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高中語文課後的反思

高中語文課後的反思

高中語文課後的反思精選範文

  篇一: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教學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散文,是必修二中專題四“慢慢走,欣賞啊”這一專題中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寫於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園西院。文章裡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這篇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脫俗的月下荷塘圖。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賞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使注意從意境這方面進行切入來學習欣賞這篇文章。“意境”顧名思義,即“意”與“境”的組合,意為作者的情感,而“境”則為外在事物,所謂“意境”即為作者內在情感與外在景物的有機結合,情景交融。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注意讓學生體會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寫荷塘月色時所用的語言之美,並探究語言刻畫的手法,其次是讓學生領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蘊藏的情感,緊扣開頭的第一句(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對全文進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鑑賞文章的語言,欣賞美麗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課時從景入情,對其情感和所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質相稱,形神俱美的藝術品),古人說“文因質立,質資文宣”。散文的美表現咱內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結合。《荷塘月色》就是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最為得意的地方就是評點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評點課文時,學生對於文章的點評非常到位,甚至於有些學生的點評替代教師的講析,例如:有一位學生說: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寫出了荷塘形狀的不規則也寫出了荷塘迴環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則寫出了荷葉之多,亭亭寫出了荷葉之高,荷葉的動感,荷葉的美,疊加了嫋娜,節奏羞澀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葉嬌羞之態,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寫流水則脈脈一詞來描述,把水寫活了,寫出了人的感情。

  得意之二便把文中使用疊詞的句子讓學生改寫,對比改寫之後與之前對照,有什麼不同,領會疊詞在文中使用的作用,並讓學生舉出使用疊詞較多的詩詞,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學會從語音,語言節奏的角度來鑑賞詩詞、散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好處,此處教師的預設在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去自主探究,自發生成,避免了出現老師預想不到的事情並且學生在對比中也學習到了方法。

  而談起本節課的不足,則有很多,試舉一兩個作為典型代表:

  首先第一處便在引導學生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的.時候教師只注重了自己的預設,而忽略了在此中的引導,以至於教師一味的把學生往自己設定好的路子上引,卻引不過來,學生不明白教師在想的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此,讓我感覺到在預設與生成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略。

  另一個是上課時的語速太快,提問時沒有注意語言輕重緩急,讓學生不能抓住問題的要點,使得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較慢,無法達到預設的理想狀態,讓學生無法從老師的語言中體味到文章舒緩朦朧的意境美。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篇二:高中語文《項脊軒志》課後反思

  一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師生互動

  如果前半堂課體現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麼後半堂,憑藉著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係,導致課堂教學中規中矩,而學生並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後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讚揚,認為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絕非是為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三、課堂駕馭

  在鑑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鑑賞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鑑賞。剛剛入境,下課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後的討論鑑賞的環節加以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但我倉促結束這節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四、經驗不足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節可以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節,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後面的鑑賞上,無疑會為將鑑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 如果將課堂的質疑和鑑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鑑賞麼?鑑賞也可能包含質疑。

  總之,這節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透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

【高中語文課後的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