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初探論文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初探論文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初探論文

  摘要:本文透過對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的探討,認識到雙語教育在雙語教學設計中,其教學目標定位要比單語的要高,分別從課程、課堂、教師、雙語內容及教材選擇、評價體制策略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要創設有利於語言習得的教學環境,要求我們進一步理解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促進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目的

  一、前言

  雙語針對人的語言能力,它的意思就是“會說兩種語言的”,是指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同時存在,並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歷史背景條件下,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在這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母語或本族語,而另一種語言往往是後天習得的第二種語言或者是外國語。

  隨著生物學專業的發展,生物專業人才的逐漸國際化以及我國各院校展開與國際接軌,與國外的相關大學共同培養生物專業人才,生物學雙語教學已經成為一個逐漸普遍的熱點問題,而雙語教學其實並不是兩種語言的簡單並列,它是兩種文化的有機融合,要努力使母語與外語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穿插、相互印證。優秀的雙語教師應能夠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教學環境進行自由切換,這不僅需要很強的英語表達能力,還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熟練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雙語教學的有效開展依賴的是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下面就幾個方面來對雙語教學中的相關策略問題展開討論:

  二、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

  1.注重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及課程設定。目前高校雙語教學課堂教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群體一接受”型別,如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少量運用個體一接受類。而個體探究類、群體探究類則佔極少的比例。固然,群體一接受型的學習模式可能利於學習者迅速有效地佔有知識,但這種優勢在知識時代日益發展的今天日顯蒼白。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需求的偏向大多屬於高階能力,強調的是自主和創造,而不是佔有和順從;強調是探究和發展,而不是接受和適應。因此,課堂教學的變革走向,應是從接受型向探究型變革,化低投入型的、低階思維能力的學習為高投入型、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

  雙語課程是雙語教學開展的前提和本條件。科學設定策略要求高校在開展雙語教學時,首先應當科學地設定雙語課程,選擇在適合使用雙語授課的科目中開展雙語教學。應該明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專業、課程和內容都適宜開展雙語教學,或者說不同專業、課程和內容使用雙語教學的程度應該有所不同目。因此,確定高校雙語課的開課標準十分必要:一些與國際聯絡緊密,尤其是加入WTO後更需要與國際打交道的專業(如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金融等),一些急需與世界發展水平接軌的專業(如資訊科技、生物等),一些世界表述標準較為統一、名詞同定的專業(數學、物理、化學等專業),適宜進行雙語教學,而數學、物理、生物及化學等學科,作為體睨科學規律的自然科學,客觀性與規律性是其重要特徵。

  2.教師在雙語教學中的角色。雙語教師是雙語教學的實施者,是雙語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因素。不具備高素質的雙語師資,便無法實施高質量的雙語教學。師資擴充策略要求我們透過各種渠道培養合格的雙語教師,不斷加大雙語教師的培養力度,滿足雙語教學的發展需求。因此,加強高校的雙語師資建設是高校雙語教學急需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解決這問題,可以透過以下途徑來進行:

  首先,高校要不斷加強雙語教師的培養。要有效地進行雙語教學,更好地解決雙語教學師資缺乏的問題,首先必須從人才培養方面著手。這是從根本解決雙語教學師資的一個重要途徑。其次,要不斷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要儘快解決雙語師資的緊缺問題,透過高校培養,雖然能夠培養一大批人才,但高校的人才培養卻具有滯後性,培養人才的週期也就是培養一個大學生所需花費的時間。因此,不斷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也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最後,應不斷加強外來人才的引進。

  3.雙語教學中教材的選擇性問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曾提出,在有條件的高等學校的某些資訊科學和技術課程中推動使用國外優秀教材的影印版進行英語或雙語教學,以縮短我圉在計算機教學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也有助於強化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就是說提倡或強制使用原版教材,沒有原版材料,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引進原版教材也要因地因人而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肓目引進。雙語教材是雙語教學過程中主要的知識載體,教材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雙語教學效果的好壞。合理選擇策略要求我國高校在選擇雙語教材的過程中具體分析各種教材的優缺點,結合本地區、本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雙語教材。

  4.完善評價策略。雙語教學評價指根據雙語教學目標的要求,對雙語教學全過程和結果展開的有效監控,包括對教師的教學態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做出價值判斷。

  高校雙語教學評價的物件是多元的,包括教師、學生、學校管理部門等;評價內容是多層的,即對學生,教師在情感、能力和實際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評價;其評價主體是多方的,可以是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等;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   透過評教,使教師獲取雙語教學的反饋資訊,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以促進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透過評學,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不斷獲得成功與進步的體驗;透過評價,使學校及時瞭解雙語課程的實施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改進雙語教學管理,促進雙語課程體系的不斷髮展和完善。

  有關雙語教學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個方面。而從評價的維度來講,雙語教學不同於單語教學,它不僅包括了對於教師與學生專業水平的評價,還包括了對於教師與學生語言水平和社會目標的.評價。因此,雙語教學評價中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完善評價策略要求根據雙語教學特殊的目標構成,制定合理的雙語教學的評價維度,不斷完善雙語教學的評價體系。

  三、雙語教學的目的

  教學目的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要促進雙語教學在我國高校的順利實施,首先必須明確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這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前提條件。要求我們進一步理解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促進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認識本民族的文化,更要促進學生更好地瞭解世界,分享世界的文化資源。因此,雙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和文化的學習,更是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傳遞過程。雙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成為雙語人,更要培養學生成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雙文化人,從而實現雙語教學的多元文化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雙語教學觀。開展雙語教學,既要反對“語言融合主義”和“普世主義”,又要反對“語言民粹主義”。正確與合理的雙語教學觀是實現雙語教學目的的重要保證,是實現真正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條件。

  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歸根結底是要運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使學生在雙語氛圍中掌握專業知識並提高其外語水平,使學習者瞭解最新的國內外學術發展動態和趨勢,與國際接軌;使學習者能夠運用母語和第二語言兩種語言進行思維,用第二語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強調外語在專業知識上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習者的專業水平,從而便於學習者獲得最新的學術資訊,具備更強的科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透過提高自身外語水平來進一步掌握專業知識,是雙語教學開展的最終目的。這兩個目的不能偏執於任何一方而忽視另一方,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掌握,失去了運用雙語進行教學的意義,而過分強調提高外語水平,則有可能導致專業知識的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開展雙語教學並不以犧牲學生的母語為代價。學生對於自身母語的掌握與運用,是促進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開展雙語教學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異質文化,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因此,雙語教學中要避免在觀念上對於母語的完全排斥,把握好雙語教學的度。要進一步理解實施雙語教學的目的,還可以從雙語教學的產生和發展這兩個方面來剖析。雙語教學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多元文化教育興起與發展的必然結果。跨文化性是雙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雙語教學具有深刻的文化烙印。

  四、小結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走向國際化程序速度的加快,既精通漢語和中國文化,又通曉外語和外國文化的雙語人才,必將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加強國際間的交流的重要內涵要素。改革傳統的外語教學,探索新的、能夠高效的、優質地培養出雙語人才的教育方法,是外語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必然結果。將雙語教學運用到專業課程中,正是使學生以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來掌握當代最新的本專業知識的有利渠道,同時也能感受到外語學習的重要性。專業課程從它產生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發展,我們將雙語教學方式引入到專業外語的教學中,使學生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且是以後在本行業中立足的—個基石,使學生能夠真正感覺到擁有這種能力的重要性。

  總之,在我國高校發展雙語教學,正處於探索階段。任何個新生事物的發展,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雙語教學同樣如此.只有透過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我國雙語教學才能逐步成長完善,並最終實現雙語教學的多元文化目標,適應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需求。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策略初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