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論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論文

論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論文

論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論文

  摘要:縱觀陶瓷的發展歷史和現代諸多的陶瓷藝術品,不難發現陶瓷繪畫始終與中國畫緊密相連,沒有完全脫離中國畫的滲透影響,在陶瓷繪畫中無一不是賦予了作品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因素,極富中國畫的寓意和啟發。換句話說,中國畫有多少種技法和流派,陶瓷繪畫中便可以找到多少種與其相似的技法和風格,從藝術理論的觀點上可以說兩者異流同源。兩者不僅同樣帶有根深蒂固的的民族性和區域性特徵,而且從很大程度上表現出繪畫藝術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因此,本文旨在以陶瓷繪畫的發展歷程為基礎,指出中國畫和陶瓷繪畫之間的共性,從而討論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畫;陶瓷繪畫;發展歷程;共性;影響

  在中華幾千年來文明悠久的文化遺產中,中國畫和陶瓷繪畫無疑成為最為耀眼的明珠,兩者是互為滲透、互相借鑑,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在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優先發展起來的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有著獨特的表現手法和鮮明文化特徵的中國畫在很多方面都對陶瓷繪畫產生滲透的影響,比如在意境上、氣韻上和筆墨線描上都顯示出共性。無論是從內涵還是從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國畫的技法和神韻來體現獨有的一種風格,陶瓷藝術家們在吸取了中國畫豐富營養的基礎上,創造出獨特的陶瓷藝術裝飾,在瓷器的裝飾上開闢了新的藝術美感。

  一、我國陶瓷繪畫的發展歷程

  陶瓷器的出現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文化標誌性的遺產,它始終同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其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超越了時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早在遠古的陶器時代,人們就用直觀的線條在陶器上進行裝飾,一般按照不同的藝術風格可將分為幾個階段,以直邊三角形與線條結合為主、裝飾抽象程式化的半坡型彩陶;以同心圓為中心圖形、裝飾風格多運用直線和曲線結合的馬家窯彩陶;而在半山型、廟底溝型和馬廠型陶瓷中則普遍應用了各種紋路作為表面線條裝飾的表現方式,這個時期的陶藝線上條上體現出獨特的地位和魅力。進入宋代,隨著陶瓷繪畫的不斷進步,在對陶瓷的裝飾上更展現出工藝特性,使其繪畫線條飽滿手法嫻熟,形成自然的釉面裂紋線條,而在明代,陶瓷繪畫裝飾往往用曲線形式的藤枝和纏繞的花枝交錯與畫面,在瓷器上形成富貴的藝術感,產生一種質樸、高雅、流暢的美。在近現代時期,我國的陶瓷繪畫被昇華,其繪畫裝飾藝術中構圖嚴密、線條渾圓、形象誇張,大多以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對比著稱,在繪畫手法上,線條顯示出健康歡快的民間氣息。

  二、分析中國畫和陶瓷繪畫之間的'共性

  首先,早在新石器時期出現的彩陶成為最為古老的繪畫藝術,也是陶瓷與繪畫最早的結合,我國的陶瓷繪畫和中國畫這兩種傳統藝術都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相互交融發展,兩者共同遵循著相同的美學思維,在精神意境上存在共同性。也就是說藝術如果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所產生的意境便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意境可以極大度的展現藝術的美感,它也是藝術創作和藝術鑑賞中衡量美的最高標準。它們都是心靈與景物的結晶,比如陶瓷藝術家馮曉矛在《鄉情》作品中則是借鑑自然景觀的題材,表現一種寧靜的韻律感,繪畫上的部分有遠山、山泉、小溪、農舍等,都展現出一種與世隔絕的隱喻之美,因此,陶瓷畫與中國畫的相通意境具有將現實生活的美體現在藝術作品上的魔力,能夠喚起人們對美的感受。

  其次,在繪畫的發展史上可以看出氣韻在中國畫中佔有極強的藝術地位,無論在漢唐還是在宋朝,中國畫對氣勢的推崇被各個時期應用的盡善盡美,以靜氣、逸氣體現寧靜優雅成為繪畫的主流,比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荊浩的《雪溪圖》等都折射出繪畫物件的內在神韻,將自我的精神反襯到物件中。而陶瓷繪畫雖然與中國畫在工藝上和用筆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並不能影響陶瓷繪畫所表現出的氣韻。它有別於一般的民俗繪畫,而是成為頗具氣韻的繪畫藝術,明顯提升了傳統陶瓷所表現出的文化格調。此外,陶瓷繪畫帶有民間世俗的娛樂趣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著生動氣韻,如作品“天啟青花人物碗”,畫中猶如動態的牛,牛背上的牧童和頂風冒雨的人,這些物產生了無限趣味和遐想,整個繪畫體現著氣韻生動的審美情結。

  再次,依靠筆墨語言表現自然神韻的中國畫,從根本上體現出藝術家的個人修養和藝術審美,也就是說,筆墨即精神。中國畫由於收傳統觀念的影響而在筆墨上講究古樸淡雅和自然空靈的趣味,它是對萬物體驗後的藝術昇華。而中國陶瓷繪畫在用料用彩的技巧上與中國畫的筆墨用法大致相同,不論是唐代之後的青花分水還是明清時代的彩瓷體現,都可以濃重感受到中國畫般的筆墨味道,因此,可以說陶瓷繪畫是中國畫藝術延續下新的轉變,將中國畫豐富的筆墨表現力與陶瓷繪畫藝術結合起來,展現出一片新的藝術領域,充分體現出中國畫在陶瓷繪畫中的重要影響。

  三、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1.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的粉彩和新彩的影響很大,在陶瓷繪畫中,陶瓷藝術家一般用線繪畫苔,用點、染畫山石,這在景德鎮的“珠山八友”上被明顯體現出,把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和陶瓷繪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就粉彩花鳥來說,以程意亭為代表的粉彩工藝堪稱一絕,其作品融合中國畫和陶瓷粉彩工藝為一體,並巧妙的運用在陶瓷繪畫的筆觸下,代表作《翠鳥荷花》中,岩石上的翠鳥同時俯視水中的魚和荷花,凸顯出畫面的豐腴,共同勾畫出一副動態的美圖,尤其是荷花花瓣邊緣的曲線勾勒,體現出植物的韻態和趣味,讓人無限遐想。

  2.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古綵線描的影響較為突出,古綵線描科學合理的加入了中國畫白描的技法,再加上工藝美術的裝飾技巧,使得陶瓷繪畫中的古綵線描風格獨特,渾然天成。在陶瓷繪畫中主要的古綵線描方式雖然不像粉彩以圓潤飽滿和柔和秀逸著稱,但是它卻透漏出古樸典雅之感。從20世紀50年代始,古彩藝術蓬勃發展,而現代的陶瓷古彩構圖疏密錯落有致,在材料上和技巧上乃至裝飾上都有所改進,從而使陶瓷繪畫藝術有了新的特點和風格。在中國畫的基礎上,陶瓷繪畫繼承了其構圖特點和色彩搭配,而且融入現代手法把粉彩同古彩相結合,形式別具一格的裝飾風格。

  3.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青花的影響也比較鮮明,青花於中國畫的筆墨工具有眾多相似之處,因此,很多陶瓷藝術家在陶瓷裝飾上繪製青花時,都會多多少少受中國繪畫的影響,注重借鑑古今名作中的繪畫特徵和線描特點。由於時代文人和審美意志的介入,使得陶瓷繪畫者的素質潛移默化,從而使陶瓷繪畫中的青花成為中國畫更為親近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論是中國畫還是陶瓷繪畫,所表現出的青花繪畫中都體現著繪畫者的感情與生活相結合的精神產物,青花山水作為陶瓷繪畫的一種表現為陶瓷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結語

  總之,縱觀我國的陶瓷繪畫歷史,中國畫風格成為其中的主流形式,兩者都是中國的國粹精華所在,共同承載著中國千年的文化格調,這兩種藝術形式在當今被廣為傳播和發展,成為具有歷史意義和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陶瓷繪畫藝術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特點,以紮實的繪畫風格和文化底蘊,加入陶瓷藝術家的真實情感,使傳統深厚的中國文化深入到其中,從而創造性的創作出情景交融的陶瓷作品,從而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姜強,汪勇.論中國畫與陶瓷繪畫藝術神韻的融合[J].景德鎮 高專學報,2008年04期.

  [2]胡敏.淺論中國畫的表現手法適合陶瓷繪畫[J].景德鎮陶瓷, 2010年02期.

  [3]馮金玲.從陶瓷藝術的發展談談中國畫與瓷上繪畫[J].景德鎮 陶瓷,2004年02期.

  [4]李儼.陶瓷繪畫中的大寫意[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6年02期.

  [5]汪盛強,蘇勇雷.論中國畫與陶瓷藝術[J].陶瓷研究,2010年 02期.

【論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