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淺析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論文

淺析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論文

淺析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論文

  摘要:幼兒教師職業倦怠不僅對教師個體身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社會和幼教界必須予以關注和重視,關注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成因並及時提出干預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干預策略

  研究表明,職業倦怠容易發生在組織管理、醫療護理、教育教學等與人打交道的行業中,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梁惠娟、馮小霞對北京市447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顯示:2.9%的幼兒教師有嚴重的職業倦怠表現;59.5%的幼兒教師有比較明顯的倦怠傾向。丁海東、李春芳對山東528名幼兒教師(隨機選取)職業倦怠測量,結果顯示:有明顯倦怠和嚴重倦怠傾向的佔據了被調查幼兒教師總數的68.94%。幼兒教師職業倦怠不僅對教師個體身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必須引起社會和幼教界的關注和重視。

  一、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

  (一)生理心理方面出現疾病徵兆

  產生職業倦怠的幼兒教師在身心方面大多會表現出一些疾病徵兆。如長時間處於亞健康狀態,疲勞、憤怒、緊張、焦慮、壓抑、恐懼、經常性流淚出汗等。梁惠娟、馮小霞對北京市447位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調查顯示:88.5%的受試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受試者總擔心出事;65%的受試者反映自己常感煩躁,總希望能一個人安靜地待一會兒。

  (二)工作熱情和興趣降低

  產生職業倦怠的幼兒教師對待工作的熱情和興趣降低。有的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直接選擇離職。調查顯示:65.6%的受試者反映自己上班時常常盼望著下班,以便找地方放鬆一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71%的受試者表示下班後根本不願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試者表示不時有離職的念頭;26.9%的受試者表示後悔當初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部分受試者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三)人際關係緊張

  產生職業倦怠的幼兒教師,大多從心理上、行動上疏遠幼兒,不願與幼兒接觸,常常對幼兒發無名火、謾罵甚至體罰幼兒;不願與同事有比較深的交往,不願意與同事合作進行教育研究與改革;甚至與家人也不能促膝交談,家庭氛圍緊張、不和諧。調查顯示,47.3%的受試者感到自己在家裡的脾氣開始變壞,常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和家人發火的人達55.9%0

  二、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一)工作壓力大

  幼兒教師的壓力源大致可分為社會、組織、個體三方面,其中社會和組織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的直接因素。研究者一致認為,近幾十年來,社會變遷及其所導致的教育改革不斷對教師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固然為他們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但同時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了愈來愈大的壓力(MarkA.Smylie,1999)。幼教改革發展迅猛,幼兒園要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要開展幼兒園特色的建立,要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每天教師還要面對著存在超編現象的幾十名幼兒。另外,教師還有一大堆“家庭作業”要完成:活動設計、課後反思、研究論文、觀察筆記、家園聯絡簿等等,另外還要參加學歷進修。除了日常工作的辛苦,幼兒教師還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其中最大的心理壓力就是擔心班上的孩子出事故,每天提心吊膽。過度勞累和對事故的擔心使得多數幼兒教師身心疲憊、焦躁不安,這些情況造成了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

  (二)待遇低,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待遇偏低被認為與教師的職業倦怠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儘管教師的待遇在近年來不斷得到提高,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師們也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和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不相稱,這使教師感到非常的不平衡,從而導致了教師的職業倦怠。

  據調查,幼兒教師的收人水平一般比小學教師低20%左右。城市幼兒教師的工資每月在500元一800元不等,農村幼兒教師的收入更低,一般每月只有200元一300元。他們的工作量大,而工資卻極低。並且社會上除公辦幼兒教育機構外,還有很多的私立幼兒園不按《合同法》將聘任的幼兒教師的各項保險福利納人工資體系,因而不能很好地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另有一部分幼兒教師沒有維權意識,或者有,但害怕提出後被解聘,故不提。由此引發的.後果是無聲的抗拒、敷衍,導致職業倦怠。

  (三)社會認可度差,尊重程度不夠

  家長、管理者和社會沒有把幼兒教師當做專業人員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師的普遍認識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遊戲,照顧好孩子的每一頓飯……”正是由於公眾對幼兒教師職業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

  (四)自我效能感較低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是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它與自我能力感是同義的。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較高的教師,相信教育對兒童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一也相信自己具有積極有效地影響兒童發展的教育能力,在工作中往往信心十足,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對教育工作與兒童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相反,自我效能感較低的教師認為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對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對兒童的影響力信心不足,對兒童的期望也較消極,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和煩惱,在工作中常常降低其做好工作的動機和努力程度,甚至會放棄努力,不能積極地全力以赴地投人到教育工作中,這是影響職業倦怠的很重要的一個主觀因素。

  三、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干預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完善社會支援系統

  首先,對幼兒教師職業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公共信任、支援的氛圍會使教師具有高度的自尊感,會把教學視為一種可追求的事業,從而對其有積極、肯定的看法。幼兒園、家長及社會大眾應對教師抱有合理的期望,以減少教師的壓力。

  第二,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教師的待遇低,導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於是不可避免。因此,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是一項重要舉措。

  第三,幼教改革也要關注幼兒教師的需要和要求。我國現在的幼教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然而卻很少有人關心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應對新的課程、新的教材及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等。因此,進行教育改革要把教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把教師視為關鍵性因素。

  (二)最佳化工作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幼兒園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為教師營造寬鬆的、積極的工作氛圍;保障教師的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倡導合作、民主與開放的教師文化,建立園內民主生活制度;對教師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多元化。

  (三)教師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

  第一,正確認識職業倦怠。作為教師本人,應正確認識職業倦怠,清醒認識到職業倦怠並不可怕。倦怠是源於自己所遇到的壓力。當發現自己有職業倦怠的症狀時,要勇於面對現實,反省自己的壓力來源,採取多種方式解決,主動尋求幫助,加以化解。

  第二,提高壓力應對能力。

  1.放鬆訓練。放鬆訓練是降低教師心理壓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也包括透過各種身體的鍛鍊、戶外活動、培養業餘愛好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到調節。

  2.時間管理技巧。具體包括對時間進行組織和預算、將目標按優先次序進行區分、限定目標、建立一個現實可行的時間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等,這樣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過度負荷。

  3.認知重建策略。包括對自己以及壓力源的認識和態度作出心理調整。如學會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認知;經常進行自我表揚;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併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

  4.反思。它指透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過程。這種反思不僅僅指簡單的反省,還指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反思也是一種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四)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理想

  “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Chernis。和Krantz曾比喻,對某一事業的信念和理想是職業倦怠的最好解毒劑。因此,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幼兒無私的、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防止教師職業倦怠也是至關重要的。

【淺析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