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課後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課後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篇1

  這一課,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有點難,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認識它。

  其實分數對學生來說,早就不是陌生的知識了,已經會讀,會寫,知道大概的意思,會一些簡單的運用了。今天,我直接出示了例題,前三個圖學生說分數很準很到位,因為那是把一個物體或是一個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幾份,第四個分數是把一些圖片來平均分的,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而這正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明明塗色的是二個圖片,為什麼不是三分之二?”“這裡是把六個圖片平均分成了三份,塗色的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是三分之一”“這裡的幾分之幾和圖片的個數有關係嗎?和什麼有關係?”,“和平均分成了幾份?取了其中的幾份有關係”,我認為這裡強調分成的總份數和取的份數是分數意義的關鍵所在,讓學生反覆地講,起到了強調重點的作用。

  在練習時,我一直抓住這個重點,每做一題,都要二個以上的學生講一講理由,或是同座位兩個人互相講一次,在講的過程中,學生會說了,慢慢理解了分數的關鍵所在,逐漸把分數的意義深化為個人的知識,這就是所謂的內化過程。

  “一節課的時間是三分之二小時”,這題讓學生說出這裡的分數的意義,對學生來說有點難,是個難點,第一個學生答道:“把一節課看作單位‘1’”,第二個學生就答對了,“把一小時看作單位‘1’”,然後我又請好幾個學生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有不到位或是不準確的,請其他學生來再說,這樣的教學,學生理解得較好。

  “在直線上畫出表示各分數的點”這題確實難,課堂練習時,錯得不少,我感覺講的時候也比較吃力,也不知學生理解得怎樣?由於下課時間到了,利用下課的幾分鐘,忽忽結束了,看來得找時間補一補這一題,還剩下第五題沒有解決,也得找時間解決,課堂作業也沒來及佈置。

  總的來說,這節自我感覺,上得還算成功,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重點突出,學生基本會說分數的意義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節省時間,在課堂上完成課堂作業。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篇2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比較突出:

  1、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從想半個月餅可用哪一個數來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數,在讓學生自己猜測、自己想象的基礎上得出揭示了課題、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數。讓學生由1/2的意義推廣到1/3、1/4等分數的意義,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了分數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節課兩次讓學生動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蘋果和三角形的1/2以後,讓學生動手塗出長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幾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後動手塗出圓或長方形的幾分之一;透過學生所塗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聯絡生活中的事例。分數的意義對於三年級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本課藉助分蘋果的例子,說透1/2所表示的意思,進而讓學生自己舉出1/2的事例,學生說出了分梨子、橘子、長方形、正方形等。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後,又讓學生看圖聯想分數,如看到花,想到一個花瓣大約是花的1/6、看到傘想到每份是傘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並且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到生活中的物體中尋找分數。

  不足之處:

  1、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知識點設計太多,幾分之一的含義、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幾分之幾的認識都設計到了,但幾分之一的比較和幾分之幾的認識,講得不深不透,學生理解得並不是很清楚,如果將幾分之幾的認識放到第二課時學習,這樣安排也許更好。

  教學環節不夠緊湊,在讓學生動手塗分數時,應有時間限制,學生準備的圓如果是同樣大的,在比較大小時就不會出現找不到比較的圖形的現象了。正因為在兩次動手操作時,時間沒把握好,以至後續的兩個思維性較強的填分數的題沒有完成。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篇3

  “數學教學,在於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初步感知,在於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新知識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潤物無聲的滲入腦際。”

  一、巧妙利用學習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數學

  本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認識分數,這是關鍵,這個時候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認識分數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書本的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後具體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回答每個小朋友分得一半。於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引出。

  二、加強實踐操作,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1、深層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1/2的含義是基礎也是難點,這環節充分讓學生折、塗、討論,突現分數的平均分的本質。

  2、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其它幾分之一

  在認識1/2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創造、探索其它幾分之一。首先讓學生選擇圖形,折、畫、塗幾分之一,再交流、討論表示的含義。

  3、觀察比較分析,體會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在課堂有效的時間內,充分利用學習材料,進行學習。開始教師直觀運用已有的和圖片進行比較,再小組合作在同組內比較原來已創造的幾分之一的大小(課前發給學生同組內同樣大小的圖形)。再運用學生折出的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

  三、聯絡生活,拓展運用

  聯絡生活,在生活圖片中運用分數,再利用其它變式圖形拓寬學生思維。

  四、不足之處

  雖然將學生的積極性透過動手、小組合作調動起來了,但是孩子們的在操作的時候進度不同,影響了時間,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雖然讓他收掉但還有部分學生牽掛未折完的現象。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篇4

  1.讓學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數學——經歷數學

  我大膽突破現行教材的束縛,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成性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來建構分數1/2的概念。為此,課前我請每一位學生都走進大自然採集各種不同的樹葉,透過學生把各自帶來的所有的樹葉分成兩份根據學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兩種不同的'分發: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深刻理解,為學習分數打下伏筆。然後我讓學生繼續探索把1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怎樣分?每份是多少?學生透過對樹葉自然對稱的觀察,成功的把一片樹葉沿中間葉脈平均分成2分。透過學生動手做,水到渠成地讓學生經歷了分數1/2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積累了分數的豐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對分數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數學原來就是這樣豐富多彩的存在於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在開放學習中做數學——創造數學

  這一教學片段是對分數認識的鞏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項練習時,我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反覆機械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動態化的活動中創造數學。

  情境開放,萌發創新意識。我以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為道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形式,創設了一個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的狀態下,開啟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形式開放,啟用創新意識。我努力開放教學形式,凸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利用準備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數朋友?”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以用嘗試猜測、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解決問題;可以用猜想、直覺、頓悟等方法另闢蹊徑,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大舞臺上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篇5

  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探究交流數學知識,構建自己有效數學理解的場所。所以本課我力求做到了師為主導,生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把學生推向學習的前沿,把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把反思與發現的空間和時間也給了學生,把發現的權利交給了學生。為此本節課教學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對學生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學生卻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新課開始,教師透過謎語、故事等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可惜,教師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對以前所學的分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致使匯入新課佔用了較多的時間,無疑,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後面的教學。我在想:教師必須瞭解學情,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對於學情,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驟。

  二、教師投入了全部的教學激情,學生卻沒有受到薰陶與感染。課堂幾次出現短暫的冷場現象令教師手足無措,甚至沁出了汗珠。我在想:教師的教學機智應該提升,才能適應課堂教學中不斷出現的各種“生成”。

  三、教師注重了“引”,卻“引”的不夠恰當,致使得出的結論很是費心、費神、費力。我在想: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習的主人獲取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教師要充分的課前預設。最大可能地想象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並尋求相應的處理辦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四、教師注重了教學方案的設計和文字資料的準備,卻沒能把這一切儲備在自己的頭腦中,使得教學中曾經出現了大腦一片空白的即時現象。我在想:教師課前必須充分的準備,只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備。

  另外,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有必要說出來,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改個別學生的“分鉛筆”活動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拿紙片”活動,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是為了人人參與,人人動手,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分數》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