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談心理學在歷史課中的點滴運用論文

談心理學在歷史課中的點滴運用論文

談心理學在歷史課中的點滴運用論文

  摘 要:歷史課是培養學生“精神”的一門課,即培養學生“成功者的人格特質”的一門課。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深厚的以人為本、善待生命的價值觀、人文觀。

  關鍵詞:功效 期待效應 情緒管理 標籤理論 階梯理論

  我是一名初中歷史課教師,面臨學生多、班額大、任務重,有時難以有效管理等問題。加上平時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業餘時間自學了一些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並有意無意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創造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既提升了自己,又善待了學生,倍感欣慰。下面就自己的點滴想法與同行互相參考,請多多指教。

  1963年,有一個叫羅森塔爾的美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目的是想證明“偏見”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實驗在學生中展開,8個月後,經常被老師關注的學生,會表現出信任、理解、感興趣等,而不被老師關注的學生則表現出相對或相反的情緒。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其實是影響孩子學習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個結果就是羅森塔爾效應。

  我深知此效應的威力,因此在學生上初一的第一節歷史課上,我都會告訴學生:“在我眼裡只有性別之分,即男孩和女孩,而沒有高低貴賤優劣之分的說法。在我眼裡,你們永遠是唯一的,是平等的,是優秀的。”面對幾百名學生,困囿於客觀現實,我儘量讓自己做到一視同仁,讓每個學生能夠尋求認同的物件,認知自我,相信自我,改善自我,做一個快樂向上的孩子。我想這是每個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

  其次,在上課中面對學生過多,歷史又是門副科的現象,往往出現紀律難管等令人頭疼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但凡學生有需要管教的時候,就一定會產生不愉快,一不愉快,情緒難免失控,一失控,我就有可能說出不該說的話,或做出不該做的事。所以,這時候教師就應合理應用心理學上講的某些方法。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與學生的正面衝突,深呼吸幾次,從心裡告訴自己,他們是孩子,是正在長大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是健康的。要正視自己和學生的情緒,認知它,承認它,找出一個合理的方法宣洩它,等到心平氣和的時候,再找他做有效的溝通。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曼曾經做了一項關於對兒童社會化影響的研究,研究結果是:把不好的懲罰歸納為“強制”和“愛的收回”兩種。

  因此當遇到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有的教師會不顧學生要面子的心態,強制處罰,或體罰,或威脅,甚至是以一種更為粗暴的方法,比如冷淡他、孤立他或對他表示失望。這樣做的結局只能讓學生感到安全感的缺失,感到焦慮,感到失敗,久而久之,降低了學生良知的發展,引發了學生的敵意,從而使師生關係更為緊張,也使學生將來走入社會不能更好、更靈活地去遵守社會行為準則。因此說到管教這個問題,我感慨更深的是,要想讓孩子聽你的話,首先要讓孩子喜歡你、服你(不是壓制)。這就要求老師除了注重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個人魅力的.培養,如:具有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有積極向上的熱情和信心,有控制情緒的能力,有與孩子做有效溝通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考驗一個教師心理素質的高低,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管教方法。 其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班裡頭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學習好的孩子會更自信、更上進;而學習後進的孩子則往往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徹底成為自己認為的失敗者。這種現象到初三下學期更為常見,而老師和家長也往往認為就是如此,給學生貼上了不同的標籤。這種現象在發展心理學上叫“標籤理論”。此理論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會下意識地由他腦門上所貼的標籤來主導,也就是說,他的思考方式、行為表現、學習動機、人際互動等,都會下意識去符合這個貼在腦門上的標籤。如果腦門上貼的標籤是“成功者、好孩子”,那麼他就會以好的心態去迎接挑戰。

  那麼對於這些學習後進、紀律難管的學生又該怎麼辦呢?要首先幫助這些學生摘掉不良的標籤,讓他們認識“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有一次,我讓學生討論好孩子、壞孩子的標準,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說:“學習好的、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有的學生說:“學習差的、搗亂的孩子是壞孩子。”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學生,對於好與壞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但我知道好孩子一定是內修德行、外顯才華的人,他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內有責任感,對外有愛心,他會在社會化的學習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不斷取得成功。其次我會幫助這些學生找出他的當前位置,告訴他既然做不到那麼優秀,那就合理恰當地認知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積極務實,有效達標,然後一點一滴地向成功靠近,並享受微小的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體味人生的快樂。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階梯理論。以上說了心理學在歷史課上的幾個點滴應用,只是想給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去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了這些個性品質,學生才能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經常與學生講,歷史課不僅僅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甚至是中考的臺階,更為重要的是歷史課擔當了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功能——歷史課是培養學生“精神”的一門課,即培養學生“成功者的人格特質”的一門課。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透過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獨立思考、與人交流等能力,形成深厚的以人為本、善待生命的價值觀、人文觀。透過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百折不撓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透過求實務真、尊重多元文化,形成和諧發展的自然境界等等。

【談心理學在歷史課中的點滴運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