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七彩故事》教學心得

《七彩故事》教學心得

《七彩故事》教學心得

  《七彩故事》作為祿口小學的校本教材,有著它獨有的特色與魅力,是每一個祿小人的智慧的結晶與傾心的碩果,我相信任何一個看過這本教材的人一定會被其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趣味性十足的故事所吸引,從而愛上閱讀,愛上創作,相信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創立的初衷。

  有幸在祿小做了一名語文教師,與這本有著本校特色的教材親密接觸了將近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我和它不斷磨合,不斷成長,總結出一套自己對這本教材教學的粗陋體會。

  一、抓住故事的趣味性,並且適當放大

  這一點體會也是我在自己班教學時的“隨性”之舉:我教學五年級2班,按照我們教學的順序我自然應該準備《有趣的傳說》這一課,可當我開啟的這一課的故事時,發現教材除了跟我們日常的書本教材在字詞的教學上有區別之外,甚至與課本沒什麼區別,而且內容十分的長。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即使是這麼長的故事,他們只需要花上十分鐘就可以閱讀完,並且準確地回答出書上預留的幾個問題,這樣一來,這節課就可以草草結束,真的沒有什麼可上的。我在想,故事的趣味性如果這樣上出來便是真的索然無味,甚至還會打消孩子們之前對這節課的期待,所以要在細節上發揮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深入閱讀。

  如:在教學《康熙御三鮮豆腐》時,我讓同學們看看閱讀書後面的康熙的資料,這還不夠,相機我又在多媒體上放出一張康熙的照片,同學們深入直觀的看到這個在歷史上有著故事的.皇帝的摸樣,緊接著我講了當時的“康乾盛世”的現狀,隨即引出康熙在那個時候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於是就順理成章的過渡到我們這一課他與三鮮豆腐的這段奇緣。同學們很驚訝,難以想象這位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竟然有這麼一段故事,於是興趣在那一刻就被打開了。

  二、“動嘴、動腦”不如“動身體”

  在教學《康熙御三鮮豆腐》這一課時,我在講完了故事情節,學生準確回答完書上預留的問題後,覺得還不夠,突然有一個學生舉手,老師我們來演一演吧。3班的孩子這一舉動讓我很驚訝,我立刻贊同了。他們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角色分配。誰來演康熙?誰來演太監、誰來演賣豆腐的人?不一會,就有幾個小孩舉手躍躍欲試,我自然是喊她們上來演,沒想到竟然可以不用拿書就將人物對話熟記於心,並且人物的神態動作表現的惟妙惟肖,這樣一來,又有學生想與她們比一比。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欣賞者,覺得這群孩子的頭上閃爍著智慧和童真的光芒,內心中湧起陣陣感動,於是這節課就在他們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我自己也是樂在其中。所以,必要的時候演一演,應該更能體會到故事的趣味性,增強閱讀的興趣。

  三、不侷限於文字,延伸拓展很重要

  傳說的範圍很廣,它與謠言有著明顯的區別,傳說是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有關的人們口頭流傳下來的的故事。其中在民間流傳廣的就是民間傳說。在教學這一課的傳說故事時,我有意拓展了一下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一節課的故事從校本教材的兩個傳說故事變成了六個,在我的講述和學生的講述穿插進行中,同學們一個個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我甚至很少在日常的課堂中看見過這樣的眼神,孩子們一個個聽的神情專注,不、不知不覺就下課了。這節課大家都覺得過的很快,並且學到了很多,也對我國的民間傳說傳說產生了一定的興趣,課下,還有學生悄悄跑來跟我講他又看來了一個有趣的傳說,能不能下次課讓他起來講給全班同學聽,我很感動。

  總之,《七彩故事》重在“趣”,如何能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單靠這一本書我想是遠遠不夠的,故事性的文章讀起來很淺顯,有些孩子在拿到書的那一刻就可以全部讀完,如何將一本書上成幾本書,幾十本書,甚至可以激發他們在課外閱讀更多的書,我想才是故事閱讀的意義所在。

【《七彩故事》教學心得】相關文章: