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空氣有重量嗎》的課後反思

《空氣有重量嗎》的課後反思

《空氣有重量嗎》的課後反思

  《空氣有重量嗎》一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教學重點是透過設計、操作實驗和分析得出空氣有重量而且很輕的結論。教學難點是能借助小天平和托盤天平,動手操作來驗證空氣有重量,但是很輕。教學環節設計按照“問題引入——實驗證實——得出結論”這樣的流程進行,環環緊扣,由淺入深,層層引入,學生透過質疑動手實驗進而得出結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不僅養成了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又收穫了保護環境,防止空氣汙染的環境意識。

  在教學設計上,我考慮到三年級孩子活潑天真的特點,在情景引入這一環節,以猜謎語和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揭示今天上課的課題是“空氣有重量嗎”。問題提出來以後,接下來就是用科學實驗驗證。新課標提出課堂應以學生為本,結合我們自身教學實際,我校採用的是生本教學。在驗證之前,學生獨立思考,和全班交流驗證的方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是不可小覷的,在課堂上,老師無法完全預設出學生可能說出的所有方法,當學生獨立思考和全班交流的時候,每個孩子的思維跟著跳躍,想法交流碰撞,即使沒一點想法的學生受到這樣的語言衝擊也能有所收穫。

  在學生的思維開啟以後,小組開始交流討論實驗的步驟以及實驗需要準備的材料,在動手實驗之前出示實驗要求,給組內每位學生分工,組內一共5個人,1個操作員、1個材料員、1個觀察員、1個記錄員、1個彙報員。這樣做孩子們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保證了實驗的高效良好進行。與此同時,我也有很多棘手的地方和困惑,首先,全班分組怎麼分?俗話說,一百個孩子一百個不同,每個孩子有自身的長處和短處,要保證小組均衡發展,就必須各取所長補所短,合理分配,小組才能健康良性運作。倘若強強聯合或者弱弱結合,勢必會造成小組之間實力不均,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情況,這樣的課堂是優生的課堂,不是全班的課堂。其次是這5個人該怎麼分?每個孩子的長處不同,因人而異的分工會使擅長的更擅長,組內最重要的角色是操作員,操作員的科學素養和實驗的成敗緊密相連,與其他人的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更有直接關係。最後就是5人的碰撞和磨合。小組就是個小團隊,5人的默契度影響課堂環節的效率和實驗的成功進行,此時,老師就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實驗證實環節分為兩部分:活動一和活動二。活動一是用小木棍、3根細繩、氣球和筆帽設計“自制小天平”的實驗活動。透過小組討論、實驗證實得出“空氣是有重量的”結論。在這個環節,教師只用略微引導,經過組內討論、全班交流後,學生已經有了很清晰的思路,可以獨立設計實驗步驟、獨立操作。只是此處的實驗小提醒應放到學生實驗前還是試驗後,我很是糾結。放到前面的話,試驗中的錯誤倒是避免了,可是與做實驗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馳。科學課是嚴謹的,可以有錯誤出現,只有在不斷出錯、不斷糾錯這樣反反覆覆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實驗的樂趣和意義。倘若放到後面,學生是發現了很多易出錯的地方,但是在學生獨立做實驗時,少了關鍵性的提醒,實驗成功的機率大大降低,勢必會挫傷孩子的實驗積極性。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都各有利弊,實在讓我困惑了許久。作為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需要成長的空間還很大。活動二是藉助托盤天平、砝碼、皮球和氣針來證實空氣重量很輕。和活動一相比,活動二的實驗難度加大,因此,在學生實驗前面增加了教師示範環節,托盤天平在稱重皮球時需要使用砝碼和遊碼,而且重量涉及到小數,實驗難度大大增加,計算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些困難,所以這個活動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會,只要證實“空氣很輕”這一結論就行。關於稱重環節,我有些疑惑,到底讓不讓學生稱出皮球的具體數值,或者說透過托盤天平得出皮球放氣後和放氣前重量有所減少即可。此處的困惑尚未弄明白,還需要我不斷摸索,進一步實踐去弄清楚。

  這節課經過反覆修正,反覆推敲後課堂效果雖說還可以,但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依然存在。作為青年教師,我更應該虛心請教,不斷進取,爭取“假他人之所長以補吾短”,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優秀,讓我的孩子們跟著受益!

【《空氣有重量嗎》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