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論現代科技影響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論文

論現代科技影響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論文

論現代科技影響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在現代科技發展對教育體制的巨大沖擊下,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日益凸現出來。本文就現代科技發展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諸多方面的影響展開論述,闡述在現代科技作用下的高校公共藝術的寬泛特徵和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適應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相應對策。

  關 鍵 詞:現代科技 公共藝術教育 實施

  高等院校是世界各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培養適應現代環境的高素質人才無疑是各國高等教育都面臨著的嚴峻挑戰。藝術是人類高階的精神活動,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狀況理應為我們所關注。

  一、 現代科技發展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的影響

  科技革命引發社會各方面的重大變革,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現代科技發展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現代科技發展對宏觀教育體制的影響

  科技的發展影響了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生產方式的變革。產業結構變化和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對技能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人們學習更多新的知識來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過程中科技資訊量的增加、學科的細化,必然會影響到課程的設定和教學方法。

  培養綜合型、複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公共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宏觀教育體制的調控是否合理、得當,直接影響到公共藝術教育的順利開展以及教育整體目標的最終實現。

  2.現代科技發展對高校結構的影響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高校體制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隨著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熱潮的到來,相當多的高等學校透過各種方式進行重組。中國現有的“綜合性大學”是從一個個專業學院演化而來的,涵蓋了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無論是綜合性大學還是專科性大學,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都力求開創自己的辦學方向,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實現大學辦學的個性化、綜合化和國際化,並建立起一個適應新世紀社會變化、注重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體現終身教育思潮的高等教育體系。

  但是,我們在重視優勢學科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邊緣學科,尤其是公共藝術教育,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重視不夠、體制不健全等問題。

  3.現代科技發展對藝術本身以及欣賞者個體的影響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在過去任何一個時期對藝術自身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是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決定因素。西方美術史上從文藝復興到印象主義,其中科學技術對美術的影響可見一斑。但是,在科技發展促進藝術進步的同時,也給藝術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濫用現代科技手段大大削弱了藝術的本質審美特徵,消極的、標新立異的、譁眾取寵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現代藝術當中層出不窮;藝術自身發生變化的同時,對藝術的欣賞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藝術作品如何給予客觀的評判、正確的引導,是新時期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二、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作用下,其性質的寬泛特徵和基本要求

  1.公共藝術教育的普及性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接受公共藝術教育的權利,體現了教育的民主性。開設多門藝術類選修課配合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現在國內很多高校明確規定大學生必須完成藝術類選修課的學分,用相關規定來要求學生參與,以達到對全體大學生進行普及性藝術教育的效果。

  2.公共藝術教育的側重性

  在普及中提高,注重大學生的個性培養。實際上,這是一個從知識積累到能力培養的過程,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緒,以及對藝術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為學生提供充分接觸藝術的空間,為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為學生儘快適應社會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可供調節的知識平臺。

  3.與其他學科的滲透與互補性

  公共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補的,兩者的融合能夠彌補各自的缺陷。在公共藝術教育中滲透科學的方法和精神,有助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實現融合的最終目標是要提高培養人才的整體素質,要把公共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各自的單一目標整合到總目標中來,達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三、 公共藝術教育的具體實施體系

  針對現代科技衝擊下的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為改變高校現有公共藝術教育的落後現象,在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還要根據我國高校自身特點,構建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公共藝術教育體系,以確保公共藝術教育順利實施。

  1.明確公共藝術教育目標、價值標準

  公共藝術教育和專業的藝術教育應該有所區別。我們要明確透過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藝術判斷力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而不是像專業藝術院校那樣過於注重對學生藝術技能的培養,同時也不能借用其他學科那種固定的標準來衡量普通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素質。

  藝術素質教育是以透過藝術來塑造人的靈魂、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作為一種特殊教育,公共藝術教育既應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規律,也應遵循藝術教育本身的規律。公共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它是以音樂、美術、書法、影視、舞蹈等藝術手段和內容,來培養大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基本能力為目的、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藝術知識水平的提高為己任,同時適應現代科技發展需求,做到與時俱進為目標的素質教育。

  2.構建合理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是達到教育標準實現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這體現在課程設定、課程結構、教學方法和教材建設等方面。

  就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現狀而言,在知識結構、層次結構、審美結構層次等方面都有待於改進。從普及到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開設相應的課程,在課程的內容選擇上下功夫,注意和現代科技發展保持同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電腦的普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已經在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印刷製版等領域廣泛運用,這些都是與人的生產生活密切聯絡的,大學生有必要對它們有所瞭解。同時做到難易適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相關的教材和讀物使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以順利實施,確保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與質量。

  3.創新科學的公共藝術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從學生興趣出發,注重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方面,要向學生介紹理解作品所需的相關素材,如作者的人格個性、人生經歷、時代背景、宗教知識等;另一方面,必須要不斷啟發學生對於這些經典作品的個人理解,培養他們對於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第二,摒棄標準答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個性審美熱情和潛能。藝術欣賞實際上就是認識事物、把握創作者思想意圖的一個過程。藝術欣賞課最終不僅要豐富學生審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視野,而且還要使他們深入藝術的精髓,使他們懂得怎樣靠自己的雙眼去洞察人生的藝術和藝術的人生。

  第三,教學形式上,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當前校園內所關注的審美問題,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安排教學。

  第四,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增強課程的實踐性。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只有掌握這種語言,才能真正讀懂藝術作品,瞭解藝術內涵,提高欣賞水平。所以透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課外美術小組,使學生走近繪畫,瞭解美術語言,親自體驗繪畫過程的情感活動,然後和欣賞美術作品結合起來,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第五,透過藝術欣賞教學,使學生掌握藝術欣賞的基本方法。只有當學生自己掌握了比較科學的方法時,他們的審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比較是藝術欣賞的一個重要學習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藝術風格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畫種、不同風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清楚,但如果把這些作品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各自的藝術特點就容易區分開了。在藝術欣賞中不要孤立地對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聯絡起來看,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比較,以此啟發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四、建設高素質公共藝術教育教師隊伍

  目前公共藝術教育教師隊伍良莠不齊,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自身文化修養差、文化底蘊不足、科研能力不強、敬業精神與教學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觀念滯後等問題。加強管理與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確保這支隊伍的良性發展,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做好導向作用。

  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發展對高校公共藝術的促進作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創新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模式,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素質教育體制。

  參考文獻:

  [1]馬國俊著《論大學國民性藝術素質教育》,原載於《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 月

  [2]劉德富 張朔著《在並校改革中推進大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原載於《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4月

  [3]楊濤著《試論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美術欣賞課》,原載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6月

  [4]張小冊著《深化高校美術欣賞課的藝術思維》,原載於《中國美術教育》,1999年5月

  [5]沈家華著《關於高校開設美術欣賞課的思考》,原載於《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3月

  [6]金璽鐸著《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展及其功能》,原載於《吉林教育科學》2001年9月

【論現代科技影響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