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看《畫》有感

看《畫》有感

看《畫》有感

  近日,筆者拜讀了咸豐縣尖山鄉龍潭壩小學秦家宇老師所執教的一年級上冊《畫》說課設計,深為家宇老師的說課設計所折服。

  《畫》是一篇迷題詩,全詩透過對一幅山水畫中的景物,即山、水、花、鳥的趣味設疑描寫,把畫的特點用簡煉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描述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學生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為此,家宇老師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正是突出了“讀”的這一特點。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採取以“讀”為主線的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透過初讀、細讀、誦讀、背讀、認讀這五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首先,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採取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著指名讀(3~5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等方法,透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對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還進行個別指導。同時,還把難讀的生字放在詩句裡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接著,在細讀、誦讀、背讀古詩中去想象感悟體會古詩內容。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第一學段特點,低年級詩歌教學應重點放在讀和悟上,家宇老師正是把握住了這一重點,在說課設計中,始終以學生為主導,以讀為主體,突出了讀的層次、讀的韻味、讀的多樣性,真正算得上“讀”領風騷,把原本枯燥無味、迴旋餘地較小的古詩教學進行得饒有興趣。

  俗話說,學而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相信家宇老師在以後的語文教學設計中,更能獨展風采,“讀”領風騷!

【看《畫》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