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積累語言的同時,加強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要重視訓練,因為,技能的形成與訓練所需要的數量和次數是分不開的。語文練習(作業)的設計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題型上要注意體現趣味性、拓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訓練中來,透過科學有效地訓練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4、重視語文實踐活動,貫通課堂內外,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侷限在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把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例項,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要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的話題,練習寫作;要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要透過語文綜合性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第一學期國小四年級期末監測語文試卷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