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開創我縣農業新局面的調研報告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開創我縣農業新局面的調研報告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開創我縣農業新局面的調研報告

  近日,市委汪書記在我縣考察調研時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快科學發展,將大足建成全市對外展示的視窗和門戶。這為我縣農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發展水平許多指標位居全市前列,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二屆九次全委會、縣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會和市委汪書記來足視察時在座談會上講話以及全縣幹部大會上辛書記、江縣長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前階段農業工作回顧

  一是科技示範工程助農穩產增收。今年以來,我縣在13個鄉鎮實施了農業部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培育科技示範戶1000戶,輻射帶動2萬戶;實施面積5000畝,輻射面積7萬畝;推廣Q優6號、合優3號等20多個主導品種和測土配方施肥、旱育秧、增窩增苗等八大主推技術。建立了市(縣)級水稻超高產核心示範片1100畝和玉米高產示範片300畝。推廣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面積5萬畝。即使在今年天干的情況下,應用綜合科技措施的示範片大部分農作物避過了高溫伏旱(或受損較輕),平均糧食產量比普通種植的畝產高出近200公斤。

  二是抗旱救災生產自救工作進展順利。計劃發展晚秋作物18萬畝,其中:再生稻2萬畝、秋紅苕3萬畝、秋洋芋3萬畝、秋花生2萬畝、秋菜8萬畝,現已基本落實。其中,我局組織了40餘萬元的蔬菜種子,已全部免費發放到農民手中。再生稻目前也豐收在望,得到市農業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市農科院院長張洪松為首的專家服務團的充分肯定,得到縣委辛書記等領導的高度讚揚。

  三是加大了專案爭取力度。目前已經爭取到市以上農業無償資金投入1100萬元,為農業發展增添了發展後勁。

  四是大力實施“三電合一”農業資訊化服務工程。開通農網廣播、移動農網共7000多戶。

  五是全面落實種糧直補惠農政策。完成384500畝直補面積,兌付農民直補資金435萬元。

  六是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在2個鄉鎮建設“一池三改”(即修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生態家園示範戶1500戶,現已完成700多戶。

  七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為了彌補農民損失,我縣積極組織受災農民外出務工增收,在原來計劃輸出1。4萬人的基礎上,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6000人,增加受災農民輸出6000人,全年計劃完成輸出2萬人的目標,目前已經轉移輸出勞動力14000人,培訓3108人。其中赴疆採棉工近5000人,兩個多月時間人均可掙3000多元,可實現增收1500餘萬元。

  八是鄉村清潔工程順利竣工驗收。今年,我局在棠香街道辦事處和平村實施了農業部“鄉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建設工程,總耗資154萬元,實現了清潔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並建立健全了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二、存在的問題

  對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對照沿海發達地區,對照我市先進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阻礙我縣農業發展的因素還很多,其中,思想觀念的陳舊是主要原因之一,具體說來有八種:一是重生產基地建設的多,研究加工轉化增值的少。長期以來,我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建了不少基地,但與周邊區縣比較,在研究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方面差距較大,使得我縣的龍頭企業不多、不強。二是追求數量的多,講究質量的少。如在品種選擇上只講數量,導致品種規模不大,質量不高,帶動農業產業化進展緩慢。三是講生產發展的多,重管理經營的少。從縣到鄉、到村,基地建設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如我縣近年所建的部分枇杷基地,園內雜草叢生,排水不暢,培管工作很不到位。四是要求申報國家專案投入的多,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的少。五是專案盲目實施的多,組織科學規劃的少。產業結構調整上,把握市場經濟規律不夠,市場資訊指導不到位。六是偏重行政措施推動的多,依靠技術服務推動的少。在具體工作中,採用行政措施推動工作的多,如何轉變作風,改進服務,特別是技術服務上,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靠技術服務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今後工作的必然。七是追求急於求成的多,講苦幹、實幹、長期乾的少。八是刺激行政主體的多,激發農民主體活力的少。導致農民自主經營、承擔風險的意識不強,經營水平普遍不高,科技運用的能力差。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開創大足農業新局面

  這些差距除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還是主觀上思想不夠解放,觀念陳舊、僵化、不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在農業發展新階段,我們決定以當前解放思想討論為契機,深刻反思影響農業發展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找問題找差距找方法,按照市委汪書記及全縣幹部大會的要求,明確使命,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破除一些條條框框,樹立“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用市場經濟的機制管理農業,用產業化的經營運作農業,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標準來指導農業工作。具體從“加速兩個轉變、強化六種觀念”,強化創新農業工作,努力開創大足農業新局面,把大足農業建成重慶農業對外展示的視窗和門戶。

  加速兩個轉變:

  一是加速機關作風由管理向服務轉變。解放思想要從領導幹部自身抓起,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切實加強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服務,把工作重點切實轉移到農業產業化上來。

  二是加速由“小富即安”向奔“小康社會”的思想轉變。我們推廣的許多高產高效技術,比如水稻三圍栽培技術,畝增產200公斤以上,畝增收300元以上,但是推廣進度慢,主要是一些群眾嫌麻煩,家裡有糧食吃了,就不願意多費力了。尤其是近年來,我縣勞動力轉移輸出力度加大,許多有頭腦的青壯年都出去務工了,留下在家種莊稼的大多是“386199”部隊,這部分人無論在思想意識、知識文化水平等各方面都比較差,建議在實施廣泛的三農培訓的基礎上研究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機制轉變,依照國家政策,本著依法、自願、有償、多贏的原則搞好土地流轉,解決擴大種、養殖業所需土地問題。積極培育種養殖大戶,讓他們發揮先鋒模範和示範、引導、帶動作用,提高我縣的農業科技水平。

  強化六種觀念:

  一是強化市場觀念。改變重生產輕流通訊息、重產量輕加工、重品種輕品牌的工作方式,牢固樹立“市場第一”的觀念,解決品種單一,品質不優,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把握市場行情,把資源開發和基地建設推向市場,利用市場機制拓展投資渠道。要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和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去指導結構調整。藉助旅遊產業帶動,搞好大寶路沿線的農業開發,做大做強枇杷、冬菜、茶葉等產業,力爭大足米東山再起。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打造一批全國叫得響的名牌農產品。

  二是強化人才觀念。當前,重點要抓好農業技術人員、龍頭企業主和種養加銷大戶這三支隊伍建設,實施三農培訓工程。積極引進技術人才,建立技術人才儲備。打破用人模式,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實施農業專案;到大專院校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如農產品質量檢測、土壤肥料和植保檢測等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單位。同時,大力抓好“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入戶工程”、“農業人才知識更新”、“綠色證書培訓”、“村社工程”、“農民技術職稱評定”、“科技推廣月活動”等工作,多形式、多層次培訓人才。

  三是強化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生產觀念。首先,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機制,逐步由契約服務聯結向資產、資本聯結方向發展,探索基地農戶透過土地資本入股等方式與企業開展股份合作,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經濟共同體。其次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紐帶,要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採用民營的機制,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第三,要加強三位一體的農業市場體系建設。要面向海內外市場,立足我縣實際,切實搞好農業市場的規劃和建設,儘快形成產地市場、專業市場、批發市場、銷售市場相配套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同時加強農業資訊服務網路建設,建立縣級農產品市場資訊平臺,加大我縣農產品向外推介力度。

  四是強化專案觀念。搞好科學論證組建專案庫,及時有效對口上報,樹立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觀念,堅持把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村扶貧、科技示範推廣等農業專案資金進行打捆使用,集中力量推動結構調整,高規格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基地。

  五是強化招商引資的觀念。大力治理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為招商引資工作和產業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利用市場機制拓展投資渠道,特別是利用我縣的旅遊特色和巨大的開發利益來吸引投資,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鼓勵有一定資本的個體私營業主投資農業,把資本引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龍頭。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研究市場,開發市場,加強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六是強化轉移農民就是富裕農民的觀念。我縣人多地少,水資源貧乏,透過勞動力結構調整,大量輸出農民到本地或外地務工,減少農民而增加收入。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開創我縣農業新局面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