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新課改下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的幾個做法論文

新課改下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的幾個做法論文

新課改下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的幾個做法論文

  摘 要:生物課是職業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如今卻處於被漠視的地位。部分學校認為生物是副科,對於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於生物學科的興趣不高,教學質量隨之下降。我們必須改變過於強調接受的學習方式,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徵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

  關鍵詞:職高生物 新課改 自主探究

  職業高中學生相對比於普通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往往不僅僅針對職業高中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薄弱,更多地表現在思想及生活、學習態度上。下面就本人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職中生物課教學面臨的困惑

  1.理論基礎較為薄弱。職業高中學生由於升學途徑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尤其以生物理論知識為代表,由於初中生物教學較為側重於常識性與理論性知識,不加以記憶,所以很難具備相應的基礎。而職業高中生物課程與初中生物課程有較多的關聯性,這就導致職業高中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中存在一定障礙。

  2.自我認同程度相對較低。職業高中學生出於社會或家庭觀念,往往對於自身認識具有一定的偏差。社會主流觀念對於學習成績具有極強的認同心理,加之家庭環境與周邊環境的對比及影響,往往容易導致職業高中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感。自我認同程度是一個人自信與否的重要因素,自我認同程度降低,往往導致學生對於生活學習產生自卑、畏難、厭惡等負面情緒,對以後的成長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3.學習態度相對浮躁。職業高中相對於普通高中來說,對於實踐更加重視,但這也導致一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實踐可以脫離理論,從而導致部分職中學生對基本知識學習不到位,在將來的實踐或工作中,常常被一些很簡單的知識卡住。

  二、利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完成教學內容的講解

  生物的形態結構紛繁多樣,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進化微觀複雜,傳統教學中的掛圖及幻燈片很難將其予以準確地描述。一個嚴謹、豐富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除能免去教師攜帶掛圖、模型等繁瑣的教具外,教師可藉助電腦、投影儀、觸控式螢幕、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授課內容,不僅形象直觀,而且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如在講述“人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內容時,對於學生來說是相當敏感的一個話題。他們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由於性器官和性機能的不斷成熟,性意識逐漸覺醒,對性生理和性心理感到好奇。但由於社會、家庭等因素,使到他們對性的知識瞭解不多,只能查閱書刊,獲取的內容不一定適合青少年,甚至使學生誤入歧途,產生性行為偏差。 於是我先利用教學錄影使學生對生殖系統的結構、功能、位置形態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知道男女生殖系統的'異同點;而後利用從網際網路上下載的教學軟體,先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的結構圖”,介紹它的結構、功能,隨後展示“排卵、受精、受精卵發育和埋入子宮內膜的過程圖”,從而使學生都能科學對待青春期發生的變化,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性”問題。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介紹了一個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雙胞胎的成因”,使學生對“新生命的誕生和胚胎髮育”有一個易於接受教學的良好氛圍,這樣一來知識的掌握變得易於接受了。

  三、強化實驗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的實驗實訓,要讓學生在實驗實訓中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強化實驗實訓教學,既能加強對理論教學的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驗實訓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實驗時間的先後順序和內容的銜接,適當減少基礎性、驗證性的實驗,增加綜合性、實用性的實驗內容,使實驗保持知識和技能的連貫性,透過實驗確實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四、培養學生服務農村的意識

  職業中學的設立不僅是為高校培養輸送人才,更重要的是為當地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為科技興農、科技興縣做出努力。在職業中學,培養出能為農村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勞動技術人才,是職業中學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農職中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要適應農村的發展。透過多年從事農職中學教學工作,為使生物教學與農學、牧醫專業特點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服務農村的意識,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生物教育過程中我做了以下嘗試。首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人的思想感情對人生髮展具有定向和動力作用。在農村,由於歷史和當今某些社會現象特別是“打工潮”等影響,相當多的農村學生,包括職業高中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跳出“農門”,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缺乏認識,“脫農”思想嚴重。生物是實驗科學,在職高生物課教學中要採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家鄉、自覺服務“三農”的思想情感。其次,用名人事例教育學生傾心農業。例如“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教授為提高糧食產量,在艱苦的環境下,長年累月撲在農田中,用自己的生物學知識為我國的水稻生產打了個翻身仗。

  總之,只要我們擺正“學生——教師——社會實踐”三者間的關係,就能使生物課教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讓學生的學習進行得更輕鬆,讓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得更精彩,讓現代教育和創新教學的新理念更好地應用於每一次的教學中,最終實現提高農村中職學校生物課堂效果的目的。

【新課改下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的幾個做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