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蘇州園林》教學課後反思

《蘇州園林》教學課後反思

人教版《蘇州園林》教學課後反思

  這是一節公開課,《蘇州園林》。主講者是我校的一名新秀。課進行的非常順利,老師落落大方,學生爭先發言。一切都像預期的那樣。概括說明物件的總體特徵,理清說明的順序……我知道,下面老師一定會賞析說明的語言,最後練筆。其實,大家都是這樣一個套路下來的。

  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又多了一點什麼。這樣困惑著,隨手看身邊一名學生的課本。在課文的正上方,大大的寫了兩個字:“靜”“境”。鉛筆書寫。我簡直欣喜了,問她:“為什麼寫了這兩個字?” “我預習課文時寫的,這是蘇州園林給我的感覺。靜的美,有意境。” “那為什麼用鉛筆寫?” “怕錯了,好擦掉。” “沒錯沒錯,太好了!這兩個字!” 真的太好了!可惜她沒有當堂發表,老師也沒有就此展開。這節課堂上少的那個東西,正是這個女生對文字感受最獨特的東西——是隱藏在蘇州園林背後的那種文化,具體說是蘇州園林所呈現出來的東方美學。東方美學在建築上是講究對稱的,因為對稱體現出來的莊嚴、平衡、穩重,是儒家的思想。可是,“蘇州園林是絕不講究對稱的”。這裡,只用一句“講究自然美”來解釋,似乎流於淺顯了。在中國,儒家是主張入仕的,然而官場的失意之後,道家的思想往往會在此時出來救贖。於是,中國的文人常常要走向山水,迴歸自然。於是,假山和池沼就產生了,蘇州園林就產生了。園林是道家的產物,它提醒你在世俗的繁忙之餘,停下腳步,過一種慢節奏的恬靜的閒適的親近山水的生活,自然美是這樣產生的。有這樣思想的園林主人,他必定是不喜歡熱鬧與喧囂的,東方美學講究的是少、靜、幽。所以,我們見到蘇州園林的佈景是“幾竿竹子”“幾棵芭蕉”,這種“少”營造了“靜”與“幽”,因而有了意境。它是含蓄的、內斂的,與西方美學那種張揚的`外放的美是決然不同的。這是文化上的差別,我們的課堂上,少了文化的傳承。多的是什麼呢?老師所講的,正是考試的要點,學生所學的,正是考試的得分點。這是一種考試技藝的傳授。正是教師的匠氣所在。

  當我們的學生離開了考試,在與人的言談中,提到蘇州園林,他能講些什麼?只是簡單的課文複述嗎?語文教師,有責任把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那些深遠的文化來傳承,讓它滲透在我們的課堂裡,滲透在我們每一名莘莘學子的血脈裡

【《蘇州園林》教學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