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服務業/酒店/餐飲> 度假酒店的地域性探討論文

度假酒店的地域性探討論文

度假酒店的地域性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基於大連情人島海韻假日酒店的設計方案,對環境肌理、功能佈局、空間塑造和建築造型進行了分析。在如何營造當代度假酒店的地域性特色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

  關鍵詞:度假酒店;地域性;人文環境

  1 旅遊業及旅遊度假建築的發展

  當前,世界旅遊業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期,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不斷增長,當代旅遊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的興盛帶來了旅遊度假建築的繁榮,同時也促進了新的建築形式出現。旅遊度假建築與一般城市建築不同,它與大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這是它最突出的特徵,也是其獨特魅力之所在。由於旅遊度假建築多是處於環境優美的生態敏感地帶,也對其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旅遊度假建築設計對自然生態、環境容量等缺乏重視,忽視與環境的融合,造成了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而周圍自然環境資源往往是旅遊度假村賴以存在的基礎,環境質量的下降反過來也帶來了度假村自身吸引力的下降,形成了惡性迴圈。因此,對旅遊度假建築設計的地域性進行研究顯得必要而迫切。

  對度假酒店而言,地域性已經成為決定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為度假酒店不再是單純提供食宿的驛站,而是要為度假者創造一種全方位的休閒生活經歷。這種經歷往往在度假酒店與它所處的特殊自然和人文環境產生共鳴時顯得更加豐富和動人,並容易讓度假者產生一種場所感和歸屬感。因此,在度假酒店的設計中與周圍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契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專案地理環境——藍天、碧海、金沙灘

  情人島位於大連瓦房店市仙浴灣海濱旅遊度假區。島離海灘最近只有500m,退潮時人們可以涉水而人,漲潮時只能隔海相望,宛如若即若離的情人,依偎在大陸的身旁,該島面積為5.28hm,海拔高度為23.72m。情人島四周,海水清澈,浪花飛濺,奇礁怪石,形態各異,水洞旱穴,曲徑通幽,峭壁險峻;該島上面,奇花異草,樹木成蔭,百鳥盤旋。每當退潮後,島四周可以成為遊人的趕海場,海參、海螺及各種貝類隨地可見,在此,人們可以享受到趕海拾貝的樂趣。島內植被茂盛,野雞、飛鳥時常在這裡出沒。在島的東側是一片金色的沙灘,每逢夏季總有無數的遊客慕名來此享受大海帶給他們的無限快樂。

  3 規劃設計構思——生態、地域、有機

  儘量保留基地內的自然風貌,將其融入度假酒店的建築群體與室外環境之中,體現相互結合、相互協調、和諧共鳴的設計理念。為此,擬定以下的規劃設計原則:

  3.1保持原有自然形態

  尊重自然,保持島內的原有自然生態是本次規劃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在用地範圍內形成控制線,將海岸、沙灘和部分臨海山體保護起來,在這些區域內,除了必要的場地清理和區域性修整,不進行太多的人工建造,尤其是島內植被良好的景觀區域,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地貌。

  島內建築單體,依山就勢形成場所的圍合與呼應,這樣可避免出現過於龐大的建築體量對島內景觀的破壞,並減少建造過程中的用地改造。從而創造出“尺度適宜與海為友,與山相鄰,融於自然”的景觀效應。

  島內有一些生長良好且形態優美的樹木,在建造過程中將被保護起來,形態良好的`石頭可以作為環境設計中的點綴物,卵石和貝殼則可以用作建築飾面材料或者地面鋪裝材料,總之,島內的一切資源將被充分發掘,既節省了投資,又不對環境產生太大的破壞。

  3.2突出建築與人文環境的共存

  利用濱海地區旅遊文化背景的優勢,在突出“生態、海島”為主題的自然景觀基礎上,創造符合度假村“情人”為主題的人文景觀。營造分割槽合理、動靜分離的規劃佈局,重視建築內外空間環境的滲透,給人以和諧的景觀視覺效果,使賓客在視覺的感知下,本能地介入這個娛樂、休閒、消費互動的新天地。

  4 總體規劃佈局——動靜分割槽、軸線穿插、相得益彰

  4.1為了有效地利用環境和創造優美的空間,根據地形條件,整個方案的總體佈局採用了一個簡明清晰的骨架——以一條主路貫穿整個度假村,有效地將場地內各功能區有機地聯絡起來,功能分割槽明確,相互聯絡,相對獨立,空間完整,形體源於環境,充分體現了濱水建築流動連貫的柔美。

  度假村主入口引入的一條10m寬的主路,將情人島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側的酒店建築區和南側的室外遊樂區。作為空間分隔與景觀轉換的樞紐,這條主幹路將遊人引至南側風景區的同時,還將綠化景觀引伸和滲透到北側酒店度假村的內部。

  為了儘可能不破壞情人島內的自然生態環境,設計中將大部分的停車位設定在大陸一端,滿足了大部分自駕遊和組團旅遊人群停車的需要。然後再由綠色無汙染的電動車把遊客送入島內,輕鬆自然的旅遊方式勢必會給遊客帶來親切、和諧的深刻印象。同時,為了避免流線的衝突,設計中也為一些後勤車輛和重要特殊旅客在島內安排了地下停車位和部分地上停車位。

  4.2南島室外遊樂區——依託情人島特有的人文背景,充分發揮以“情人”為主題的景觀概念。建造了諸如情人屋、情人塔、情人博物館、情人廣場、情人教堂等一系列人文景觀。有機地散落在島的南側,依託島上原有的山勢變化,形成獨具一格的網路與軸線關係。

  其中,設計者選取了幾個最有特色的景觀節點,用空中棧橋的形式彼此聯絡,一方面與呈自然流線的道路和天然的山勢形成對比與變化。另一方面在豎向上豐富了情人島島內的旅遊觀景視野。讓旅遊的人無論在天然的樹林中還是在人造的棧橋上都能到達這些“情人”主題景觀,所不同的是其間的過程不同,風景不同,自然心情也就不一樣。

  另外,設計者也考慮了從海上看情人島時的景觀——在不破壞自然山體自然走向的同時,將一些景觀節點(如情人屋)依託山勢部分架空於島的外側、將情人塔坐落於情人島的淺灘處,脫離島本身。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漲潮落潮時這種建築與島若即若離的關係,烘托“情人”為主題的概念。另一方面,當夜幕降臨,從大陸或海上看小島,這些建築猶如燦爛的珍珠與北島的酒店、游泳館彼此遙相呼應。

  4.3北島酒店建築區——在東西向主幹路的南北兩側分別是游泳館和度假酒店,它們作為度假區的主體建築呈圍合狀佈置。遊客們在踏上情人島的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這種圍合建築群的院落場所所帶來賓至如歸的感受。

  這裡是整個酒店度假區的交通樞紐也是所有景觀的集散地。因此一定要有一個較寬廣的空間場所來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複合需求,做到交通流線清晰、功能分割槽合理。同時為了避免大空間場所易給人帶來方向感的迷失和歸屬感的弱化,設計者仔細研究了兩座建築高度與廣場面積的比例關係,將較矮的游泳館沿主路南側呈東西向佈置,度假村酒店順應自然的山體,向島的北端呈階梯狀流線型展開。這樣一方面為遊客提供了有益的視覺和行為引導,另一方面從體量上呼應了南低北高的山勢,將南島的自然景觀引入北島。

  在情人島的最北端,結合小島天然形成的環抱狀礁石設計了一座遊艇碼頭。在這個環形的港灣內,建築主要透過潮汐的漲落,在豎向上組織功能與交通。而本身通透的玻璃材質也讓建築成為小島的人文景觀之一。

  5 單體建築設計——流線佈局、簡約仿生、精而合宜

  5.1酒店造型,按地理位置和執行性質來區別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位於城市內的商務型酒店以突出的形體造型達到地域標誌性的效果;另一類是地處優美的自然風光中在空間、體型、尺度、材料等各方面達到與環境和諧、統一。

  情人島度假酒店顯然屬於後者,酒店建築造型源於山勢與沙灘的流線,簡潔的造型既不妨礙內部空間的使用,又與基地環境密切結合,酒店面向遼闊的海面向兩側伸展,前後呈階梯形佈置,既有利於觀賞海景,同時又與自然山水相呼應,一、二層為公共部分,以大面積玻璃為主,建築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三、四層為餐廳、休息廳及通透式多功能大廳;五層以上為客房。

  5.2游泳館採用虛實體塊相間的設計方案,實體為框架結構,安排了尺度較小的服務性空間;虛體為大跨度的鋼架結構玻璃體,是建築的主體空間游泳池。兩者用材上的不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實者表達了建築的存在,虛者弱化了建築的體型。使同是圓弧相咬合的屋面處理手法在建築語彙中達到統一、協調。游泳池周邊的大玻璃運用,體現了建築室內外空間環境的滲透,給人和諧的景觀視線效果,讓人在室內享受現代文明設施的同時,又有置身室外的感覺。

  6 結語

  情人島度假酒店在規劃與單體設計中始終遵循著以下幾點指導思想(1)生態理念:休閒度假區是“活”的有機實體,應強調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綠色生態建設理念。(2)地域特色:結合當地自然及人文景觀特點規劃設計具有地方性和場所感,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揮周邊自然環境資源優勢,體現地域自然特色和人文精神。(3)以人為本:功能佈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備,重視環境的宜人與舒適,滿足人的行為需求,方便休閒度假生活。

  總之,對於度假酒店建築的設計,建築師應從當地的地域特徵、歷史傳統出發,以人為本,創造高質量的生存空間。人工造就的建築只有依襯於自然景色中才能真正達到互相交融、兩者合一的境界,“人在其中”也才能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

【度假酒店的地域性探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