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從語文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登高》教學設計論文

從語文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登高》教學設計論文

從語文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登高》教學設計論文

  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設計,以下是筆者運用語文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對江蘇省錫山高階中學朱正忠老師的一篇教案(節選)杜甫《登高》進行的粗淺分析。

  一、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調動已有的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透過吟詠對古代詩文進行鑑賞,從而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學素養;

  ②瞭解杜甫生平及其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③透過對意象的賞析,體會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④透過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透過對意象的賞析,體會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略)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當時詩人正因為“安史之亂”而客居四川,那年他55歲,動盪的社會,漂泊的生活……(略)就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被後世譽為“古今七律第一”。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以《二泉映月》作背景音樂。

  2.學生自由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3.學生齊讀。

  (四)文字研習

  1.這首詩的哪幾句是寫景,哪幾句是抒情?

  【明確】前四句(首聯和頷聯)寫景,後四句(頸聯和尾聯)抒情。

  2.首聯共描寫了哪幾種景物?作者分別用了什麼詞加以描繪?

  【明確】六種。風、天、猿嘯、渚、沙、鳥;又分別用“急”、“高”、“哀”、“清”、“白”、“飛回”加以描繪。

  3.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和飛鳥,各給人什麼感覺?試設身處地去想象。(提示:聯絡作者當時的處境)

  4.1-2位學生朗讀,教師指導。

  【明確】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語調要低,語速要慢,讀出悲哀之情。

  5.頷聯又寫了哪幾種景物?面對這樣的景物,詩人杜甫又會想到什麼?(提示:聯絡作者當時的心境)

  【明確】看到落葉飄零,杜甫肯定想到自己像樹木一樣,已是晚年,已經到了生命的晚秋,而自己仍然一事無成,從而感嘆生命的短暫。

  6.指名1-2位學生朗讀,教師指導。

  【明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讀出悲壯的氣勢。

  7.面對眼前如此的景象,杜甫登高時的感受如何?試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

  【明確】“悲”。

  8.詩人把重重“悲”凝聚在句中,前人評這兩句“言簡而意深,一語勝人千古”。仔細品味,這14個字含有層層悲愁:他鄉作客,一可悲;經常作客,二可悲……除此之外,你還能理解出幾層悲?

  【明確】深秋作客、老年作客、疾病纏身、孤獨一人登臺。

  9.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明確】時世的艱難,連年的戰亂,由“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可知。

  10.一生翻譯“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教師明確。

  【明確】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非常痛恨自己已經老了,以致兩鬢班白了,再也不能為國效力,表現了其憂國憂民的思想。

  11.請同學們再認真想想,這裡的“艱難”僅指國家艱難嗎?

  【明確】不僅是國家艱難,更是個人艱難。

  12.人在不得意的時候,常常借酒澆愁,此時的杜甫狀況又如何呢?

  【明確】此時的杜甫由於身體原因,已經不能再飲酒,因此有愁卻不能解,只能鬱結心頭。

  13.指名1-2位學生朗讀最後四句,教師指導。

  14.齊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悲。

  (五)總結

  透過《登高》這首詩,作者抒發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更抒發了自己一生不得志,到頭來窮困潦倒、功業無成的悲嘆,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最真誠的心靈獨白,由此,我們能夠感受什麼是“詩從肺腑出”!

  (六)作業佈置

  1.背誦全詩。

  2.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內容。回顧以上整篇教案,首先,教學目標設定比較全面,涵蓋了我們關於閱讀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根據語文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內容知識目標,基本技能和高階技能目標,閱讀動機和情感態度目標等方面。教案中“瞭解杜甫生平及其對詩歌創作的影響”屬於內容知識目標。教學目標③“透過對意象的賞析,體會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體現了高階技能目標。教學目標④“透過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既體現了基本技能目標,又體現了情感態度目標的要求。但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陳述應條理清晰,不同型別目標應分別陳述,避免混淆在一起以便於發揮目標對於學生的導學功能。同時目標陳述應明確具體,便於實行,便於進行測量和評價。儘量避免使用“瞭解”、“體會”這一類表述較模糊的詞語,可用“指出”、“描述”、“說明”等有一定限制性的詞語。教案中目標一表述顯得過於空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學素養”這種目標和課程總目標一樣宏觀,顯然不應該作為某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目標三是技能目標而緊接著目標四中既有技能目標又有情感態度目標,這樣設計顯得有些混亂,並且將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放在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之前顯得不合邏輯,如果學生首先不能說明詩中表達的情感,又如何進一步去賞析作者如何情景交融?因此,教學目標可以確定為:①能夠說明這首詩的相關創作背景及影響,並背誦默寫全詩。②透過對詩中意象和關鍵詞的分析,說明作者傳達的思想情感。③透過賞析,評述詩中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根據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理論,教學過程中,應該先以基本技能開始,如學生對最基本的字詞等進行理解和識別,進行閱讀以及開展相關的活動和訓練。基本技能不具備會導致閱讀障礙和閱讀困難,影響進一步的學習。基本技能學習之後過渡到內容知識的學習,即所閱讀文字的內容,也包括一些相關的文學常識等陳述性的知識,簡單的講即作者寫了什麼。基本技能和內容知識的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內容知識學習之後,進入高階技能的學習,高階技能簡單的講就是體會和學習作者是怎麼寫的,即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進行感悟和鑑賞,明確詩人所運用的創作手法和表達技巧。針對高中生的`語文教學,應將高階技能的學習作為重點。在技能學習特別是高階技能的學習中應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以例子和問題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應基於問題學習,透過問題引導學生。

  這篇教案在開頭匯入之後,進入內容知識的學習,“哪幾句是寫景,哪幾句是抒情?詩人又會想到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想,面對眼前如此的景象,杜甫登高時的感受如何?”這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了內容知識的學習。透過這些學習學生不僅理解了詩中的意象,同時,領會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內容知識的學習中,一些對字詞句的賞析,也訓練了學生的高階技能的學習。但是,相對於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情感,關於鑑賞,關於體會學習詩人描寫、創作手法的高階技能的學習顯得有些不足。鑑賞這種高階技能的學習本應該作為重點,教師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中,也將“透過對意象的賞析,體會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作為重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偏差,對於內容知識的學習,也就是寫了什麼的學習側重過多。而對於高階技能、對於作者怎麼寫的問題關注較少,雖然透過提問讓學生知道了詩歌將情與景做了很好的結合,但是沒有將情景交融作為重要內容予以明確,忽視高階技能的學習是很多一線教師共同的不足。在本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詩中情與景的結合進行重點賞析,讓學生能夠說明詩人是如何將兩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並能夠對這種創作手法的效果做出必要的點評。教師還可以聯絡學生作文,引導學生將這一技能進行遷移運用於寫作中。

  根據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閱讀學習的外在條件,如提供先行組織者、有效指導、聯絡和變式練習、及時反饋等。這篇教案在開頭匯入之後,教師介紹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杜甫生平的一些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這既屬於內容知識,同時,又是運用了先行組織者策略,對所要學習內容進行了很好的引導。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教師也進行了必要的引導,如提問頷聯又寫了哪幾種景物?面對這樣的景物,詩人杜甫又會想到什麼?教師給出了必要的提示(聯絡作者當時的心境)。關於理解詩人思想情感的幾個提問,也運用了變式,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提問訓練理解領悟詩歌情感的技能。課後的作業佈置又及時地幫助學生進行了反饋和測量。這些也是符合教學規律的。

  以上便是筆者對於杜甫《登高》教學案例的一個粗淺分析,透過分析,可以明確一點,語文教師具備必要的語文教育心理學知識是保證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安排符合科學規律的前提和基礎,廣大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語文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並加以認真學習。

【從語文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登高》教學設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