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從傳統節日入手,發揚傳統文化論文

從傳統節日入手,發揚傳統文化論文

從傳統節日入手,發揚傳統文化論文

  【摘要】:“過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這一活動,挖掘傳統節日內涵,理解傳統文化,實踐傳統的情感,從而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道德精神奠定情感基礎。

  【關鍵詞】:民族傳統節日傳統文化過春節

  一、民族傳統節日尷尬的現狀:

  鏡頭一:聖誕節前,大街小巷,各個商場,各個超市佈置一新,早早地張燈結綵。歡快的聖誕歌曲不絕於耳,聖誕樹和掛件都很熱銷,讓人彷彿置身於西方世界。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中,還不具有辨別能力的小學生也開始了慶祝活動,他們不僅互贈卡片和禮物,還會在聖誕前夜或聖誕節當天自行舉行慶祝活動。此外,在學生的強烈要求下,許多家庭也會買聖誕樹進行裝飾,甚至有些家長會裝扮成聖誕老人,給孩子們送禮物。

  鏡頭二:在《品德與生活》課中,當教師問學生:“你知道端午節嗎?”全班43名學生,只有6個學生知道端午節是吃粽子的;教師繼續提問:“那你知道端午節怎麼來的嗎?”這時全班只有1名學生知道它的來歷和屈原有關係。“那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這唯一的一名學生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了,課堂上呈現了一副冷冷清清的場面,和過聖誕節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鏡頭三:筆者在《品德與生活》中曾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中秋節,絕大部分的學生這樣形容:“中秋節就是吃好多好吃的月餅。”筆者就順著學生的思路問:“你有沒有想過給你老家的爺爺奶奶送點月餅去呢?”大部分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否定了我:“他們自己會在老家買的。”是呀,一句大實話,道出了學生的真實心理。面對著這樣的情景,我不禁感嘆萬分,學生們是知道了過中秋節的表層含義:吃月餅,賞月。但中秋這個傳統節日蘊涵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情感,學生一點都沒有理解,那麼這樣過中秋節,是真正達到了過傳統節日的目的嗎?

  二、開展活動,與傳統節日親密接觸

  (一)感受傳統節日蘊涵的傳統文化————春聯

  在組織學生進行過春節活動中,要求每個學生抄寫三副對聯,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春聯的文化蘊意,瞭解中國古代人的境界和追求,熱愛中華文化。我們班的學生在春節前後以各種方式收集了春聯,在開學後的《品德與生活》課中,我們班級開展了“春聯擂臺賽”、“詠誦春聯”等一系列活動。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們慢慢發現了春聯——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文辭優美、對仗工整、韻味十足,不同的春聯表達了人們心目中共同的新年祝福。

  最意外的是,以前對春聯完全陌生的學生,現在居然能夠背誦多副春聯,連我們班口齒不是很清楚的王藝鑫也能陸陸續續地背誦兩副了,這真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成績啊!這種生動、有趣、藝術價值的活動形式,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輝煌和燦爛,遠比教師單調的說教好的多。

  (二)感受傳統節日蘊涵的深刻情感————親情

  過春節活動引導學生給親人拜年,從小樹立報本返始、不忘家人,又鑑於本班大多數學生都是外地人的實際情況,所以在放寒假之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回老家和家中的親人團聚。其中一位母親去世的學生的做法更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她和她爸爸一起去給不幸生病去世的媽媽拜年。用她自己的話說:“活人要過年,死去的人也要過年,所以我要給我媽媽拜年。”多感人的話呀,多真實的感情啊,是呀,過年過節的時候能夠記住他們,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孝心啊!孩子這一番發自肺腑的真誠話語,也體現了一種寶貴的人文情懷。在過春節主題活動中,筆者要求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給老師拜年,可以打電話,發郵件,發簡訊等,其中有一位平時學習成績比較落後,很調皮的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老師,雖然我的學習不好,但我非常喜歡你,在今天,我在老家向您拜年。當我看到這裡,我心理感到特別的幸福,因為這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語是來自一個經常被我批評的學生,他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愛,也就是在這一時刻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當老師的最大幸福。

  三、“過春節”主題活動的感受與思考

  1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營造弘揚民族文化的環境

  在節慶活動之前、期間或者活動之後教師可以有目的給學生布置一些主題明確的活動,如討論會、故事會或調查研究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表自己的的觀點和見解,讓學生透過收集資料、交流等形式認識到各民族相依相存、共同團結、共同進步。當然還可以在班級中開闢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專欄,開展有關傳統節日的討論,建設班級民族文化的.角落,收集體現民族精神的語錄、文章和詩句,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瞭解到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和習俗。我們班開展的“過春節”活動,新學期伊始,就在教室裡掛起了紅燈籠,擺上出自學生之手的年畫、剪紙、對聯等富有節日色彩的作品,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氣氛。這樣濃厚的節日氛圍和民族文化環境,吸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去體會節日中蘊涵的人文精神。

  2傳統節日的保護也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援。

  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意識以及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心靈,因為學生年齡較小,很多活動都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完成,如:“我和父母共收集春聯”,“我和父母共同扎燈籠”等等活動,都需能夠市,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家長的參與也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社會輿論則對孩子們對春節的看法也起到了導向作用。因此,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保護傳統節日的活動中來要保護的傳統節日和文化,需要正確的引導和大力的宣傳。如傳媒應該有系統地宣傳民俗文化,透過傳媒,把即將消失的東西進行搶救,對還在傳承的傳統文化進行報道和引導,進行系統地宣傳。

  參考資料

  [1]王健敏《道德學習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2]朱小蔓《情感德育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從傳統節日入手,發揚傳統文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