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三步教學法論文

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三步教學法論文

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三步教學法論文

  [摘要]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是伴隨著人類教育進入現代化階段而產生和發展的。資訊科技的普及是素質教育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學資訊科技課的整個教學實施過程要分三步實施:課前的準備,課堂教學,課後知識的延伸。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互動、教師示範的重要性、學生知識的遷移等。

  [關鍵詞]資訊科技、三步教學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化程度愈來愈高,同時,社會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尤為重要,而中學資訊科技課正是為了使學生能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這一要求而開設的,但是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應該如何實施,大多數學校的資訊科技課任教老師都是依靠經驗來教學的,下面我就如何實施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資訊科技課要結合學生的性格及課程特點來實施教學。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中最大的一點是“好奇,好動”,而“好奇,好動”的特點恰恰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中資訊科技課程開展的最有利的條件。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要分三步實施:一是課前的參與準備,二是課堂教學,三是課後知識的延伸。

  一、課前的參與準備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學的起始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基礎和銜接作用。這一環節中,包括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參與。教師的課前準備一般包括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即如何組織教學、相應課件的製作。課件演示是教學過程中效果最好最有效的一種手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前準備工作中來,是我們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題目,要求學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有條件的學生可試著做,讓學生提前參與進來,自行完成,並做好課前檢查。這樣,可避免學生在上機時無目性的胡亂操作,為做到課堂教與學的互動打好基礎。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是判斷教學成敗的關鍵,它包括:課時操練、即時提問答疑、討論和知識整合。

  課時操練,即在老師演示、講解、指導下對知識進行即時操作訓練。資訊科技課的特點就在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可採取邊講邊練地教法,首先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加強注意力,然後演示和講解本節內容。在此過程中老師可設計多種方案進行教學操練,學生模仿操作,老師的示範操作對學生操練的引導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往往在操作過程中所學知識同應用操作的聯絡不夠密切,比如教學生用畫圖程式繪圖時,學生只是在工具欄中用滑鼠亂點一氣,卻不知從何入手去使用這些工具繪圖。此時,老師可從線到面,從面到體的做法,讓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先畫一些簡單的圖形,如三角形、矩形、橢圓等,老師示範,邊畫邊講解工具的用法,學生模仿著動手畫,對工具不斷的熟練,完成從線到面的過程。接著可再深一步操作:讓學生將眾多的圖形拼組成一幅小畫,並對每個同學完成的結果打分、進行評比,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可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後安排讓學生做老師指定的練習,這才真正是知識的應用開始。在創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熟悉和掌握了知識,而且也做到了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為解決同一問題尋找到多種解決的方案。當然,我們可對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提問和答疑,即在訓練過程中對學生即時提出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即時解答。透過答疑幫助學生疏通障礙,迅速解決問題,完成作業。通常學生在瞭解了知識後,對於簡單作業可以迅速的完成,但怎樣將知識應用起來去完成較複雜的任務作業時,就顯得束手無策。如有學生提出在畫橢圓和矩形時很容易,但是如何快捷的繪製出圓和正方形呢?可告訴學生按住Shift鍵不鬆手,再點選矩形框或橢圓工具,按滑鼠左鍵向右下方拖拉,即可形成圓或正方形。對於一個問題,讓學生先發現後解決,繼而掌握這個技巧比將這個技巧直接授給學生去掌握的效果要好,這就是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討論和知識的整理是對本節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操作方法、知識點的討論和小結,對整個教學至關重要。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快捷的方法進行討論和點評。透過討論,學生的思維和創新意識得到擴充套件、並進,對他們的成績要予以肯定。透過上述討論,再對本節課的整個操作過程回顧小結,對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最終達到所學知識的系統化。

  三、課後知識的延伸

  最後是課後知識的延伸,這是教學過程中知識鞏固和應用昕必需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將課堂所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應用、和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課後根據所學知識獨立製作,內容自定。學生可利用自己家的電腦或課外在電腦興趣小組活動時進行創作。這個過程中因為不受內容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自由發揮、想象。透過這種方式,知識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並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應用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也得以擴充套件。

【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三步教學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