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語言哲學課學習心得

語言哲學課學習心得

語言哲學課學習心得

  第一學期筆者選修了 趙教授的語言哲學課,這門課程在筆者看來對語言學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恰好這學期有幸選修趙教授所講的這門課。雖然只上了一學期語言哲學課,但筆者覺得從中受益匪淺,無論是此課本身還是趙教授其人都給筆者很大的心智啟迪。筆者想從以下方面談談自己的學習感悟:

  1.趙教授在第一次課上從語言的奧秘及語言學與哲學的關係開篇。語言學與哲學是密不可分的,當思考語言的起源與作用時,不可避免地涉及人類自身乃至宇宙的起源等哲學問題。只有瞭解了相關的哲學問題,我們才有可能比較透徹地理解語言學的各種理論,趙教授也明確給我們點出語言學的研究歸根結蒂還要回歸哲學,這也是學科本質及屬性使然。語言與世界的關係向來是人類思想的樞紐,這既是哲學的也是語言的,同時也是語言學的。以上所講是筆者明確領會學習語言哲學這門課之必要。

  2.從第一次課上趙教授就給我們列出了A=A A=-A的式子,而且該問題一直貫穿了我們這門課的始終。比如,以“爸爸永遠是爸爸”這句話為例,我的爸爸對於我來講是爸爸,但對於我的爺爺來說他就是兒子。這使我們知道對於世間萬物我們都需要辯證的看待,儘可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這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生活態度,而且對與作研究也很重要。貌似簡單的式子卻涵蓋了人類與世界關係的巨大奧秘。趙教授也明確告訴我們對此問題把握好的話,許多語言的相關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從筆者最初對此問題的輕視(這也是筆者學識淺薄之處),到對此問題的重視與認真思考這個過程不由使筆者想到趙教授課上給我們講授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以上的智慧之語也冼練了筆者的頭腦。

  3.趙教授的正式第一講首先引入了Sophia,希臘語即“智慧”,而哲學就是智慧之學。趙教授講到語言的哲學研究是從“essence”開始的, 可以來探討一下“essence”的構詞:“esse”是“be”的意思,“essence”就是“being”, 意為本質、存在。西方的哲學家認為:語言表徵了存在,或著說語言就是存在的家園。在東方的中國,老子的“道體論”就是語言的本體論。在老子看來,“道”為世界之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老子曾把“道”比作一種器官,他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德經》第六章); 而在“《聖經》中 “道”英文為就是“Word”,本義是男性生殖器,是生命力的象徵,是創造世界萬物的力量。《約翰福音》在開頭講到的:“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萬物是藉著他造的”(‘他’指前文的‘道’), 這與《道德經》中的“道是世界的本源”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道”在希臘語聖經中,就是Logos。萬物又可以統歸為一物,即 “邏各斯”(Logos)。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這個概念,雖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並未使用邏格斯這個概念,但是古希臘哲學中潛藏的認為宇宙萬物混亂的外表下有一個理性的秩序、有個必然的規則和本質的觀念卻和邏格斯概念是潛在相通的。古希臘的“邏各斯”本義表舌頭,指代語言,邏輯,所包含的意思也與“道”不謀而合。對於這方面的學習也讓筆者更加沉迷於語言隱藏的的'巨大奧秘,也初步體會了探索語言智慧的無窮樂趣。筆者也不禁沉思:很久以前的東西方,為什麼在思考以上問題的時候能有相通之處呢?

  4.在聆聽了趙教授Lecture 2的人擇原理的講解後,感悟也頗多。首先關於人擇原理的概念筆者結合趙教授的講解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因為內容較多這裡不多做贅述,就簡略概括來說,人擇原理可以釋義作:“我們看到的宇宙之所以這個樣子,乃是因為我們的存在。”這進而又聯絡到表徵存在的人類語言。筆者結合趙教授的講解也進行了思考:人類語言到底是先驗的還是經驗性的?是結構的還是功能的?是層級投射的還是的線形序列的?是遞迴的,還是封閉的?從《易經 繫辭上》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和“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人與義。”(說卦)等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二元互斥的世界,用式子表示為:“Either A or B”。開始筆者感覺不少事物符合“Both A and B”。比如趙教授給我們提到的西紅柿、兩性人和驢子的例子。西紅柿(筆者原來一直以為西紅柿只是蔬菜不是水果,這也不由得使筆者考慮以前認為想當然的事物不一定就是那樣)是蔬菜和水果,這難道不是符合A和B嗎?還有兩性人難道不是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嗎?還有驢子,因為是馬和騾子的結晶,又該怎麼解釋呢?聽完趙教授的講解後,對以上問題便覺得豁然開朗了。“Both A and B”不是本體論的問題,只不過是人或物所具有的一個特徵,或者說一種功能。西紅柿還是西紅柿,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並沒有否定其中任何一種所指。事物還是要是其所是,分其所分。

  5.關於趙教授學術論文的閱讀感悟。筆者除了課上及每週四學壇受益於趙教授之外,也經常閱讀趙教授的著作及論文等。除了閱讀趙教授向我們推薦的《道德經》等書,筆者也認真閱讀了趙教授的不少論文及網上學壇思辨之語,如: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侷限。透過對學壇的關注也讓筆者明白許多以前模稜兩可的東西。譬如對於詞位這個概念的理解,趙教授就給的非常明白、易懂:詞位即義項(acceptance)一個詞可以包括多個詞位,一個詞位可以有多個形式。 “吃飯”中的吃是一個詞位,“吃軟不吃硬”中的“吃”是另一個詞位, “吃了”、“吃過”可以看作“吃”的屈折變化,為“吃”的不同形式。以前筆者覺得很容易搞混的詞位、詞等的概念經過趙教授的點撥發現竟然不再混淆了。

  除了對趙教授的語言哲學課感興趣之外,筆者也閱讀了趙教授的翻譯型別問題的的歸結、語義合成原則的有效性——論Taylor證偽的證偽、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侷限等文章。趙教授的文章不僅幫助了筆者來了解當今學術的最新問題,而且趙教授思辨力極強的語言成為筆者乃至我們所有學生做學術研究的的非常好的榜樣。

  6.趙教授本人不僅博學睿智、才思敏捷,而且工作嚴謹而負責。一學期的語言哲學課使筆者深刻領會到趙教授淵博的知識和極高的文化涵養,而且趙教授非常善於思辨,這方面也使筆者受益匪淺——對於問題要辯證的看待,不是急於尋求答案,而是知其所以然。還有每週四晚上的趙教授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創辦的川外學壇,它不僅使筆者而且使我們大家從中大獲收益,筆者除遇特殊事情一般均無一遺漏的去聆聽。筆者覺得從趙教授身上學到的不僅有直接的知識,還有做研究的方法,要批判性的看問題——這對於我們這些研究生是至關重要的, 之前筆者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養成的習慣都是一味的苟同:無論是對書還是對人,經常覺得書中或人說的很有道理,而自己則思考的少。聽了趙教授的講課後才明白自己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觀點、要善於批判;還有做人方面,趙教授對筆者的影響也很大。趙教授不僅學識淵博、勤于思考、成果豐碩,而且在學術上的嚴謹也對筆者產生很大影響,他對於所有的學生都非常耐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業餘時間創辦學壇,提供給學生們一個非常好的學術交流、提高的平臺。大學的教授能對學生這樣無私付出在當今社會真的是很難能可貴。筆者也很珍惜有這樣的機會學習、提高。

  參考文獻:

  司馬哲編著. 道德經(老子原著)[M]. 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

  趙彥春. 語言的哲學批判[M]. 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4.

  趙彥春. 翻譯型別問題的歸結[J]. 天津外國語學院院報,2005.

  趙彥春. 翻譯學歸結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趙彥春. 語義合成原則的有效性[J]. 外國語.,2008.

  趙彥春. 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侷限[J]. 中國外語.,2008.

【語言哲學課學習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